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2 / 3)

巧妙應對:人為製造賣點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消費者遇到這種情況時一定要保持冷靜。

1.按照個人的需求和經濟條件來選購商品。

2.貨比三家。

陷阱2:送“三無”贈品

小張說自己買東西經常目的不明確,比如前幾天,她就因為送的小鴨子塑料杯太可愛了,於是買了五箱飲料,換回了五個可愛的塑料杯。可這可愛的杯子竟然沒法用,隻要靠近鼻子,就能聞到一股劣質塑料的味道,讓人作嘔。小張仔細一看,這杯子除了個塑料袋包裝,什麼都沒有,典型的一個“三無”產品。小張實在是不敢用這個杯子,連擺著都怕汙染空氣,無奈隻好將可愛的小杯子扔掉了。

巧妙應對:贈品現在成了“三無”產品盯緊的一塊領地。宣傳中承諾的獎品事實上沒有質量保證。

1.沒有做賠本買賣的商家,消費者在掏腰包前一定要有火眼金睛,看贈品到底值不值花這麼多錢得到。

2.看清贈品的標準,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再考慮其他因素。

陷阱3:“免費”不免

吳女士反映,自己好好的身體在一家免費檢測身體微循環的攤位前被忽悠成了內分泌失調。攤主一通亂侃,最後向吳女士推銷他們幾百元一個療程的保健食品,吳女士想方設法擺脫攤主的糾纏,逃也似的離開了該攤位。之後吳女士還不放心地將自己的身體狀況認真檢查一遍。

巧妙應對:為推銷產品,廠商可謂花招迭出,打著“義診”和“免費谘詢”旗號把產品吹得神乎其神,特別是一些中老年人很容易走進陷阱。像商場中免費測試的櫃台,在那裏檢測身體,沒病也得被說成有病。

1.保健品屬於食品,但不具備治病功效,不要被商家迷惑。

2.對承諾先購買保健品,再“實行返款”的廠商要特別警惕。

3.不要光顧免費攤點。

陷阱4:網上消費“釣魚”

老張說,自己最近當了回大魚,讓網上賣家放長線給賣了。老張看上了一款手機,由於老張在店主的店內早已是熟客,因此下意識地將錢直接打到了店主賬上。由於沒有使用網上支付平台付款,老張隻好用2000多塊錢買教訓了。

巧妙應對:網上不法分子慣用的行騙伎倆是:偽造各種證件和身份以騙取網民的信任;在網頁上以超低價商品或優惠的服務廣告“釣魚”;先以少量的商品和費用將客戶套住後反複地敲詐;當錢財到手後便即刻銷聲匿跡。

1.不能輕信廣告和貪圖便宜。

2.不論與賣家是否熟識,購買大件商品或進行大額交易,應采取貨到付款方式,並且要當麵驗貨,在看到相關憑證以後再付錢。

陷阱5:短信騙術

網友木頭苦於手機被短信小廣告轟炸。木頭用的是全球通的號碼,據他說,估計自己的號碼十有八九被泄露出去了,什麼裝衛星電視啊、你刷卡消費了、你收到祝福點歌了,每天都能收到十幾條。最可惡的就是夜裏兩點多,小廣告的發送者還在孜孜不倦地工作著,著實是敬業!

巧妙應對:至今仍有個別的運營商利用短信以免費服務、祝福或點歌、“中大獎”等為誘餌,騙取消費者的錢財。

1.當出現陌生者的短信時,要有所警覺,如貿然回複就正中了不法運營商的下懷。

2.在接到“中了某項大獎”的告知時要堅信“天上不會掉餡餅”。

3.碰到確實需要的信息服務時,應把服務內容和資費標準都了解清楚後再回複。

4.要留意查驗每月的資費清單,發現問題及時詢問或向有關方麵投訴。

陷阱6:低價旅遊

每到假期,旅行社的超低報價和“黃金線路”再度成為招徠遊客的吸引點。趕上旅遊淡季,小花表示,在某網站上看到的“一元團”報價確實誘人,但曾經被導遊忽悠買了上千元沒用飾品的小花決定不再上當了。小花說,雖然團費是便宜,但後麵還有購物等著你,實際的服務項目和服務質量大打折扣。

巧妙應對:旅行社的報價越低,旅行中的個人額外開支可能會越大,同時交通和食宿的條件也相對較差。

1.出行前要對組團的旅行社和出遊的線路進行篩選和判斷。

2.一旦真的選擇了低價旅遊,不要因導遊的臉色而勉強接受購物,到時候吃虧的還是自己。

總之,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存在著消費陷阱,我們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讓那些刻意製造陷阱的人有機可乘。

關於買車的考量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買車目標,有的人買車是將車作為掙錢的工具,有的買車是為了工作和生活的方便,有的人把車當成社會地位的標誌,但是每個人都想用最低的價格買到最適合自己的車型。市場上車的品牌和型號五花八門,使不少想買車的人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我們一般對買車的決策所使用的計算方式其實是很簡單的,隻要在正確的數據基礎上,用簡單的方法,就可以做出是否買車和買什麼車的抉擇。因此為了買車,要在取得各種數據上多下些工夫,這些數據有一些是感性的和舒適度方麵的東西,有一些則可以得出具體的數字或可通過數字表現出來。為了得到這些數據,必須傾聽他人的意見、看有關資料、去車市看並體驗車、具體的谘詢,等等。

