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新任中層領導的角色認知(2 / 3)

中層領導對企業的貢獻是由行動來完成的,“行動力”正是中層領導得的魅力所在。

中層領導者要想充分發揮自身的“行動力”,須具備以下幾個意識:

一、經營意識

企業的組織更加扁平化,管理者的責任加重,決策範圍更廣,新任中層領導須體認到他是經營者的替身,必須具備經營者的經營意識。經營意識使管理者能站在企業整體的立場上體認該做出哪些行動。

二、革新意識

新任中層領導必須深切認識到環境在不斷地改變,惟有革新意識才能因應環境的變化,打破現狀,主導改變。

三、客戶導向意識

客戶的滿意度提升是新任中層領導的最終目標,改善流程、提升效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流程的設計必須以客戶滿意度為原點。

四、問題意識

新任中層領導必須隨時秉持問題意識。有問題意識才能有改善,改善是中層領導永無止境的目標。

五、效率、效能意識

效率的追求早已是新任中層領導的必要條件,新任中層領導除了追求效率外更應重視效能。效能就是做對的事情,是把客戶滿足放在第一位。

六、科學的意識

科學的意識是指新任中層在領導檢討、判斷事務時,一定要根據事實及數據,依據科學的方法及程序處理事務。

七、人性尊重的意識

新任中層領導追求的是卓越,他知道惟有尊重每一個部屬的個性、能力、才能,尊重人的本性,才能贏得部屬主動的工作意願,才能發揮每一個人的最大潛力。

秉持著上述的意識來管理所屬的部門,中層領導在未來必能勝任管理者的工作。

中層領導的基本技能

新任中層領導者隻有具備一定的基本技能,方能勝任該職位和順利開展本職工作。

一、領導能力

關於領導能力存在這樣的誤區:有一些中層領導,尤其是資深的中層領導,習慣於通過直接下命令的方式來實現其領導作用。實際上,領導能力是一種影響力,它的最高境界是使下屬自覺自願地為公司的目標去努力工作。

二、組織、指揮和控製的能力

中層領導者應懂得組織設計的原則,如因事設職、職權一致、命令統一、管理幅度等,熟悉並善於運用各種組織形式,善於運用組織的力量,協調人力、物力和財力,以期達到綜合平衡,獲得最佳效果。

控製能力要求,在實現企業預定目標的過程中,能夠及時發現問題並采取措施予以克服,從而保證目標的順利實現;在確認目標無法實現時,要能果斷地調整目標。

三、授權能力

有一些中層領導可能會以為高層對他的授權範圍很小,因而他無法或沒有必要對下屬授權。實際上,有調查表明,普通員工對於中層領導在授權方麵的要求比起中層對於高層在授權方麵的要求更加強烈。由於管理一般要通過他人來達成工作目標,因而隻有對下屬進行有效的授權,才能調動他們為實現共同目標而努力的積極性。所以,授權能力對於中層經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團隊發展能力

實際上,一個企業發展的關鍵,30%是可以通過文字形式描述的管理製度,而70%則是靠團隊協作完成的。一個團隊裏,每個成員各有自己的角色,各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成員間的互補能夠實現團隊的協作功能。中層領導必須善於發掘下屬的優點,以及在成員間發生衝突時,提出解決的辦法。

五、溝通、協調企業內外各種關係的能力

善於與人交往,傾聽各方麵的意見,中層領導應是交換意見溝通情況的能手。對上,要尊重,爭取幫助和支持;對下,要謙虛,平等待人;對內,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對外,要熱情、公平且客觀。

六、不斷探索和創新的能力

優秀的中層領導者對做過的工作能及時認真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善於聽取不同意見,從中吸取有用的東西。對新鮮事物要敏感,富有想像力,思路開闊,善於提出新的設想、新的方案。對工作能提出新的目標,鼓舞屬下去完成任務。

七、時間管理能力

高效的時間管理是中層領導必備的能力。這包括是否列出了時間清單和工作清單,有沒有對工作的效益高低和緊急程度進行分析,能否合理安排會見、會議、公出的時間,以及正確地對待各種幹擾因素。

八、目標管理能力

目標管理就是實現大家一條心,共同為企業的目標努力。下麵是目標管理的六個基本特征:

1.共同參與製定。首先目標是在上司和下屬的共同參與下製定出來的。

2.與高層一致。下一級的目標必須與上一級的目標一致,必須是根據上一級的目標分解而來。所有的下級目標合並起來應等於或大於上一級的目標。

3.可衡量。目標管理中,所設定的目標必須是符合SMAYLT原則的,即具體的、可衡量的、可接受的、現實可行的、有時間限定的。

4.關注結果。不論對中層經理自身,還是對於下屬,目標管理關注的都是結果——目的達成了沒有?而不是“工作”或“活動”的本身或過程。

5.及時的反饋和輔導。沒有反饋和輔導就沒有目標管理。反饋就是將下屬的工作狀況與設定的目標比較,並將比較的結果告訴下屬,使下屬自己糾正偏離的行為。這裏,反饋是幫助下屬糾偏,而糾偏最終是由下屬自發地、主動地、自主地實行的。輔導就是幫助下屬提高工作能力。

6.以事先設定的目標評價績效。事先設定的目標是什麼,績效標準是什麼,權重是多少,事後就應當和必須以此為考核和評價標準。

九、激勵能力

企業裏的激勵手段一般由高層提供,如提高薪酬、晉升、股票期權、顯示地位等方式,而在中層領導隊伍中占大部分的中層領導卻沒有這麼多權力或者資源為其下屬提供這些激勵,所以,對於中層領導的激勵能力就有著更高的要求。激勵不僅僅是一些製度或政策,它更廣義的概念包括:工作的軟環境即組織氣氛、人事關係、管理者與下屬、下屬之間的協作等關係對員工的影響。另外,中層領導的工作風格、對公司對工作的責任與態度、人格魅力、威信、對下屬的認可與讚美、與下屬之間彼此的信任程度,以及因此而使下屬具有的成就感與滿足感,都是激勵的內容。

十、決策能力

決策、特別是經營決策正確與否,對企業生產經營的效果影響巨大。因此,現代企業十分重視決策問題。一個優秀的中層領導者,必須要有決策能力。決策是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任何正確的決策,都來源於周密細致的調查和準確而有預見的分析判斷,來源於豐富的科學知識和實踐經驗,來源於集體的智慧和領導勇於負責精神的恰當結合。因此,決策要求在充分掌握企業內外環境資料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預測,並對多種方案進行比較和選擇。

中層領導與執行能力

執行是一門藝術,體現了中層領導者全麵的思維模式和經營方略。中層領導也隻有在執行上認真下工夫,才能帶領自己的團隊創造出輝煌的業績。

再好的策略也隻有成功執行後才能夠顯示出其價值。因此,中層領導必須既要重視策略又要重視執行力,做到一手抓策略,一手抓執行力,兩手都要硬!策略和執行務對於企業的成功來說,缺一不可,二者是辯證統一的關係。策略是企業未來發展的指南,中層領導應該根據策略來製訂執行方案。

每個部門都是一個團隊,每一個團隊都有領頭人,中層領導無疑就是本團隊的主要執行人。

為了切實肩負起執行人的重任,中層領導必須與員工們整體協調,合作共進。這種協作非常重要,可以發揮成員的集體智慧並更好地工作。在理論上講,當團隊麵臨問題,需要尋找最佳解決方案時,成功的團隊執行人應懂得調動每一個員工的創造性才智。並非每一個問題的解決都需要所有員工的參與,但是在理想的團隊中,在必要的情況下,所有員工的才智都是可供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