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眼部異物損傷(一)(2 / 3)

2.直接發現異物在屈光間質透明時,借助裂隙燈及眼底鏡直接發現異物所在部位,根據異物的形態、外觀來推測異物的性質。

(1)裂隙燈檢查:較大的傷口肉眼即可發現,但位於角鞏膜緣且閉合的細小傷痕,即使在裂隙燈下也需要仔細檢查才能辨認。角膜有穿通傷,並在穿通的相應部位虹膜穿孔,晶體局限混濁,需要散瞳檢查異物是否在晶體內,或留置於玻璃體及眼底。穿通傷合並前房積膿或眼內炎者,多有球內異物。鐵鏽及銅鏽沉著症的出現是眼內鐵和銅異物存在的鐵證,隻有裂隙燈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應作進一步定位檢查。

(2)眼底鏡檢查:受屈光間質混濁的限製,手術前能直接看到異物的約占21.7%。因此,爭取在傷後屈光間質尚未混濁前,立即散瞳查眼底是必要的,常能發現X線片下不顯影的細小異物。除明確異物的位置及其與球壁的關係外,對玻璃體內漂浮異物還可以做磁石試驗,在直接或間接檢眼鏡直視下,將手持恒磁鐵置於患眼與異物最接近點10cm處,逐漸移至球壁,異物出現旋轉、擺動、遊走為磁石試驗陽性。

3.間接發現異物由於傷後屈光間質混濁及炎症反應,不能直接看到異物者占有相當比例,一般需借助X線、CT掃描、超聲波等方法進行檢查。

(1)影像學檢查法屈光間質混濁的傷眼,常規拍攝眼眶正側位平片,以確定異物的大小、形狀及大致位置。然而,影響的因素很多,醫生最好親自讀片,結合臨床,排除假陽性的可能。非金屬異物或直徑小於1mm的金屬異物,常規攝片常不易顯影,需進一步拍攝薄骨相或做其他特殊檢查。

(2)CT是70年代發展起來的先進技術,分辨力高於X線10~20倍,可以檢出密度低的異物,如玻璃、塑料、木片等。並可同時顯示出眼球壁的輪廓,鑒別球壁和球外異物。一般采用斷層層厚為5mm,對細小異物以層厚2mm為宜。

(3)超聲探查法常規采用A、B兩型超聲掃描儀,探查眼內異物,因其不受屈光間質混濁影響,可以彌補裂隙燈、眼底鏡檢查之不足,不損傷組織,使用方便,應用範圍廣,不僅能顯示金屬異物,而且對X線無法顯示的非金屬異物大多也能顯示清楚。在X線不顯影且高度懷疑眼前節異物存留時,新型超聲診斷儀即超聲生物顯微鏡檢查有其獨到之處。

(二)眼內異物定位診斷

眼內異物定位方法很多,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定位方法。除以上臨床表現和體征外,可通過肉眼檢查、裂隙燈檢查、眼底鏡等直接觀察方法。有些病例需作X線攝片、B超、CT、MRI以及眼內異物的磁性試驗等檢查,即可對異物作出定位診斷。

1.檢眼鏡定位法方法簡單易行,不需特殊設備,但隻限於屈光間質清晰的傷眼。使用直接或間接檢眼鏡,測得異物所在子午線方位,以視盤直徑(PD)估算異物與視盤、黃斑或與鋸齒緣的距離。術中在間接檢眼鏡直視下定位,自後路摘取嵌入球壁的異物位置準確。

2.X線定位法使用金屬定位器,標誌角膜緣或角膜頂點位置,拍攝眼眶正側位片,測算異物在眼球內三維空間的具體位置。兩種常用的定位方法為巴爾金定位及角膜緣環形定位法。

3.螺旋CT檢查在水平位及冠狀麵圖像上,能夠直觀眼內異物與眼球壁、眼外肌、視網膜、晶狀體、視神經的關係,可初步判斷異物在眼內的大概位置。矢狀圖象可顯示異物距角膜頂點的距離,3張圖片綜合分析可顯示眼球的三維立體結構,對異物精確定位,為順利摘出異物打下基礎。

(1)螺旋CT檢查:無損傷、無痛苦、操作簡單快速,易被患者接受,異物檢出率為95.5%。螺旋CT對密度分辨率高,可提示異物的性質,顯示眼組織損傷的情況,結合定位診斷,指導醫生選擇恰當的摘出術式。對非磁性異物伴玻璃體積血、眼內炎、視網膜脫離、視網膜上異物,均能準確定位。

(2)螺旋CT定位局限性:尤其是對陳舊性出血機化的患者。因此,對待病史較長或一次手術未成功的眼內異物患者,可結合其它影像檢查,以便為臨床提供更準確的定位,更恰當的指導手術。

