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 馬嵬驛兩兄妹(2 / 2)

那顏真卿正在計劃與賊兵作戰,忽有探報,說郭子儀奉詔進取東京,特薦李光弼為河東節度使,分兵萬餘一路進取。

不多久,顏真卿便指揮軍兵打了個大勝仗。那李光弼也奪下常山,與郭子儀合兵一處,打敗了反將史思明。這時,朝廷又派駐守潼關的哥舒翰出戰。

哥舒翰本想緊守潼關作為長安的屏障,然後伺機行動。

此時,手下大將王思禮便進言,應設計殺了令天下大亂的楊國忠。哥舒翰聽了,並不同意。

同時,也有人對楊國忠說,哥舒翰掌握朝廷重兵,如果他反對楊國忠,楊國忠就會非常不利。楊國忠聽罷大驚,當即奏請玄宗,讓哥舒翰進兵陝洛。

哥舒翰接到聖旨,急忙飛章回奏,如果出兵,必中安祿山的誘兵詭計。而郭子儀、李光弼也上言不可輕出兵馬,顏真卿亦上言應固守潼關。怎奈玄宗聽信楊國忠的讒言,堅持出兵。無奈之下,魯舒翰帶兵出征,果然關敗,哥舒翰也被安祿山捉去投了降。

秦舒翰全軍覆沒,城池—連失守,玄宗大驚,與籍臣商議憎對策。楊國忠怕被埋怨,先道:“哥舒翰出戰太晚,才使賊兵有機可乘。”

秦國楨道:“還須速派郭子儀、李光弼等,快移兵抵禦安祿山人京之路。”楊國忠沉吟半晌後,卻主張玄宗先離開長安,逃到西蜀躲避。當下,便有諸多大臣反對。

楊國忠見玄宗猶豫不決,便回家暗找他楊家的幾個女人輪番來勸玄宗。玄宗聽了諸多勸告,才召在京的王孫王妃,隨駕同行西去。玄宗一路行進,聽得百姓說那安祿山早有反叛之心,不禁頓足嗟歎道:“是朕糊塗,悔已不及。”

這日,玄宗車馬行進到馬嵬驛,將士們皆是饑餓勞乏,心懷憤怒。恰好河源軍使王思禮從潼關趕到,玄宗方知哥舒翰被擒。於是玄宗封王思禮為河西隴右節度使,去收集失散士兵準備討賊。王思禮臨行前對大臣陳玄禮道:“楊國忠惹亂起禍,罪大惡極。我曾勸哥舒翰將軍上奏請殺之,可惜他不從我言,今將軍何不撲殺此賊以快眾心?”

陳玄禮道:“我正有此意。”

期間,正有二十幾個前來議和的吐番使者隨天子隊伍同行。一日,陳玄禮等假做有事,來到楊國忠馬前,猛呼道:“楊國忠私通番使謀反,我等何不殺這反賊!”

眾軍一齊鼓噪起來,國忠大驚,急策馬奔逃。眾軍蜂擁而前,兵刃亂下,登時把他砍死了。隨後,眾軍又殺了楊國忠之子戶部侍郎楊暄。玄宗聽說楊國忠被殺,急忙來驛門安慰軍士,但眾軍卻圍住驛門不肯散去。玄宗問道:“你等為何不散”眾軍道:“反賊雖殺,賊首還在,怎敢散去”。

陳玄禮奏道:“眾人之意乃楊國忠被殺,楊貴妃也不宜服侍陛下,懇請聖斷。”

玄宗聽了一驚道:“楊貴妃深居宮中,楊國忠謀反,與她何幹?”

高力士奏道:“貴妃誠無罪,但眾將士已殺國忠,而貴妃仍在天子左右,豈能自安?願皇爺深思。”玄宗默然點頭,直到見到了貴妃,乃大哭訣別。

楊貴妃便接過高力士中的羅巾,自縊於佛堂前的一棵果對年方三十有八。這事發生在天寶十五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