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3章 大漠之魂(3 / 3)

冒賢走了

正當白春蘭夫婦以昂揚的鬥誌降服黃沙,沙產業一天天興旺起來的時候,一場災難偏又降臨到了這位農家婦女身上。與她朝夕相處,在沙漠裏與她並肩苦戰了17個年頭的冒賢因長期超負荷、超強度的勞累被醫生確診為肝硬化晚期。白春蘭當時如五雷轟頂,她背著丈夫,爬在醫院的窗台上大哭一場。她知道,從今往後,那個家,那份剛剛起步、任重道遠的治沙事業,隻能靠她獨自一人承擔了。

那還是早在1992年秋,冒賢在超強的勞動中經常感到腹部脹痛,每天晚上,腳、腿腫得連鞋、褲子都脫不下來,可他仍然說沒事,直到腹部脹痛得動不了,才被白春蘭強行送到醫院裏抽掉了腹水,但病情仍得不到控製,必須立即到銀川做手術。與此同時,從未出過門的二兒子接到了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走時無人陪送,家裏的麥場上鋪的麥子也來不及打碾……千頭萬緒。作為妻子、母親,白春蘭說她此刻都快瘋了。懂事的二兒子灑著熱淚,帶著對父親、母親揪心的牽掛,登上了南下的火車。當白春蘭陪著丈夫做完手術回到家裏時,因為秋雨多,場上的麥子全長了芽。望著那浸滿血汗的勞動果實,白春蘭將苦水咽回了肚子。冒賢手術後,吃藥休息了大半年時間,就又閑不住了,開始幹些輕活。後來,這位山一樣的硬漢子忘了他是一個病人,又開始了強體力勞動。

月亮地裏,他一晚上能挖拍30多米壕牆。拉沙平地,植樹種草,他和妻子一樣起五更睡半夜。妻子勸不住他,捎信請來了冒賢的姑舅,好一通勸說,冒賢隻是說“不咋,不咋。”重負過久、磨損到極限的機器終有熄火的時候。1997年11月,冒賢病危。他望著日漸消瘦、雙眼深陷、與他受苦受累近30年的妻子,噙著淚水心疼地說:“你跟上我受罪了,你太苦了,往後就別再沒明沒黑地幹了。守住咱這個攤子,拉扯大娃娃,你就是我們冒家的功臣了……”大漠嗚咽,楊柳低垂,冒老模走了……他帶著對他治沙事業的無比眷戀,帶著對妻子、對孩子深深的牽掛走了……沙邊子人都說:“冒勞模是活活累死的!”

請看這樣一組數據:

1980年至1986年,冒賢每天從冒寨子走到沙邊子,一個往返是20公裏,5年多時間走的路程就超過了兩次“長征”;

十幾年裏,為防止羊隻牲畜啃樹吃草,冒賢夫婦圍著方圓1300畝的林草地挖拍了壕牆3圈,總長度11200多米;

十幾年裏,冒賢夫婦用壞架子車11輛,磨禿鐵鍬20多把!

出殯這天,冒寨子、沙邊子、相鄰的鄂托克前旗三四百農牧民前來為冒勞模送行。內蒙古二道川50多歲的老牧民李玉安悲痛地說:“冒勞模,你走好,你把起風口、沙邊子治理好了,我們那兒沙子小多了,我們全村的大人娃娃都感謝你呀。”

冒勞模走了,他把他的後半生全部交給了大漠,而今,他依然掩體於大漠中,他在看著妻子、兒女以及更多的後人完成他未盡的事業!黃土、大漠、紅日、皓月為他剪影———長青的生命樹下,挺立著一位當代鹽池人!老區人民不會忘記他。

未盡的事業

冒賢走了,可白春蘭沒有倒下!她更加堅定不移地將自己的生命和汗水融入到了治沙事業中。生產、生活超負荷的擔子,她一人挑在了肩上。春季是播種、植樹的季節,白春蘭一個人揮鍬整地,提耬下種,一個人挖坑栽樹,還要照料家裏的豬、羊。收獲時節,她還是孤身一人在熱浪灼人的麥地裏收割小麥,好幾次因勞累過度暈倒在地,蘇醒後爬起來接著幹。為了治沙事業後繼有人,白春蘭特意送大兒子上了林業中專,兩年後大兒子接上了父親的班。

艱辛的汗水收獲了累累碩果,1999年,白春蘭全家人均收入達2萬多元!

