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0章 卷六十七(十五則)(2 / 3)

孟蜀通奏使王昭遠,居常好大言,有雜耕渭上之誌,聞王師入討,對賓客挼手言:“此送死來爾。乘此逐北,遂定中原,不煩再舉也。”不兩月蜀亡,昭遠為俘。

此四臣之佞,本為爵祿及一時容悅而已,亦可悲哉!

宗室覃恩免解

淳熙十三年,光堯太上皇帝以聖壽八十,肆赦推恩,宇宙之內,蒙被甚廣。太學諸生,至於武學,皆得免文解一次。凡該此恩者千二三百人,而宗子在學者不預。諸人相率詣宰府,且遍謁侍從、台諫,各納一劄子,敘述大旨,其要以為:“德壽霈典,普天同慶,而玉牒支派,辱居膠庠,顧不獲與布衣書生等。竊譬之世俗尊長生日,召會族姻,而本家子孫,不享杯酒臠灸,外議謂何?今龐鴻之澤如此,而宗學乃不許廁名,於義於禮,恐為未愜。”是時,諸公莫肯出手為言,邁以待製侍講內宿,適蒙宣引,因出其紙以奏,仍為敷陳此輩所雲尊長生日會客,而本家子弟不得坐,譬諭可謂明白。孝宗亦笑曰:“甚是切當有理”。時所攜隻是白劄子,蒙徑付出施行,遂一例免舉。其人名字,今不複能記憶矣。

唐書載韓柳文

宋景文修《唐書》,《韓文公傳》全載其《進學解》、《諫佛骨表》、《潮州謝上表》、《祝鱷魚文》,皆不甚潤色,而但換《進學解》數字,頗不如本意。元雲“招諸生立館下”,改“招”字為“召”。既言先生入學,則諸生在前,招而誨之足矣,何召之為?“障百川而東之”,改“障”字為“停”。本言川流橫潰,故障之使東,若以為停,於義甚淺。改“跋前疐後”為“躓後”,韓公本用《狼跋》詩語,非躓也。其他以“爬羅剔抉”為“杷羅”,“焚膏油”為“燒”,以“敢敗幾時”為“其敗”。《吳元濟傳》書《平淮西碑文》千六百六十字,固有他本不同,然才減節輒不穩當。“明年平夏”一句,悉芟之。“平蜀西川”,減“西川”字。“非郊廟祠祀,其無用樂”,減“祠”、“其”兩字。“皇帝以命臣愈,臣愈再拜稽首”,減下“臣”字,殊害理。“汝其以節都統討軍”,以“討”為“諸”,尤不然。“討”者,如《左傳》“討軍實”之義,若雲“諸軍”,何人不能下此語?《柳子厚傳》載其文章四篇:《與蕭俛》、《許孟容書》、《貞符》、《懲咎賦》也。《孟容書》竟象步武,全與漢楊惲《答孫會宗書》相似,《貞符》仿班孟堅《典引》,而其四者次序或失之。至雲:“宗元不得召,內閔悼,作賦自儆”。然其語曰:“逾再歲之寒暑”,則責居日月未為久,難以言不得召也。《資治通鑒》但載《梓人》及《郭橐駝傳》,以為其文之有理者。其識見職舍,非宋景文可比雲。

冥靈社首鳳

光堯上仙,於梓宮發引前夕,合用警場導引鼓吹詞。邁在翰苑製撰,其《六州歌頭》內一句雲:“春秋不說楚冥靈”。常時進入文字,立待報者,則貼黃批“急速”,未嚐停滯。是時,首尾越三日,又入奏,趣請付出。太常吏欲習熟歌唱,守院門伺侯。適有表弟沈日新在軍將橋客邸,一士人乃上庠舊識,忽問“楚冥靈”出處,沈亦不能知,來扣予,因以《莊子》語告之,急走報,此士大喜。初,孝宗以付巨璫霍汝弼,使釋其意,此士,霍客也,故宛轉費日如此。又麵奉旨令代作挽詩五章,其四雲:“鼎湖龍去遠,社首鳳來遲。”當時不敢宣泄,而帶禦器械謝純孝密以為問,乃為舉王子年《拾遺記》,蓋周成王事也。禁苑文書,周悉乃爾。

《左傳》州郡

《左傳·魯哀公二年》,晉趙鞅與鄭戰,誓眾曰:“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士田十萬。”注雲:“《周書·作洛篇》:“千裏百縣,縣有四郡。”然則郡乃隸縣,而曆代地理、郡國誌未之或書。又《傳》所載地名,從州者凡五:“魯宣公會齊於平州,以定其位。”注雲:“齊地,在泰山牟縣西。”見於正經。它如“允姓之戎,居於瓜州。”注:“今敦煌也。”“楚莊王滅陳,複封之,鄉取一人焉以歸,謂之夏州。”“齊子尾使閭丘嬰伐我陽州”。注:“魯地”。後四十年,又書“魯侵齊,門於陽州”。注:“攻其門也。”“苦越生子,將待事而名之,陽州之役獲焉,名之目陽州”,是齊魯皆有此地也。衛莊公登城以望,見戎州,曰:“我姬姓也,何戎之有焉?”以上唯瓜州之名至今。

貧富習常

少時見前輩一說雲:“富人有子不自乳,而使人棄其子而乳之;貧人有子不得自乳,而棄之以乳他人之子。富人懶行,而使人肩輿;貧人不得自行,而又肩輿人。是皆習以為常而不察之也。天下事,習以為常而不察者,推此亦多矣,而人不以為異,悲夫”!甚愛其論。後乃得之於晁以道《客語》中,故謹書之,益廣其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