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夫人泰麗莎的信
我最親愛的泰麗莎:
我在你的花園裏讀完了這本書:──我的愛人,你不在家,否則我是不可能把它讀完的。這是你最喜歡的一本書,作者是我的朋友。你是看不懂這封英文信的,別人也不會懂──這正是我沒有用意大利文寫的原因。但是你會認識你那熾熱的愛人的筆跡的,而且你會猜到,他在讀一本屬於你的書時,心中想的隻能是愛情。這個詞在所有的語言中都很美,但尤其是在你的語言中──Amor-mio;它包含著我現在和今後的生存的意義。我感覺到我現在生存著,同時也感覺到我今後還會生存下去,──為什麼呢?這將由你來決定;我的命運維係在你身上,而你是個二九年華的女人,從修道院出來才兩年。我真希望你如今還在修道院中,──或者至少我能在你未嫁之時和你相逢。然而這一切為時已晚。我愛你,你也愛我,至少你是這樣說的,而且從你的行動來看好像也是如此。這點至少對我來講是一個安慰。可是,我對你的愛太深了,而且是永無休止。
萬一阿爾卑斯山和大海把我們隔離開來,願你時常想念我,──不過,我們永遠不會分離的,除非你有這種意願。
拜倫
1819年8月25日於波洛那
拜倫小傳
拜倫(1788—1824),生於英國倫敦一個古老而又敗落的貴族家庭。拜倫家族早先跟隨著“征服者威廉”一起從諾曼底來到英國,在16世紀的十字軍遠征中,戰功顯赫,曆代都受到國王的賞賜,並封為勳爵。
他的父親約翰·拜倫,年輕時在法國受教育,畢業後成了英國軍官。他性情暴烈行為粗野,又喜歡豪飲濫賭,欠下巨額債務。在他3歲的時候,他的父親終於在“沒有襯衫、沒有一文錢,惟一的一件衣服也早已百孔千瘡”的潦倒境遇中死去,據說是自殺的。丈夫的死對妻子是個慘重的打擊,加上生活的日益拮據和自己的不幸遭遇,使拜倫母親的性格變得十分暴躁乖戾,喜怒無常。拜倫的幼年就是在貧困的境遇中跟著脾氣不好的母親在北蘇格蘭度過的。
拜倫是跛腳的。造成這個殘疾,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天生的;另一說是因為母親殘暴,一時氣極把他打成這個樣子的。除此之外,拜倫可以說是一個美少年,他有一雙清澈的眼睛,一頭褐色的卷曲頭發,皮膚白皙,人們都很喜歡他。尤其是拜倫的嗓音很好,說話聲十分悅耳。
除了在學校讀書,母親還為他請了曆史和拉丁語的家庭教師,拜倫的曆史癖就從這時候形成了。他喜歡讀各種書籍,尤其是曆史書籍,他常常懇求母親把關於羅馬、希臘、土耳其的曆史故事書從公共圖書館裏借回家來閱讀。
拜倫是個聰穎的學生,卻不太用功,成績也不突出,但他看的書卻非常多。他後來回憶說:“人們從未看到我讀書,老是懶洋洋的,惡作劇或作遊戲,事實上我在吃飯時讀,在床上讀,在沒有人讀書時讀,自我5歲以來,就讀了所有的讀物。”
拜倫在學校,除了以善於談吐和廣為讀書聞名外,他的好鬥也是出了名的。每當有人嘲笑他的殘疾而欺侮他時,他總能以非常的勇氣打敗對手。如果他挨了一下打,他必定要回敬兩下的。這種勇氣和鬥爭是他一生的最大特色。
1798年,號稱“邪惡勳爵”的紐斯台德的主人,拜倫的叔祖父和嗣子相繼去世,按照當時的爵位世襲製,10歲的小拜倫就成了第六代勳爵。
這年秋天,拜倫和他的母親離開生活了多年的阿伯丁,啟程前往紐斯台德莊園接受他的產業。
1801年,為了同拜倫的貴族地位和身份相稱,家裏決定送13歲的拜倫到一所素有名望的學校——哈羅公學就讀。這所在1571年由約翰·裏恩創建的學校,在英國曆史上培養了許多知名的人物,其中對拜倫十分崇拜的丘吉爾首相就是這所學校畢業的。
在哈羅公學的日子裏,拜倫對正規的課堂學習一如既往地不大用功,卻熱心於課外閱讀,博覽群書,從而獲得了豐富的知識。“懶散而博學”是他中學時代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