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5章 蘇霍姆林斯基家書(1)(1 / 2)

致女兒

親愛的女兒:

現在我和你談話就像兩個大人談話一樣了,這有多好啊!你已在深入思考人類智慧的最難理解的一頁,這又是多麼叫我這個做父親的人高興呀。假如所有的年輕人——男子和女人——都毫不例外地能徹底理解這一頁,我們的社會就會和諧得多,幸福就會成為每個人相依為命的東西和終生財富。

一代一代的年輕人在多大程度上具備這一偉大的智慧——學會愛,不僅個人的幸福取決於這一點,我們整個社會的美、道德純潔和安定也取決於它。顯然,我在這裏強調的僅僅是我們生活的一個方麵,我並未忽視其他方麵。一個人可以學會從事最偉大的建築——建造水電站和宮殿,建造宇宙飛船和核潛艇,可是,如果他沒有學會真正地愛,他就依然是一個野人。而一個有教養的野人,要比一個無教養的野人危險100倍。

我們的生活包括兩個方麵:一方麵是人的勞動,生產勞動,人的社會麵貌和每個公民應有的創造性,對人民和社會應盡的義務;另一方麵屬於精神心理和道德倫理關係領域,家庭、子女、父母對子女的和子女對父母的義務與責任。在這個領域,令人遺憾的是,人常常還是無知的、奴性十足的或是卑劣的。

一個在精神心理和道德倫理關係方麵不完善的人,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公民,真正的創造者,真正的愛國者。個性潛力是多方麵的,就其發展的可能性和表現形式來說,是無限的,但它萬變不離其宗:某一方麵的優點和缺點必然會在所有其他方麵表現出來,內部的一切聯係、一切相互影響,是人所固有的。

我經常收到和你同齡的或比你稍大的姑娘們的許多來信,你回家以後讀一讀吧,足有幾千份。裏麵既有真正的人類呼聲,也有發人深省的提示:人的愛情應當去創造、去培養,它不會遺傳,也不可能繼承,它不會像人種延續的本能那樣,可以自然而然地得到。一位17歲的姑娘(中等技術學校的學生)寫道:她同一個小夥子認識了,交上了朋友,很快活。可是她發現,小夥子愛喝酒,說話很粗暴。姑娘為此哭過,煩惱過,但是原諒了這小夥子的所有一切越軌行為,實際上,也原諒了他的一些低俗舉動。這位姑娘自我原諒說:“反正我是愛他的呀。”一件本來可以預料的事情終於發生了,她懷孕了。這姑娘委身於那青年,與其說是出自愛情,不如說是出於恐懼:她擔心,如果拒絕他的要求他會拋棄她,去找更順從、更好說話的姑娘。當姑娘告訴那青年說:“我們將有孩子了”時,他吃驚地說:“怎麼說‘我們’呢?是‘你’將有孩子。”於是他拋棄了她。這姑娘不得不中斷了學業,遷到了另一個城市生活。她的一生就這樣給毀了。

我覺得,這些信的每一張每一頁就像燒紅的金屬片一樣熾熱、灼人,不時從中發出絕望和惶恐的呼喊:他愛我,可是不尊重我;為了使他不僅愛我,而且尊重我,該怎麼辦?

你瞧,我的好閨女,我所講的我祖母的那個富有哲理的神話,我和你關於愛情是什麼的談話,不是沒來由的吧。我想使你避免許多姑娘犯過的不得不付出昂貴代價的那種錯誤,有的姑娘因為犯這樣的錯誤而犧牲了自己的幸福、歡樂、健康、甚至生命。人的愛情不僅應當是美好的、忠誠的、可靠的,而且應當是明智的、慎重的、機警的和是非分明的,隻有這樣,它才能帶來快樂和幸福。記住這一點吧,我的女兒。記住:生活中不僅有美好和崇高的東西,令人痛心的是也有醜惡、奸詐和卑鄙行為。你不僅要有一顆坦率、善良的心,這顆心同時還必須是端正的、堅毅的和嚴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