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從杭州出來的少女,可寫詩看見人生每一瓣靜處的月明,亦可為新中國提筆如劍刻出她的紀念碑,她的一生是有雪月映照的梅花枝,有柔軟的夢幻亦有堅硬的梅骨。
再回湧又一個十年,1904年6月10日一個女嬰誕生在杭州陸官巷林宅。原名徽音,出自《詩經·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詩經是讚美周文王的妃子太姒說她能繼承美譽,多生男兒家門興。大姒與周文王生下十名男丁,看來林徽因的父親是多麼地期待她能“招弟”而來。因為總是被人和一個毫不相幹的男作家林微音搞混,一九三五年後她改名林徽因。她說:“我不怕人家把我的作品誤為林微音的,隻怕日後把他的作品錯當成我的。”
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是清末民初風雲人士。曾在1919年5月4日,與三千多名愛國學生舉行示威遊行,林長民一把火燒掉趙家樓曹汝霖住宅,“五四”運動由此爆發。而她的堂叔就是那位為“助天下人愛其所愛”而勇於赴死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覺民。她的這位堂叔,在臨死前,給深愛的妻子寫得那封著名的“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的《與妻書》:“我非常愛你,也就是愛你的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我擴充我愛你之心,幫助天下人愛他們所愛,所以我才敢在你之前先死,而不顧你。你能體諒我這種心情的話,在哭泣之後,也把天下人當作自己掛念的人,也當樂意犧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謀求永久的幸福。你不要悲傷啊!
這一家人,都把高山流水的氣質融合一身,有自己甘願奉獻一生去鑄就的豐碑,也有一腔的柔情似水。
林徽因出生在6月的杭州,明朝的張岱說,西湖七月半,一無可看,隻可看七月半之人。而林徽因恰是這6月可看之人,楊萬裏說:“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林徽因一生都是西湖上六月的風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而她把本該是斷橋上的一段愛戀,愛成了長橋上梁山伯與祝英台十八遍相送,送不走那愛,卻還是沒有未來。
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結過三次婚。第一次婚姻因妻子不能生育,他就娶了林徽因的母親何雪媛,生了林徽因後,曾再生一子一女,卻早夭。林徽因的母親家境富裕,故不太會持家,沒有文化,脾氣不太好,很不喜歡她的林長民又娶了第三個妻子,她接連生了4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來北京後,一家先住在前王公廠,林徽因和母親被安排住在狹小陰暗的後院裏,而父親跟第三個妻子一家幾口住在寬敞明亮的前院。
所以林徽因就像一個灰姑娘一般成長在一個讓她自卑又敏感的環境裏。多年以後她說:“年幼時的那些傷害,對我是永久性的,一旦勾起往事,就會讓我跌進過去的不幸之中。”而她的兒子梁從誡說:“她愛父親,卻恨他對自己母親的無情;她愛自己的母親,卻又恨她不爭氣;她以長姊真摯的感情,愛著幾個異母的弟妹,然而,那個半封建家庭中扭曲了的人際關係卻在精神上深深地傷害過她。”後來林徽因以一篇《繡繡》的小說,隱晦自己這種少女的悲傷。她寫13歲時自己的小鄰居繡繡母女被父親遺棄乃至憎惡之事,父親有其可恨之處,而母親有其可憐之處,但也有可厭之事。
那個時候,不知該如何自處的林徽因對這種父母感情很困惑:
“這世界上許多紛糾使我們孩子的心很迷惑,——那年繡繡十一,我十三。
終於在那年的冬天,繡繡的迷惑終止在一個初落雪的清早裏。張家樓房背後那一道河水,凍著薄薄的冰,到了中午陽光隔著層層的霧慘白的射在上麵,繡繡已不用再縮著脖頸,順著那條路,迎著冷風到那裏去了!無意地她卻把她的迷惑留在我心裏,飄忽於張家樓前同小店中間直到了今日。”
也許正因為母親不能得到父親的愛,所以林徽因才要加倍努力,做個父親的好女兒,去爭取父親的愛。她是家族眾姐妹中最聰明的孩子,也是最漂亮的孩子。7歲時,就開始負責全家和在外留學的父親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