4.MRI檢查MRI對眼內低密度異物的顯示優於CT。但對異物性質不明者嚴禁使用,尤其禁用於眼內磁性異物檢查。由於CT、B超及X線片檢查基本可以滿足眼內異物及其並發症的診斷;因此MRI僅用於檢查高度懷疑眼內和眶內低密度木質和塑料異物殘留者。

5.超聲生物顯微鏡(UBM)檢查對眼前段(尤其是後房和睫狀體部)、低密度和較小異物的檢查有獨特的優點,可彌補B超檢查的不足。

綜上所述,在眼內異物損傷的診斷中,CT的優勢在於異物的顯示、定位及眶內並發症的診斷;B超的優勢在於顯示眼內異物的並發症;X線拍片的優勢在於顯示高密度(尤其是金屬)異物的大小和形態;MRI的優勢在於眼內和眶內低密度異物的顯示;UBM的優勢在於眼前段微小或低密度異物的診斷。多種影像學檢查方法的聯合應用可為眼內異物損傷的診斷和手術設計提供全麵準確的信息。

三、眼部異物損傷病情特點及處理

(一)病情特點

1.異物發生率高眼表麵和眼內異物傷是常見的眼外傷,發生率甚高。眼內異物約占眼穿孔傷的22.73%,占眼科手術病人的1.88%,占眼科住院病人的1.67%。

2.人群分布發病人群中工人居多,農民次之,然後為學生及其它。發病者多為青壯年,在20歲至40歲之間者占全部患者70%。成人多數發生在勞動過程中,異物直接濺入眼內。兒童異物傷多由爆炸傷及玩具槍子彈、石塊、木棍擊傷所致。

3.致盲率高眼內異物傷對視功能危害嚴重,致盲率高達53.73%。因為除異物進入眼內時對眼球各部分組織形成的機械性損傷外,異物常常帶菌,眼內組織的溫度、濕度及蛋白質都是細菌理想的培養基,細菌入眼後很容易繁殖,引起眼內炎。鐵和銅性異物還可以導致眼鐵質沉著症及眼銅質沉著症;進一步加重對視功能損害。

4.容易誤診及漏診眼外傷常伴發於頭顱、頜麵部及全身傷創,因忙於搶救全身嚴重傷,眼球內異物常被忽視,尤其是在缺乏眼科醫生的情況下。另外高能量小異物穿入眼球內,亦容易漏診。

5.診斷和治療較難尤其是高能非金屬小異物(玻璃碎片等)進入眼球內,一時難以診斷和定位診斷,以致視力日漸減退始引起注意,延誤最佳治療時機。治療上困難不少。

(二)處理原則

1.早期急救

(1)眼表麵異物:宜根據異物大小、性質、部位,采取相應辦法盡快取出。

(2)對眼球穿通傷並可疑球內異物存留者:應立即包紮雙眼,以防眼內容物脫出及感染,並轉送到有眼科條件的醫院去救治。以免發生致傷致盲等嚴重後果。

2.早用抗生素異物為感染源,極易招致眼內細菌汙染,一但球內感染後果嚴重。應及時使用有效抗生素,以預防或控製感染。

3.及時手術摘除對有明顯汙染的異物、有機械或化學性剌激異物、易招致色素膜炎或交感性眼炎的異物(鐵、銅、玻璃等),應及早摘除。

4.擇期手術摘除對球內極小(粉塵狀)異物、剌激性小、視力較好等球內異物,可暫不摘除。觀察治療後必要時手術摘除。

5.不摘出異物對眼內無法取盡極細小的異物、對視力影響不明顯的異物或勉強摘除危害性大者,可不摘除。對視力影響不大的晶體內極小非磁性異物,隻要晶體囊膜封閉良好、局限性皮質混濁位於瞳孔區外等者,可不摘除異物。

(三)手術治療

1.手術時機眼內磁性異物,應在組織包繞之前盡早取出。對嵌頓或暴露在眼球前節的角膜緣或鞏膜區傷口的異物,在修複傷口時,可以考慮用電磁鐵同時吸出異物。

2.單純摘出異物單純摘出異物不能改善視力。視力下降的原因除與異物入口、大小、性質、損害部位及並發症有關外,還與手術時間有關。因此,傷眼手術時間若大於1個月,單純摘出異物不能改善視力。即使行玻璃體手術或視網膜複位手術,視力也較差,故無論是傳統法或玻切法,均爭取在一個月內手術。

3.玻璃體切割法取出眼內異物對玻璃體浮遊、包裹或視網膜下的磁性、非磁性或非金屬異物均可行玻璃體切割法取出。除眼內炎外,手術時機最好是在傷後10~14天以內,在急性傷反應控製後、眼內纖維組織增生、異物被包裹之前、玻璃體後脫離形成之後進行手術。眼內異物合並眼內炎應用玻璃體切除手術治療的目的是: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