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丘吉爾家書(1)(2 / 2)

瞧,我幾乎不知道如何拿筆了,胡畫一通,一定糟糕透頂。

雷頓小姐收到了她“男朋友”從南非的來信。如有可能,她會立即去南非(不是加拿大)與他成婚,因此她高興極了。昨天幾個南非官員從旅館來,把她帶到一架“水上飛機”上,那玩意就停在快艇的後麵。她在水上旋轉著,在別墅的前方轉了三個大圈才跌落下來,真是棒極了!薩拉現在也在給你寫信。晚餐鈴響了。

永遠愛你的丈夫

丘吉爾小傳

丘吉爾(1874—1965),英國著名的政治家。出生於英格蘭牛津郡。自幼性格剛強不服輸,堅毅勇敢。1895年軍校畢業後任騎兵軍官,有幸見到約克公爵和夫人,即後來的英王喬治五世和瑪麗王後,對政界產生了興趣。同年以戰地記者身份參加西班牙鎮壓古巴人民起義的戰爭。1896—1898年隨英軍參加鎮壓印度民族起義和蘇丹馬赫迪起義。1899年辭去軍職,以隨軍記者的身份參加英國與荷蘭移民後裔布爾人重新瓜分南非的英布戰爭中被俘,後越獄潛逃。回國後進入政界,當選為保守黨議員。1904年轉入自由黨。1906—1911年任殖民副大臣、商務大臣、內政大臣。後任海軍大臣。1915年11月因達達尼爾海峽戰役失利被迫辭職。爾後任步兵營長赴法國作戰。1917—1928年曾任軍需大臣、陸軍大臣、空軍大臣、財政大臣。1929—1939年工黨執政期間,未任公職。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丘吉爾於1939年9月3日出任海軍大臣。1940年5月10日,即希特勒閃擊西歐的當天,出任英國戰時內閣首相兼第一財政大臣、國防大臣,迅速把國民經濟轉入戰時軌道。英軍自敦刻爾克撤退和法國投降後,他堅定地領導英國及英聯邦國家人民進行反法西斯戰爭,在不列顛之戰中重創德國空軍,粉碎希特勒進攻英國本土的企圖。他特別強調保衛海上交通線。1940年9月,他批準以英國在西半球的海空軍基地交換美國的50艘驅逐艦的協議。12月請求美國總統羅斯福增加援助,並促成美國通過《租借法案》。次年1月派遣陸海空三軍參謀部代表與美國軍方會談,製定了“先歐後亞”的戰略方針。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閃擊蘇聯,當天,丘吉爾即宣布援助蘇聯。7月12日與蘇聯達成軍事協議,規定在對德戰爭中采取聯合行動,互相支援,雙方既不同德國談判,也不同德國單獨媾和或簽訂和約。8月13日與羅斯福簽署《大西洋憲章》,確定英美兩國共同對德政策和戰爭目標。12月7日,日本奇襲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次日丘吉爾即對日宣戰。1942年1月與羅斯福在華盛頓會談,決定建立美英參謀長聯合委員會,以便協調兩國戰略,共同使用兩國資源和戰略物資,並參與起草和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在西歐開辟第二戰場問題上,出於本國利益的考慮,一再拖延推諉。1943年1月與羅斯福在卡薩布蘭卡會晤,反對在1943年開辟第二戰場,主張加強地中海攻勢,進軍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