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的對象像“鬼”,就用“鬼”的方式來對待他。下麵的例子就是,銷售代表小丁和客戶張老板溝通渠道獎勵的事情。
小丁:“你小子最近忙什麼?好久不見,連個電話也不給我打。”
張老板:“你小子怎麼不給我電話?我整天幫你賣貨,我是為你打工,你要知道。你很滋潤,和老婆享福,哪會去關心貧下中農的死活呀。”
小丁:“談正經的,我們公司最近要做一個渠道獎勵。”
張老板:“快點,有話快說,有屁快放。我這兒可正忙著呢。”
小丁:“你小子急什麼?事情是這樣的……”
如果遇到像“人”的說話對象,就用“人”的方式來對待他。
小丁:“張總,您好。我是小張。”
張老板:“你好,最近忙嗎?很久不見,最近有什麼新政策?”
小丁:“公司最近出來了一個渠道獎勵計劃,我想和您談一下。”
張老板:“還要你多關照呀,具體該怎麼做呢?”
小丁:“是這樣的……”
如果談話的對象是“流氓”,就要用“流氓”方式對待他;如果談話的對象是一個紳士,就要用紳士的方式來對待。隻有根據談話對象說話,才能得到更好的溝通。
俗話說:“見什麼菩薩卜什麼卦,看什麼人說什麼話。”就是講得這個道理。這裏麵最重要的有三點要注意:
1.文化知識的不同,說話要有不同。水平高的說話人對待文化水平低的聽話人,不能文白夾雜,之乎者也,要用最樸實明白的語言,讓對方一聽就懂。對待文化水平相當或較高的聽話人,說話則要講究一點語言的修飾。在書麵作品中,作者刻畫的說話人如果水平很低,但如果他說的話很有文采,就不符合說話人的文化水平了。反之也是如此。
2.身份地位的不同,說話有差別。同樣的文化水平,但由於說話人和聽話人的地位、身份懸殊,說話則不能太隨便,說話人應考慮對方是什麼身份,自己是什麼身份,聽話人能不能接受自己的意見。三思而後開口。
3.雙方關係不同,說話要有區別。說話人與聽話人之間有四種關係,即平等,上下、疏密、親朋等關係,說話人與聽話人盡管文化水平相當,身份地位差不多,也要考慮一下雙方的關係如何,然後才開口。
說話要看清對象,因人而異。任何交際,都離不開特定的對象,與人說話,必須根據對象的實際情況如年齡、身份、地位、文化修養、性格、彼此間的關係,談判桌上的說話要考慮當時的氣氛,哪些該談,哪些不該談。比如,打聽人家的年齡,對老年人不宜說“您幾歲?”最好說“您今年高壽?”或“您今年高齡?”對小孩不能說“你年齡多大?”而應說“你今年幾歲了?”說話不看對象,難免事與願違。
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性格。這從人的性格多樣性和差異性角度來看,確實是這樣的。在待人處世時,要學會對人的性格作具體分析,要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對傲慢無禮的人說話應該簡潔有力,最好不要跟這種人多談,所謂“多說無益”;對沉默寡言的人就要直截了當;對深藏不露的人,你隻把自己預先準備好的資料拿給他看就可以了;對於瞻前顧後草率決斷的人,說話時要把話分成幾部分來講;對行動遲緩的人說話時要有耐心。隻要你能做到這些,你無疑就會贏得一個好人緣。
2.從對方感興趣的事情說起
在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有在尋找一種感覺,這種感覺叫做什麼呢?叫做重要感。在和別人溝通的時候,你是一直不斷地在講,還是認真地在聽他講話呢?如果你在認真地聽對方講話,同時你又再問一些他感興趣的話題,別人會對你非常感興趣,因為人們都喜歡談論自己,而如果你願意拿出時間來關心他感興趣的話題,你願意了解他所講出來的他認為非常感興趣的話題,那麼,你這個人一定會很受歡迎的。
怎樣做才會使自己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呢?就要去了解別人的興趣所在,並且同別人去溝通他最感興趣的話題,兩個人之間或多或少都會有共同之處,比如說到什麼樣的城市去旅遊,他說我喜歡到什麼樣的城市,你可以跟他討論那個城市,因為那是他最感興趣的話題。當你跟他溝通這樣的話題的時候,他會感覺到你對他的關切,理所當然就會喜歡你了。
我們可以發現,一些企業領導人的辦公桌上,常會擺放著家人的照片。在與這樣的領導談生意時,如果遇到冷場,這時候不妨就先誇一誇這張照片,“是你的妻子嗎?她長得很美。”“你的孩子真可愛。”“你的家庭真讓人羨慕。”這時候,對方臉上的幾分不快感很快就會消失,氣氛馬上會緩和。據說這已經成為生意場上的生意經,並且已成為人們談判時慣用的手法。原因就是人們都不會拒絕你談論他感興趣的內容。
談別人感興趣的話題,常常可以把兩個人的情感緊緊地連在一起,而且還是打破僵局,縮短交往距離的良策。
談論別人感興趣的事物,是一種愉快的與人相處的方式。它與虛偽的恭維是兩碼事。
美國總統羅斯福就經常這樣做。一次宴會上,羅斯福看見席間坐著許多陌生人,如何使這些陌生人成為自己的朋友呢?他找了個熟悉情況的記者,從他那裏把自己想認識的陌生人的名字、興趣、愛好、專長等情況都打聽清楚,然後主動走過去,喊出他們的名字,談論他們所感興趣的事。此舉大獲成功,一下子就贏得了他們的心,前一分鍾還互不相識,轉眼間就成了很好的朋友,在羅斯福競選總統的時候,還成為了有力的支持者。“先了解對方”,“談對方感興趣的事”,是羅斯福成為交際高手的最大秘訣。他每每與陌生人交往前,都要想方設法了解對方的興趣,甚至專門花費時間閱讀、研究來訪者感興趣的題目,因而,無論與誰說話,他都能談得來,而且很快地與他們成為朋友。
“談對方感興趣的事”,對方一定會很樂意的。古人說:“話不投機半句多”。隻要抓住了對方的興趣點,不僅不會“半句多”,而且會千句也嫌少,越談越投機,越談越相好。
“談對方感興趣的事”這個方法雖然很簡單,但一經使用,就能帶來很神奇的效果,可見方法的神奇威力!愛因斯坦提出了一個適用於諸多領域的成功公式——“勤奮+方法=成功”,故在交際上的成功公式則是——“態度+方法=成功”。交際,不僅需要友善、真誠的態度,而且需要正確、有效的方法。如果能夠熟練掌握、切實運用交際的種種方法,在交際的過程中一定會獲得很大的成功!
要善於表達自己的情感與想法;注意在不同場合講話的分寸;不講不該說的話;在講話中注意幽默感則能增加人際吸引,克服尷尬場麵;在談話中,注意談起對方感興趣的事情和最為珍視的東西,使之高興,你也不難與之接近了。
有一次,愛德華·查利弗先生為了讚助一名童軍參加在歐洲舉辦的世界童軍大會,極需籌措一筆經費,於是就前往當時美國一家數一數二的大公司,拜會其董事長,希望他能解囊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