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胃腸道特殊異物損傷
一、胃腸道特殊異物損傷發病情況
(一)臨床資料
1.年齡、性別
(1)劉玉英等報告:在一組17例胃腸道特殊異物中,男性14例,占82.4%;女性3例;年齡8~73歲。
(2)在一組62例胃腸道攜帶海洛因中,男性44例,占71.0%;女18例;最大年齡51歲,最小18歲,平均34.5歲,以18~30歲者居多。
(3)方禎等在一組43例胃腸道特殊異物病人中,男36例,占83.7%;女7例。年齡10~77歲。60歲以上老年人7例。
2.發病率在一組47例用消化內鏡取異物病例中,發現特殊異物17例,占36.2%。
(二)病因及致傷機理
1.病因消化道異物來源多數為誤吞或自吞。在上組17例胃腸道特殊異物中,均為誤吞或自吞。在上組62例胃腸道攜帶海洛因病例中,全部為販毒而吞服特殊包裝海洛因。
2.異物種類
(1)非金屬胃腸道特殊異物:種類有棉簽、魚刺、胃石(排到十二指腸下角)、食道肉團、胃管誤紮於胃壁等;食物類有較大雞骨、魚骨、竹扇骨、折斷的竹筷等。
(2)特殊金屬類異物:有剪刀、雙鉤假牙、鞋底桔瓣釘、不規則鐵片、6~12cm金屬支架、帶鉤鋼釘、鎖頭、剃須刀片、多角鑰匙、鋼帶手表、打火機、鐵片、頭發夾、金屬硬幣等。
(3)在上組62例胃腸道攜帶海洛因中,全部包裝成大小不等的圓形、卵圓形或長條形。
3.異物存留部位在上組62例胃腸道攜帶海洛因中,於胃內12例;小腸內19例。結腸內31例(分別位於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及直腸),占所有病例的50%。在上組43例上消化道特殊異物病人中,異物滯留位置胃內異物32例,食管異物11例。
4.異物停留時間在上組17例胃腸道特殊異物中,吞服時間最長的10多天,最短的半小時。在上組62例胃腸道攜帶海洛因中,吞服時間最長的20小時,最短的2小時。二、胃腸道特殊異物損傷臨床特征及診斷
(一)病情特點
病情與異物種類、性質、形狀以及位於胃腸道部位等有關係。
1.異物種類與診斷的關係胃腸道金屬異物,因不透X線,與軟組織有較強的對比度,診斷較容易。但非金屬的特殊異物如海洛因,因密度與周圍軟組織或腸內容物相近,缺乏較明顯的對比度,X線診斷較困難。
2.異物大小與病情的關係上消化道小的異物內鏡取除一般不困難;但對大的異物,內鏡取出不但有困難而且有風險。故對其來源和可能出現的並發症應有足夠的估計。
3.異物形狀與並發症關係即異物長度和形狀與並發症有關。
(1)異物長度:在一組6例並發症中,特殊異物平均長度為12.5cm,最短10cm。所以,對於長度超10cm的胃腸道特殊異物的病人,應盡早手術取出,以避免並發症發生。
(2)異物形狀:帶鉤、帶剌等不規則特殊異物,容易損傷胃腸壁。一例誤吞雙鉤假牙8天的病人,經內鏡取出時剌破食管,發生了食管穿孔嚴重並發症。
(二)臨床表現
1.主要症狀上消化道特殊異物患者,誤吞或自吞異物後表現為惡心、嘔吐胃內容物,或嘔吐帶血液胃內容物。個別伴胸痛、胸悶、腹痛、腹脹、腹瀉、稀爛或軟爛便等。
2.主要體征吞入胃腸道特殊異物後,可出現腹部壓痛(異物存留部位明顯),腸鳴音亢進。X線檢查異物陽性征(多為金屬性異物),占85.3%;陰性占14.7%(為塑料、木質、錫箔紙類異物)。胃鏡檢查發現異物占70.6%;無異物發現為29.4%(為下消化道異物)。
(三)診斷
1.異物損傷病史胃腸道特殊異物的診斷主要根據異物損傷史及症狀、體征;胃腸道異物進入後,可出現劇烈腹痛、惡心、嘔血等症狀。
2.X線檢查可顯示異物的形狀及部位,對非金屬異物可借助鋇透,了解異物滯留部位;陽性約為87%。
(1)金屬異物:多為故意吞入金屬異物,術前需攝片確定異物所在位置。
