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古代的昆蟲大家族(1 / 1)

大千世界在億萬年的變遷中,有著許許多多的昆蟲,同樣也有許多極為有趣的昆蟲知識,昆蟲是最古老的地球居民!雖然考古學家還沒有確定最原蜻艇化石始的昆蟲是什麼樣子,屬於什麼年代,但已能肯定在距今3500萬年前,就有許許多多的昆蟲生活在地球上。下麵就詳細介紹幾種古代昆蟲。

蜻蜓是至今仍存在的最古老的昆蟲之一。在3500萬年前就已出現,並且被稱之為遠古的“飛行家”。而現在我們見到的蜻蜓是經曆了億萬年的演變而成的,遠古的蜻蜓非常大,身體的長度且不說,就展開左右兩翅來看,其寬度就有75厘米。古代的蜻蜓在天空可以和許多飛鳥比翼齊飛,許多巨型食肉獸隻要吃幾隻蜻蜓就可以填飽肚子。

據科學家的大量考證研究,蜻蜓的翅膀開始並不大,行動也極為緩慢,飛起來也隻不過貼近地麵稍稍抖動一下而巳。後來蜻蜓為了生存,不斷演變進化,使優勢漸趨完善,弱點曰趨克服。為了能夠在當時出現的各種茂盛的樹木之間飛躍,它們逐漸練成了滑翔的能力。翅膀在空中有了浮力,逐漸發育成了能飛翔的翅膀。由於能夠飛得很遠,食物也越來越豐富,蜻蜓的體形也隨之逐漸增大。

螳螂、蟋蟀、蚱蜢、蟬、甲蟲隨著蜻蜓的出現也相繼出現。早在2500萬年前,它們就隨處可見,它們的體形比現在要大得多。計算起來,它們比人類的祖先猿都要早。那時的大蟋蟀翅膀有15厘米長,由此推斷,從它的發音器所發出的洪亮的聲音,遠在1.6千米的地方都能聽見。蟋蟀不僅善鳴,還是彈跳健將,但它的彈跳距離卻無法考證了。

接下來該是大名鼎鼎的“大刀將軍”——螳螂,它在自然界中可算是老前輩了,它與恐龍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在漫長的變遷中,恐龍因無法適應生存規律而從地球上消失,但是螳螂卻頑強地生存下來,子子孫孫延續至今。如今的螳螂長相與千萬年前化石中的螳螂十分相似。

螳螂力大驚人,它的兩把大刀可以舉起比自身體重重20倍的物體,正是因為這兩指把刀的原因,它才可以把機靈的小鳥、敏捷的蜥蜴和狡猾的地鼠等大刀砍殺,才可以生存在強大可怕的自然環境中。在人類的意念中,由於螳螂的威武,古希臘人稱讚它為“智慧和力量的象征”,並為它取名為“先知者”,並認為螳螂高舉兩隻大刀,是向上帝祈禱。在中國古代的石刻中,也記述了螳螂的英勇善戰,所向披靡。

“琥珀化石”被稱為美麗的“水晶棺材”,古代針葉樹的樹幹上滲出的鬆脂在深層的地下,經高溫高壓,經千萬年後才成為晶瑩透明的琥珀。如果有昆蟲在裏麵,那便是一件很美的水晶玻璃的藝術品。由於在千萬年前,歐洲北部有一望無際的大片森林,在地中海、波羅的海的海灘邊便有大量的琥珀化石。在我國的撫順,早在2000多年前的漢代就發現了種類繁多的琥珀昆蟲化石。琥珀可以用來做藥物治病,另外還有一些精美的琥珀深受人們的喜愛,視為高雅的裝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