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5章 蘇霍姆林斯基家書(1)(2 / 2)

蘇霍姆林斯基小傳

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出生於烏克蘭基洛沃格勒一個貧民家庭。1926年進入本地一所七年製的農村學校學習。蘇霍姆林斯基的小學、中學,一直是在自己村裏學校度過的。這是一座七年製的學校,雖然學校設施條件極為普通,但這裏卻有一批較好的師資力量。這對從小受到家庭良好熏陶的蘇霍姆林斯基來說,是一個極好的環境。他的善良天性在這裏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知識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拓寬。他在家經常主動幫助父母鄰居做事,在學校裏是位品學兼優的學生,得到了當時校長伊萬·薩維奇和教務主任布師科夫斯基的重視和關懷。然而對他影響最大的要數啟蒙女教師安娜·薩莫伊洛英娜。

這位女教師在教育工作中,不僅是孩子們的老師,也是孩子們親密的夥伴。蘇霍姆林斯基覺得這位女教師像一個女魔法師,她知道一切美的秘密。她講課時學生們都有濃厚的興趣,所教的知識常被學生銘刻在記憶之中。她常帶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去,引導學生思考許多問題,學習了不少東西,明白了許多道理……有人攝下了這樣的一個事件:

在山花爛漫、萬物生機昂然的季節,有一天下午,安娜·薩莫伊洛英娜帶學生們來到了森林,這對蘇霍姆林斯基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地方了,他平時就到這裏來玩。但女教師的解說,讓他接觸了許多過去沒有注意到的新事物和很多使他感到驚奇的東西;看這顆盛開的椴樹在幫助蜜蜂釀蜜;瞧那個蟻穴——過去是蘇霍姆林斯基出自惡作劇曾用棍子去桶它,而現在老師說這個蟻穴有回廊和廣場,有幼兒園和糧倉……原來是一個童話般的城市。他感到不和老師一起來,就不會發現世界上這麼多美好的東西。當孩子們領略了這大自然美好的風光,急衝衝準備回家的時候,她還有一新招:“孩子們,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采集些鮮花吧。當孩子們關心長輩的時候,長輩會感到高興,而鮮花——這是關懷和敬愛的標誌。……”蘇霍姆林斯基接受的就是這樣的教育。

這使幼小的蘇霍姆林斯基不僅愛上了書本,愛上了同伴,愛上了大自然,而且他更尊敬這位老師。他向往著自己的知識能同老師一樣淵博,向往能像老師一樣。從這時起,蘇霍姆林斯基逐步樹立了從事教師這一神聖職業的誌向。因此在七年製學校畢業時,他毅然決定報考師範院校,1933年畢業後,進入短期師資訓練班。1935年結業後便開始當小學教師、中學教師、教導主任、校長、區教育局長,1957年,當選為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從一個普通的教師成長為一名偉大的教育家。

給孩子講故事

蘇霍姆林斯基對小學生的教育,方法上靈活多樣。他把運用民間童話故事作為自己在學校教育的方法之一,並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麵是從他運用這一方法的眾多教育實例中擷取的一個片斷。

那是暑假後的一天,蘇霍姆林斯基所帶的三年級甲班準備去野營訓練。考慮到所帶東西較多,其中一個學生建議,兩個人結成一對,有的東西可以合用,這樣可以減輕旅途負擔。建議受到班主任蘇霍姆林斯基的讚揚,孩子們開始自由組合,呈現一片歡樂的場麵。大家都有了對子,惟獨平時自以為是而妄自尊大的學生安德烈卡沒有對子,他在一邊哭泣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