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 血液內微粒異物損傷(一)(2 / 3)

(二)減少不溶性微粒異物的措施研究進展

1.生產過程中微粒的控製

(1)產品質量:在購買輸液原材料及原輔材料時,一定要注意產品質量和產品的穩定性。

(2)法定標準:生產過程中,要求逐項檢驗,待全項檢驗項目均合格後方可投入生產、使用。灌裝間的淨化度必須達標;生產設備、容器、管道以及輸液用的器具要嚴格清洗,尤其是洗瓶、滅菌等關鍵工序;同時選擇好輸液的過濾器具,必要時做好認證和驗證工作。

2.潔淨空氣嚴格要求達標。

(1)一次性新型溶藥器的研製:使操作過程中藥液不與外界接觸,減少了環境空氣的汙染。

(2)研究輸液自淨器:研究了輸液自淨器代替進氣針頭;“靜脈輸液自淨器”出現,有效地防止環境空氣中微粒及微生物對輸液的汙染。

(3)“輸液用空氣潔淨器”:對空氣中微粒與微生物均有很好的清洗截留作用。

(4)“靜脈輸液無菌配置中心”:采用萬級潔淨間加有效的層流工作櫃,使潔淨間的水平層流台空氣濾除率高達99.97%~99.99%,微粒大小被限製在0.3μm以下。

(5)“靜脈肌注淨化工作台”:使輸液配液環節空氣淨化,避免汙染空氣進入無菌瓶內。

艾翔認為采用100級淨化工作台,是解決空氣汙染,改變局部環境和空氣潔淨度的主要設備。現國內部分城市開始采用美國百特公司的ViaflexR塑料裝袋液體,簡便地避免了空氣微粒的汙染。

第二節血液中微粒異物來源及致病機製

一、血液中微粒異物的來源

(一)靜脈輸液引入的微粒異物汙染

微粒汙染主要環節有輸液器具汙染、環境空氣汙染、操作及加藥汙染。微粒的種類主要包括:塵埃、碳墨、橡膠屑、玻璃碴等顆粒或碎片以及絮狀物、纖維、藥物結晶等。

1.輸液器具引起的微粒異物汙染不同的輸液管道所引入的微粒種類和數量不同。

(1)成品輸液流經膠管:研究發現成品輸液流經膠管後,異物汙染嚴重,異物率達97.43%,多為大小不等、數量眾多的塊狀物、白點、纖維,少數經管液混濁。與殘液比較P

25μm微粒不得超過2粒/ml。張岩等報告一組86例輸液反應樣品中,有68例不溶性微粒超過規定幾倍甚至幾十倍。輸液中的不溶性微粒超標以後,可引起:

(1)類熱原質發熱反應,過敏反應,微血管栓塞,末稍循環障礙等。

(2)潛在長期毒害可引起組織肉芽腫。

2.不溶性微粒異物超標原因多數學者認為,不溶性微粒超標原因如下:

(1)藥液配製環節不嚴:裝液瓶的清潔度,環境的淨化條件,藥液的過濾裝置,及輸液所用裝置、注射器等,均可因某一環節處理不好,造成微粒不合格。

(2)成分複雜提取困難:配製藥液的原料如葡萄糖注射液中,葡萄糖的分解產物和葡萄糖中的大分子聚合物,轉化糖中的葡萄糖,果糖中大分子不純物,都可使肌體產生過敏反應。又如中草藥針劑中,由於製備工藝差別大,成分複雜,在提取,精製過程中,可能有一些無效成分,如鞭質,色素、澱粉、樹脂,蛋白質等未除盡,以膠態形式存在於藥液中,或無效有效成分之間相互增溶,使藥液暫時處於穩定狀態,在藥物配伍或放置過程中,極易氧化、聚合或因PH值的改變導致微粒數大大增加,如706代血漿中加入複方丹參注射液,氯化鈉注射液中加入複方葛根注射液等。

(3)微粒數大大增加(熱原累加):多種藥物的配伍也易造成微粒數大大增加,《中國藥典》隻對100m1以上大輸液要求作不溶性微粒檢查,而對中,小劑量針劑未作要求。有人作過10種藥物配伍前後的微粒檢查的對照試驗,未加藥物的大輸液微粒數平均>10μm0.4粒/ml,>25μm8.4粒/ml,配伍後平均10μm72粒/ml,>25μm25粒/ml,微粒數大大超過規定。這可能一方麵由多種藥品微粒數累加造成,另方麵由於不合理配伍,象析出沉澱,結晶等都可使微粒數增加。

