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妄書
俗間所傳淺妄之書,如所謂《雲仙散錄》、《老杜事實》、《開元天寶遺事》之屬,皆絕可笑。然士大夫或信之,至以《老杜事實》為東坡所作者。今蜀本刻杜集,遂以入注。孔傳《續六帖》,采摭唐事殊有工,而悉載《雲仙錄》中事,自穢其書。《開元遺事》托雲王仁裕所著,仁裕五代時人,雖文章乏氣骨,恐不至此。姑析其數端以為笑。其一雲:“姚元崇開元初作翰林學士,有步輦之召。”按,元崇自武後時已為宰相,及開元初三入輔矣。其二雲:“郭元振少時美風姿,宰相張嘉貞欲納為婿,遂牽紅絲線,得第三女,果隨夫貴達。”按,元振為睿宗宰相,明皇初年即貶死,後十年,嘉貞方作相。其三雲:“楊國忠盛時,朝之文武,爭附之以求富貴,惟張九齡未嚐及門。”按,九齡去相位十年,國忠方得官耳。其四雲:“張九齡覽蘇頲文卷,謂為文陣之雄師。”按,頲為相時,九齡元未達也。此皆顯顯可言者,固鄙淺不足攻,然頗能疑誤後生也。惟張彖指楊國忠為冰山事,《資治通鑒》亦取之,不知別有何據?近歲,興化軍學刊《遺事》,南劍州學刊《散錄》,皆可毀。
五臣注文選
東坡詆《五臣注文選》,以為荒陋。予觀選中謝玄暉和王融詩雲:“阽危賴宗袞,微管寄明牧。”正謂謝安、謝玄。安石於玄暉為遠祖,以其為相,胡曰宗袞。而李周翰注雲:“宗袞謂王導,導與融同宗,言晉國臨危,賴王導而破苻堅。牧謂謝玄,亦同破堅者。”夫以宗袞為王導固可笑,然猶以和王融之故,微為有說,至以導為與謝玄同破苻堅,乃是全不知有史策,而狂妄注書,所謂小兒強解事也。惟李善注得之。
文煩簡有當
歐陽公《進新唐書表》曰:“其事則增於前,其文則省於舊。”夫文貴於達而已,繁與省各有當也。《史記·衛青傳》:“校尉李朔、校尉趙不虞、校尉公孫戎奴,各三從大將軍獲王,以千三百戶封朔為涉軹侯,以千三百戶封不虞為隨成侯,以千三百戶封戎奴為從平侯。”《前漢書》但雲:“校尉李朔、趙不虞、公孫戎奴,各三從大將軍,封朔為涉軹侯,不虞為隨成侯、戎奴為從平侯。”比於《史記》五十八字中省二十三字,然不若《史記》為樸贍可喜。地險
古今言地險者,以謂函秦宅關、河之勝,齊負海、岱、趙、魏據大河,晉表裏河山,蜀有劍門、瞿唐之阻,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吳長江萬裏,兼五湖之固,皆足以立國。唯宋、衛之郊,四通五達,無一險可恃。然東漢之末,袁紹跨有青、冀、幽、並四州,韓遂、馬騰輩分據關中,劉璋擅蜀,劉表居荊州,呂布盜徐,袁術包南陽、壽春,孫策取江東,天下形勝盡矣。曹操晚得袞州,倔強其間,終之夷群雄,覆漢祚。議者尚以為操挾天子以自重,故能成功。而唐僖、昭之時,方鎮擅地,王氏有趙百年,羅洪信在魏,劉仁恭在燕,李克用在河東,王重榮在蒲,朱宣、朱瑾在兗、鄆,時浦在徐,王敬武在淄、青,楊行密在淮南,王建在蜀,天子都長安,鳳翔、邠、華三鎮鼎立為梗,李茂貞、韓建皆嚐劫遷乘輿。而朱溫區區以汴、宋、毫、潁、嶻然中居,及其得誌,乃與操等。以在德不在險為言,則操、溫之德又可見矣。
史記世次
《史記》所紀帝王世次,最為不可考信,且以稷、契論之,二人皆帝嚳子,同仕於唐、虞。契之後為商,自契至成湯凡十三世,曆五百餘年。稷之後為周,自稷至武王凡十五世,曆千一百餘年。王季蓋與湯為兄弟,而世之相去六百年,既已可疑。則周之先十五世,須每世皆在位七八十年,又皆暮年所生嗣君,乃合此數,則其所享壽皆當過百年乃可。其為漫誕不稽,無足疑者。《國語》所載太子晉之言曰:“自後稷之始基靖民,十五王而文始平之。”皆不然也。
解釋經旨
解釋經旨,貴於簡明,惟孟子獨然。其稱《公劉》之詩“乃積乃倉,乃裹餱糧,幹橐幹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張,幹戈戚揚,爰方啟行。”而釋之之詞,但雲:“故居者有積倉,行者有裹糧也,然後可以爰方啟行。”其稱《烝民》之詩:“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夷,好是懿德。”而引孔子之語以釋之,但曰:“故有物必有則,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用兩“故”字,一“必”字,一“也”字,而四句之義昭然。彼訓“曰若稽古”三萬言,真可覆醬瓿也。
坤動也剛
《坤》卦《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王弼雲:“動之方正,不為邪也。”程伊川雲:“坤道至柔,而其動則剛,動剛故應乾不違。”張橫渠雲:“柔亦有剛,靜亦有動,但舉一體,則有屈伸動靜終始。”又雲:“積大勢成而然。”東坡雲:“夫物非剛者能剛,惟柔者能剛爾。畜而不發,及其極也,發之必決。”張葆光但以訓六二之直。陳了翁雲:“至柔至靜,坤之至也。剛者道之動,方者靜之德,柔剛靜動,坤元之道之德也。”郭雍雲:“坤雖以柔靜為主,苟無方剛之德,不足以含洪光大。”諸家之說,率不外此。予頃見臨安退居庵僧曇瑩雲:“動者謂爻之變也,坤不動則已,動則陽剛見焉。在初為《複》,在二為《師》,在三為《謙》,自是以往皆剛也。”其說最為分明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