是否買車的判斷需要的數據包括以下四個方麵。

(1)個人方麵:經濟實力,自己的需要,自己家人的偏好等。

(2)車的質量和服務方麵:動力性能、安全性能、車的配置、外觀、內飾、舒適程度、品牌、服務等。

(3)購置方麵:感興趣的各種不同車型和經銷商的價格、付款方式、在拿到車前的其他必需付費、賣方的服務和可信度等。

(4)購買之後的有關數據:買了之後還要付養車費,包括保養、維修、保險、養路費、汽油等費用,還必須有合適的地方停車,這又得有停車費。這些方麵可以谘詢一下他人,看看他們的養車費是多少,然後再根據自己的使用情況計算一下自己養車費用的大致數據。

為了很明確地比較這些數據,你可以將你所選擇的不同車型的數據,列成表格的形式。需要做出判斷的問題主要包括:要買車嗎?願意花大約多少錢買車?自己喜歡的車型是什麼?具體定下什麼車型?通過什麼渠道購買?付款方式是什麼?

在做買車判斷時可以和不買車作一下比較,將自己多花的費用和給自己帶來的方便相比較,看看自己願意做什麼選擇。不要忽略一些小的數據或問題,有些事情好像是個小事情,但也應該成為決定是否買車的重要依據,如沒有合適的停車位,你的汽車安全就很難保障,保不準被刮被擦或者被偷,那麼還是緩一緩再買車吧。當然有些不是特別重要的數據也不要太計較,比方說車的有些配置,東西多並不意味著就一定好,如果是用不著的東西價值也不大。配置多了,要修理的東西也多了,可能增加養車費用。

通過在上麵的一係列數據基礎上的比較,你可以得出大致的判斷,其中最複雜的需要數學計算的問題,大概就是購車費用和付款方式方麵了,這也是很簡單的數學問題,這也說明生活中的數學常常並不複雜,隻是需要考慮的數據非常多而已,自己隻要不怕麻煩就很容易解決的。

買車的感覺很好,但是過上幾年,你或許就厭煩了,想換一輛新車,也有一些車主一段時間後會因為其他原因而將車賣掉,所以在買車時考慮一下車的保值因素還是很有必要的。在汽車消費十分成熟的歐美國家,保值率早已成為選購汽車的重要指標之一。所謂保值率,指的是某種車型在使用一段時期後的易手價格與原始購買價格的比率。車的保值率取決於汽車的性能、價格、可靠性、配件價格及維修便捷程度等多項因素,就我國目前市場來看,夏利、桑塔納、捷達等老品牌保值效果還是挺好的。對於在幾款新車中拿不定主意買哪款的消費者來說,可以去了解一下舊車市場的行情,研究一下自己喜歡的車型中哪一種保值率最高,也許這兒的信息有助於你買一款最中意的新車。

要美麗也要節儉

化妝品是人們日常生活用品之一,長期使用可以保護皮膚,延緩皮膚衰老,促進皮膚新陳代謝。愛美的女人們,誰沒有幾款心儀的新品在心中衡量,誰沒有那蠢蠢欲動的購買的欲望?在經曆了狂熱期之後,對著一堆花花綠綠的化妝品,有竊喜,也有無奈。那麼如何在眾多化妝品中挑選最合算呢?

比如,你打算買一支新的睫毛膏(以前沒用過的牌子),有幾個途徑可能讓你選擇自己要的那一個,來自好友推薦、廣告、或是商場試用(夏天去試防水和會不會黑眼圈,冬天可以試會不會結塊),好友推薦應該可信度很高,畢竟是人家親身經曆的(除非你好友見不得你好,那另當別論),你自己看廣告就想要了,那就麻煩了。

大家可以上各大化妝品論壇,多看看其他女士們對於該產品的使用心得,一般是熱門的牌子都會有的,不過看多了肯定有一些褒貶不一的意見讓你拿不定主意,這就需要你去專櫃試試了。記住,先不要急著去買,什麼都要等一下才能看出好壞,不要被忽悠的不知東西南北,他們常常讓你花錯誤的錢買下錯誤的東西。被追問甩不掉,就說是幫朋友捎的,我不能做決定。

在選購化妝品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一、在購買化妝品時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膚質,並根據四季變化選擇適合自己的化妝品。不要采用雜家產品。化妝品中含有多種化學成分而且功能越多,成分越複雜,如果把不同廠家、不同品牌,不同係列的化妝品混合使用,很容易使其中不同的化學成份相互作用,產生不利皮膚的化學反應。過敏反應或引起皮膚病,不要苛求名牌,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並不在於價錢貴賤。

二、在購買化妝品時最好到正規商場、超市或知名品牌專賣店購買,購買後要索要正規發票,最好標明化妝品名稱、品牌。批號和價格等注意事項。

三、購買化妝品時,首先要檢查產品的外包裝。

四、購買和使用化妝品前通常可以從以下4個方麵來辨別化妝品的質量:

1.觀顏色,觀察其顏色是否有改變。因細菌在生長過程中會產生色素,可使化妝品原有的淡色變得發黃、發黑。如果顏色有異,那可就要小心了。

2.聞氣味。觀察其是否有其他氣味或怪味。因細菌生長伴隨發酵過程,可分解化妝品中的有機物,從而產生酸敗氣味,一定要小心。

3.看稀稠,觀察其是否變稀出水。因細菌體內含有水解蛋白質和酯類的活性酶;能分解化妝品中的蛋白質和酪類,破壞化妝品原來的乳化狀態,從而使包含在乳化結構中的水分釋出。另外化妝品在無菌的狀態下長期放置於過熱、過冷的地方也會變稀出水(即油層、水層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