在白春蘭的影響和帶動下,昔日飛沙走石、荒無人煙的沙邊子,已有88戶農民搬遷到這裏安家落戶。為了幫助鄉親們盡快走上富裕之路,白春蘭將多年積累的治沙、種植、養殖技術和自製的飼料配方技術傳授給大夥,給貧困戶賒樹苗、草籽、豬崽,免費為周圍鄉親們加工豬、羊飼料。“要不是白勞模拉我一把,我現在還不知是啥樣子呢!”過去家境貧寒的尤虎眼含熱淚不無感慨地說。他剛開始走上正路時,是白勞模賒給了他40頭豬崽和飼料,頭年養豬就淨賺8000元。當他提著禮品去給白勞模還錢時,白勞模死活不收:“這些錢你先做底子,好好在沙漠上幹出個樣子來。”如今,尤虎已經營起了占地80畝、資產20多萬元的家庭農場,也成了遠近聞名的“防沙治沙示範戶”。村民白兆貴曾是由沙邊子搬出去的農戶,後來在白春蘭的感召下重又回到沙邊子創業。在白春蘭的大力支持幫助下,而今他已封沙造田26畝,植樹2000多株,養羊160多隻,養豬20多頭,過上了好日子。他逢人便說:“是白春蘭為我蹚了條致富路!”

白春蘭引導、幫助鄉親們治沙的故事還很多很多……到2001年,沙邊子村累計治沙4萬多畝,全村人均純收入達2800元,成為鹽池縣的小康村。

為了胡錦濤同誌的囑托

“希望你今後更好地帶領周圍群眾走聯合治沙的路子,使更多的沙漠變綠洲。”這是胡錦濤同誌對白春蘭,也是對鹽池縣各級黨政組織的囑托。

2000年8月8日,白春蘭沙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在沙邊子正式成立。公司投資112萬元,聯合全村88戶農民,決心在5年內對全村還沒有得到治理的2萬餘畝沙漠進行治理,進行農、林、水、牧綜合開發,要讓沙邊子這顆閃爍在毛烏素大漠中的明珠更加熠熠生輝!

群雁高飛頭雁領。新的征途中,白春蘭依然是排頭兵。2001年她又打深機井兩眼,架設農電線路6500米,建起了6座共35間年出欄肉豬300頭、育肥羊2500隻的大型溫棚養殖場。今年,白春蘭又投資興建了兩座麵積為660多平方米的塑料大棚,準備種植科技含量高、品種優良的油桃等。22年來,白春蘭用她的青春年華在人跡罕至的沙漠地帶繪出了一片生機盎然的綠色世界!22年來,白春蘭治理沙漠2300畝,種植喬木5萬株,種植灌木1200畝,封沙育草820畝,圍欄草原1000多畝,棗樹套種藥材60畝,建起110畝的育苗基地,平整水澆地80畝……

“隻要我還能幹得動,我就一刻也不歇停,我要報答這方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給了我富裕的黃土地!我要用更大的成績報答各級組織對我的關懷、支持,報答黨和國家給我的崇高榮譽!”

無限風光

2002年6月18日19時,中央電視台在“新聞聯播”欄目中報道了“全國農村婦女科技致富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的消息。當電視屏幕上出現了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會議代表的鏡頭時,隻見身披紅色綬帶,滿臉幸福的白春蘭就在其中,而且還有她的一個特寫鏡頭!這次英模會上,白春蘭榮膺“全國十大綠化女狀元”和“全國防沙治沙十大標兵”兩項殊榮!除此之外,在1999年3月8日,她應邀參加了中央電視台舉辦的“保護母親河”活動;2000年6月5日進京參加了“世界環保日”活動,被中宣部、國家環保總局等10部委授予“環境保護傑出貢獻者”稱號。她是辛勤的耕耘者,大地給了她豐厚的回報,她是勇敢的攀登人,山峰給了她無限的風光!

22年了,整整22個年頭!她把靈魂係在了塞外的大漠中。她執拗地苦戀著腳下這塊堅實的黃土地,她以一種特有的、樸實的思維方式和審美趣味看待這黃色的世界裏蘊藏著的綠的希冀!22年裏,白春蘭在以“世界不因我而荒涼,荒涼卻要因我而少一點分量”的信念,在艱難困苦中跋涉著,勇往直前地奮鬥著,勤勉敬業地奉獻著!她是大漠播綠人,她是老區的好女兒!

22年了,整整22個年頭!這塞外的狂風、沙暴,大漠上的寒霜、堅冰,她沒有畏懼、退卻,而是更加振作、發奮!她的身上,有比金子更加珍貴的東西,這就是敢為人先、甘為人梯、艱苦奮鬥、與時俱進、開創未來的精神!這種精神不正是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走向富裕、昌盛的希望和力量所在嗎?炎黃子孫的愛國之誌,振興中華的報國之行,正是這種社會責任感和民族價值感,支撐著她奮鬥、進擊,風一程,沙一程,勇往直前!

22年了,整整22個年頭!先前的毛烏素大漠,尖厲的風、灼燙的沙,赤地千裏;而今的沙邊子,遠天近野大漠鋪綠,楊柳依依,萬樹蔥蘢,水草豐茂,生機盎然。

看吧,那鴻雁排成人字形高高地飛過天空,發出的是清新的、春的叫鳴!

她———大漠之魂,綠的使者,從茫茫大漠中走來,報道著春之消息!

天遠鷹隼高,野闊牛羊小。

綠染毛烏素,道路漫漫,白春蘭與鹽池人民足未停,路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