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雄心勃勃的王振滔又聯合十多家中小企業,組成了集團公司,成了名副其實的國內皮鞋領軍人物之一。1997年,該集團產值高達1.8億元,企業擁有2,000多名員工,下屬分支機構二十多家,並榮膺國家級無區域性大型集團公司。借著企業進步發展的良好勢頭,王振滔專程赴意大利考察取經,世界著名鞋業王國的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手段更堅定了王振滔開拓進取的信心。正是由於這種信心作用力,1999年底,一座占地4萬平方米、建築麵積達4.5萬平方米的具有現代化整套製鞋先進設備的廠房投入使用。“奧康鞋業”至此已經在國內國際上形成了一個真正的品牌。
回顧自己追求產品質量、打造品牌的艱苦努力,王振滔感觸良多。這一回顧自然使他想到了早在1990年,趁著全國圍剿“溫州鞋”的風頭,逆風而動,推出“奧康”品牌,一炮打響的戰略。
那時,全國圍剿“溫州鞋”的餘波未息,他就注冊商標“奧康”,重新殺回武漢等地,並挑戰性地標明產地“溫州”。他這一舉措,並非盲動、鬥氣,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鬥勇、鬥智。當時,一些粗製濫造的廠家,懾於形勢,已退出市場。這正是難得的商機。他自信自己皮鞋的質量和款式,會得到消費者的認可。“真金不怕火煉”,在這種形勢下,正是打出品牌的好時機。他這一謀略,正暗合了《孫子兵法》所言“凡善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果然,他這一奇招,在武漢大獲全勝。消費者從試買到競相選購,“奧康”之名不脛而走……
其實,一個品牌的建立不僅需要策略,需要長時間的錘造,而且更需要膽識和非凡的勇氣。南存輝在創建“正泰”這一品牌的過程中,就表現出了一個戰略家的英明和果斷的精神。
1992年秋天,法國梅蘭日蘭電器集團中國總代理和隨同人員一起來到溫州柳市鎮低壓電器市場考察,他們此行的目的十分明確,為了和國際大集團爭奪中國市場,他們需要在國內尋找合作“夥伴”。對柳市鎮低壓電器早有了解的總代理徑直來到正泰,找到董事長南存輝。總代理寒暄幾句便開門見山直奔主題,他不需要拐彎抹角,因為不要說一個“正泰”公司,就是整個柳市鎮低壓電器行業的總和與其相比都相差甚遠。按理,能被這樣一個國際性的電器公司看上實在是一種榮幸。
“成為貴企業分公司有什麼優惠條件?”南存輝看似關切地問道。
總代理的回答很直接:“技術、資金、梅蘭日蘭國際品牌。”
南存輝聽後一笑,心想:這三項都是“正泰”急需的,是企業發展的三大要素,特別是該公司的品牌,令不少低壓電器的同行垂涎三尺,但接受別人的品牌就意味著自己多年艱辛創下的“正泰”牌子將不複存在。
“謝謝貴公司的關注,我們不想合作。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更願意創出中國人自己的品牌。”南存輝做出了重大抉擇。
此言一出,對方感到十分驚訝,隨總代理同行的原國內一家國有企業的領導人禁不住發了話:“小老弟,說實話,對你的人格和信念我十分佩服,但市場經濟是殘酷無情的,誰不想創出自己的牌子?可是太難了。”
確實如此,要創中國低壓電器品牌,要振興民族工業,確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它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也正因為如此,才需要有人去開拓奮鬥。
就在那次事件後,法國梅蘭日蘭電器集團中國總代理深有感觸地說:“在中國真正的競爭對手並不是德國的西門子,也不是美國通用電器,而是像南存輝這樣一批土生土長的企業家。”
其實,自正泰集團成立的那一刻起,南存輝就勵精圖治,依靠自己的誠信和極高的質量力創“正泰”的品牌,使“正泰電器”相繼被國內二十多個省、高質量技術監督局引為“免檢”產品,並於1999年12月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