(2)非金屬異物:據彭曉燕等介紹,在一組X線診斷87例疑有胃腸道海洛因特殊異物中,62例陽性,陽性率71.26%。海洛因經加工壓製成大小均勻、外包塑料再用膠套包裹,因而周邊出現透亮影環繞,較規則、邊緣光整、密度均勻。由於連續吞服,所以在胃腸內不同部位表現為連續圓形、條形排列如“車箱”一節節;或平行排列如“磚牆”樣交錯;也可象“積木”樣排列,或似“金字塔”形。
3.纖維胃鏡纖維胃鏡檢查,不但可以確診異物種類和部位,而且在檢查的同時可取出一些異物。
三、胃腸道特殊異物損傷處理
(一)處理原則
1.選擇最佳取出方法由於異物形態不規則、尖銳質硬的特殊異物,內鏡下取出十分困難,極易產生穿孔、出血等並發症。操作中應充分暴露異物於視野中,保持異物長軸與消化管道平行,盡量使異物貼近鏡麵以避免組織損傷。十二指腸下角胃石所致梗阻,一般胃鏡難以到達梗阻的部位,但可采用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拉直的方法將胃鏡送至下角。
2.及早經內鏡取出多數學者認為,上消化道異物病人,除被確認可能自行排出者外,均應及早經內鏡取出。
3.防止穿出消化管外盡管Webb指出,凡是可以進入消化道的異物,原則上均可在內鏡下取出。但估計在內鏡試取中,有可能穿透消化管或已經證實全部或部分穿出消化管外的異物,不宜經內鏡試取。
(二)胃內特殊異物處理方法
內特殊異物取出方法有經內鏡取出、內鏡並異物包裹裝置取出及手術切開取出等。
1.特殊異物術前準備不論用何種方法取出異物,都應做好術前準備。
(1)詳細了解病史:包括了解異物的吞入時間、種類、形狀及大小等。尤其注意有無食物瀦留可能,以決定是否需要洗胃或擇期內鏡下取除。
(2)常規拍X線片:對不顯影的異物,用碘油造影(或泛影葡胺造影,不可吞鋇造影),以確認異物的滯留位置。
(3)術前用藥:術前常規給於鎮靜劑、解痙劑等藥。
(4)監護及搶救設備:術前監護及搶救設備準備好。尤其對危重病人和老年人,應在心髒監護和各種複蘇條件下進行內鏡治療。
(5)選好內鏡和器械:術前盡可能選好內鏡和器械,包括異物包裹器(瓣膜套管)及異物保護傘、圈套器、網籃鉗、三爪鉗、鼠齒鉗、鱷口鉗等。
(6)體外訓練:術前須反複進行體外模擬異物取出試驗。
2.經內鏡取出特殊異物Webb認為,凡可進入消化道的異物,原則上均可經內鏡取出。同時指出:對估計可能穿透消化管或已經全部或部分穿出消化管外的異物,不宜經內鏡試取。
(1)內鏡取異物適應證和禁忌證:
①適應證:凡是包裹器可以包住,並能通過賁門及食管狹窄的異物,盡管原曾作為相對禁忌證的病例,均可作為適應證。
②禁忌證:體積大的異物,直徑在2.5cm以上,不能通過賁門及食管狹窄部者為禁忌證。此種病例不可強行試取,以免發生並發症。對需要取出異物的病例,要判斷試取成敗的可能性,以做好試取術前準備。
(2)內鏡取異物方法:
①內鏡及其配件:采用係列光學鏡或EVIS係列電子內鏡,活檢管道為2.8mm。配件有活檢鉗,鼠齒鉗,三爪鉗,網籃器及外科剪刀。
②術前準備:同普通胃鏡檢查,進鏡後盡量抽吸胃底內液體,適當充氣,必要時變動患者體位,充分暴露異物於視野中。
③用器械夾牢或套牢異物:先使異物的長軸平行於消化管道的長軸,拔出時應盡量讓異物貼近鏡麵,通過賁門和食道入口處時,避免肌肉在鏡麵和異物間空隙處收縮而造成嚴重組織損傷。
通過咽喉時,應讓患者頭部盡量後仰,以利於異物順利通過口腔。檢查所取異物是否有組織粘附,必要時應再次進鏡檢查有無組織損傷並及時作必要的局部處理。術後患者進流汁1~2天,給予胃粘膜保護劑,疑有組織嚴重損害者應留院觀察1~2天。
3.使用異物保護裝置經內鏡取特殊異物(參閱第十七章第三節)。
(1)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