在一組68例不合格樣品中,熱原檢查不合格的有12例,占前麵所述方法檢測陽性21例的57.14%。較典型的過敏反應有17例,微血管栓塞,靜脈炎肢體麻木,疼痛者較典型的有7例。因此實行GMP全麵質量管理,提高成品質量十分重要。

(二)微粒異物的病理改變

Brown認為,輸液可引起動脈炎和靜脈炎,原因可能是多方麵的,如藥液的滲透壓過高,藥物本身也可直接刺激組織發生炎症,但最主要的是輸液中微粒過多。粒子等異物可引起血栓形成,造成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組織缺氧而產生水腫和炎症。總之,大量不溶性微粒進入人體後,可引起五種病理現象。

1.小血管拴塞造成局部組織缺血、水腫、壞死。

2.引起肉芽腫微粒侵入組織引起巨噬細胞包圍和增殖,引起肉芽腫。

3.血管栓塞和靜脈炎與血小板固著紅血球凝聚,微小血栓形成之故。

4.可引起過敏反應、熱原反應及血小板減少。

5.動脈粥樣硬化或致癌有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或致癌的可能性。

至於微粒輸入體內後引起的各種不良反應及危害的速緩和程度,主要取決於微粒的大小、形狀及其化學性質,微粒堵塞的部位,以及人體對微粒的反應。

(三)微粒異物致病機製

輸液中不溶性微粒進入人體後發病,雖然一時難以發現,但已有足夠的實驗和臨床實踐證實,任何非代謝性小粒點對人體都可致病,輕者患者痛苦,重者病情惡化,甚至死亡。

1.主要致病機製有

(1)毛細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微粒異物直接進入肺泡間質的毛細血管中可引起直接栓塞或血栓形成。使局部組織缺氧、水腫、巨大吞噬細胞包圍形成肉芽腫,逐漸為結締組織所代替,最終形成彌漫性肺纖維化。

(2)血管栓塞和靜脈炎:紅細胞聚集在異物上,形成血栓,導致血管栓塞和靜脈炎。

(3)引發過敏等反應:微粒異物相互碰撞,引發過敏反應、血小板減少症、靜脈炎等。有人認為細菌感染並不是產生靜脈炎的原因,而輸液中的微粒多少與靜脈炎發生有關。

2.不溶性微粒異物的致病程度與下列因素有關:

(1)微粒的大小、形狀、化學特性:小的園形微粒較易通過毛細血管,纖維等大的微粒易發生微血管栓塞。在偏振光下觀察肉芽腫,能明顯看到埋在組織中的纖維。某些微粒具有凝集紅細胞的作用,可形成微血管栓塞,導致局部組織供血不足,產生水腫和炎症。

(2)栓塞的部位:若栓塞部位發生在腦、眼等重要器官.則危害嚴重。實際上受微粒危害最嚴重的是肺,原因是靜脈給藥中的微粒經心髒後首先到達肺髒,肺毛細血管細,微粒大都被截留在肺微血管,形成肉芽腫或發生栓塞。

(3)個體對微粒反應的差異性:盡管微粒的危害是多方麵的、嚴重的,但卻不易被人們所認識和重視。這是因為除熱原樣反應和靜脈炎有較明顯的臨床症狀外,其它危害的症狀不易觀察到。而且有些危害是潛在的、緩慢的。加之輸液中加入多種藥物,藥物相互作用產生毒副反應以及病情變化與發展,都會幹擾人們對微粒危害性的認識。

(4)其他因素:老年患者年老體弱,生理狀況發生變化,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及應激力均下降,對青壯年不發生反應的致熱物質對老年人可能極為敏感。另外滴速過快、輸液量大也易引起冷感、寒戰,冬季氣溫低液體涼更易引起。

第三節血液中微粒異物的危害

血液內微粒異物是十分有害的。當微粒異物進入血液,並隨動脈血液流經毛細血管(最小微血管直徑6~8μm),當微粒直徑與血管直徑相仿或大於時,即發生堵塞。造成循環障礙和供血不足,組織缺氧產生水腫和炎症,形成血栓和靜脈炎。或者由於微粒異物被巨噬細胞吞噬、包圍和增殖引起肉芽腫;肉芽腫可抑製氧氣作用和新陳代謝,使組織受損害,嚴重者可造成死亡。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