正文 第一章 人體異物損傷簡介(四)(3 / 3)

2.操作方法在術前攝X光片時,依據患者體表的生理彎曲,將定位器彎曲成所需弧度,使其與體表貼緊並固定於有金屬異物的部位。攝片後囑患者保持攝片時的位置勿動,衝洗X光片,從X光片上觀察異物位於固定器的哪個或哪幾個小方格內。對照X光片,用2%龍膽紫在患者皮膚上與異物相對應的位置描出異物的形狀與方位,手術取出異物。(參閱第十九章第七節)。

(二)X線透視下直接定位

對異物部位先攝X線正側位、斜位片,後在螢光屏下定位。另有如下方法:

1.放置金屬標識物定位在拍片前,在傷口旁或估計異物所在的平麵體表放置金屬標識物,拍X線正側位片定出異物所在的平麵及前後位置。

2.插針定位法即在明確異物平麵上,再插單針或雙針定位。

(1)單針定位法:在正位透視下,按異物相對皮膚的平麵上選一穿刺點,采用7~8號針頭對準異物穿刺。將肢體從正位轉為側位,在旋轉過程中,在電視熒光屏觀察下,視穿刺針頭距異物前後之偏差,再調整穿刺針頭位置。

(2)雙針定位法:透視下,先在異物相對皮膚的平麵上找出穿刺點,用7號穿刺針頭對準異物穿刺。將肢體轉為側位,按同法再刺入另一枚穿刺針頭。用兩根針於兩個方向互相插入,使針頭交叉在異物上;若異物較大,可在透視下轉動患者,多方向進行觀察,找到異物距皮膚最近點,然後調整插入兩針定位。此方法簡單,容易掌握,不需特殊設備,適合基層單位應用。

3.三點三線定位法利用三點一線原理。異物本身為一點,血管鉗夾部為一點,X線熒光屏上影像為一點。當三點影像在熒光屏上重疊時,血管鉗尖部向下移動,分開組織直達異物。

4.磁性導針探測定位法透視下選擇與異物相對的皮膚位置為中心,切開皮膚1~2cm,以血管鉗逐個對準異物進行軟組織分離,插入磁性導針。若為早期患者,金屬異物即可順利吸出。對於病程較長,異物與磁性導針方向不一致或異物已被結締組織包裹之患者,此時異物均不易吸出,但可看到異物被吸動的情景,術者可根據所提示方向,繼續分離異物周圍之結締組織,一般異物均可取出。

(三)異物分層定位法

此法實為術中定位。其優點是,製作容易,取材廣泛,不受工作條件和技術因素的限製。一切可以在X光下顯影的體表異物均可用此定位器進行定位、取出。方法是:在異物處取與金屬異物縱軸相垂直、與X光方向相平行的切口,逐層切開,避開重要血管、神經、肌腱等。當刀片在軟組織內觸及異物時,即用血管鉗順利取出異物。

1.異物分層方形定位法先行第一層方形定位:用2號局麻注射針4根,在斷針體表投影四周2~3cm處,圍成一個長方形並用滅菌膠布固定。透視下用小解剖刀,在方形內垂直於斷針體表投影的中部切開皮膚、皮下及部分肌層,小蚊式鉗嚴密止血並鉗出異物。進行第二層方形定位:助手拉開傷口,透視下尋著斷針,用第一次局麻針在斷針投影的四周,穿透部分肌層將其投影圍在方形內。同法切開肌層,即順利找到斷針取出之。

2.金屬環分層定位法主要用於斷針異物取出。常規拍傷部X線正側位片,消毒鋪無菌巾單,小兒應用適量鎮靜藥物,以免哭鬧亂動使斷針移動遠離。第一層定位是用直徑3~4cm的金屬環,把異物的體表投影定在金屬環的圓心處。透視無誤後固定,在環內縱行切開皮膚,皮下達肌層。去除體表金屬環拉開傷口嚴密止血。第二層定位是透視下尋找金屬異物,改用直徑2cm的金屬環把異物投影固定在環內圓心處,助手固定之。直視下用5號注射針頭,在環內圓心處刺探2~3次即可找到金屬異物阿取出。

(四)三唯空間直角坐標定位

1.在體表確定坐標係O-xyz的方位,使體表標記點與O-xyz坐標係中的原點O吻合將”T”形雙針作為O-xyz坐標係中的Ox軸和Oy軸,則Oyz為過體表標記點O垂直於O-xyz平麵,指向體內的直線;此時,O-xyz坐標係的方位在體表已被確定(參閱第十八章第七節)。

2.金屬絲網格三維異物定位器操作方法:將互成90°角的金屬絲網格三維異物定位器固定在異物部位,通過與定位器正側兩麵垂直的X線透視確定異物的準確部位和距皮膚的準確深度。在皮膚上作標記後,於皮膚最短距處消毒、局部麻醉後,作一0.3~0.5cm切口。將異物鉗朝異物方向刺入,觸及異物後鉗夾取出。鐵質異物亦可用磁性器導入鉗頭吸出。顱內異物選擇眼眶或咽鼓管進路,術後常規肌注TAT,用抗生素3~5天。

(五)影象異物定位法

包括B超、CT、MRI定位診斷。

1.超聲定位可用於非金屬異物定位,但易受軟組織中的肌腱、骨、瘢痕組織等幹擾,故對X線顯示好的金屬,應用超聲定位較少。

(1)據陳乃麗介紹:B超對盆腔內異物可從不同角度進行定位儉查。形成多維印象,因而準確性較高,為手術提供較準確的判斷依據。另外,可免去X線定位時射線對醫務人員的損害。

(2)據楊洪飆等介紹:X線與B超應聯合運用,對提高眼內異物的檢出率和定位起到取長補短的作用,並將會成為眼內異物定位的首選方法。

2.CT定位體內金屬異物行普通X線攝影即可確診和初步定位。但為使異物取出時盡可能減少創傷,避免血管、神經和器官的損害、獲得異物與其周圍關係的信息等目的而行CT檢查定位。

(1)通過CT檢查:對頭、頸、胸、腹部異物定位及其重要髒器肺、心、脾、腎、大血管等損傷情況,從而對異物取出時機、把握、手術方案等有指導性意義,也有助於手術後並發症的觀察。

(2)對頜麵部、頸部等血管組織結構複雜的部位:CT因具有準確的異物定位、提供明顯定位標誌等優點;避免了手術時廣泛探查和損傷較大血管神經。CT檢查有助於異物取出手術徑路的選擇,並對手術風險可以作出正確的估計。

3.MRI定位程敬亮等通過眼內異物的MRI表現,並與CT和X線平片比較,探討了MRI對眼內異物的診斷價值。

(1)CT檢出率高:在55枚眼內異物中,非磁性異物53枚,鐵磁性異物2枚。每例均在術前1個月內完成X線平片、CT和MRI檢查。結果MRI對55枚眼內異物檢出率為94%與CT檢出率91%相仿(P>0.25);均明顯高於X線平片檢出率42%(P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