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王安石在這篇文章中指出:風俗的變化,會影響、改變人民的思想,關係到國家的盛衰,不可不慎重對待。現在社會上流行著一種奢侈浮靡的壞風俗,這種壞風俗的危害是很大的。奢侈風氣在社會上靡漫,淳樸的風氣就會消散;貪婪、掠奪的惡行便會形成;富人田產連縣跨州,窮人困苦倒斃山溝……因此要反對奢侈的壞風習,就要提倡儉樸的好風俗,同時刑罰也不能放下不用,要用法製來糾正和禁止壞風俗,要發展生產,才能滿足人民的生活需要。
【原文】
夫天之所愛育者民也,民之所係仰者君也。聖人上承天之意,下為民之主,其要在安利之[1]。而安利之之要不在乎它,在乎正風俗而已。故風俗之變,遷染民誌[2],關之盛衰,不可不慎也。
君子製俗以儉,其弊為奢[3]。奢而不製,弊將若之何!夫如是,則有殫[4]極財力,僭瀆擬倫[5],以追時好者矣。且天地之生財也有時,人之為力也有限,而日夜之費無窮。以有時之財,有限之力,以給無窮之費,若不為製,所謂積之涓涓而泄之浩浩[6],如之何使斯民不貧且濫也?國家奄有諸夏[7],四聖繼統[8],製度以定矣,紀綱以緝[9]矣,賦斂[10]不傷於民矣,徭役[11]以均矣,升平之運[12],未有盛於今矣。固當家給人足,無一夫不獲其所矣。然而窶人之子[13],短褐[14]未盡完;趨末[15]之民,巧偽未盡抑[16]。其故何也?殆風俗有所未盡淳歟?
且聖人之化,自近及遠,由內及外。是以京師者,風俗之樞機[17]也,四方之所麵內而依仿[18]也。加之士民富庶[19],財物畢會[20],難以儉率[21],易以奢變。至於發一端,作一事,衣冠車馬之奇,器物服玩之具[22],旦更奇製,夕染諸夏。工者矜能[23]於無用,商者通貨於難得[24]。歲加一歲,巧眩之性不可窮[25],好尚之勢多所易。故物有未弊而見毀於人,人有循舊而見嗤於俗[26]。富者競以自勝,貧者恥其不若,且曰:“彼人也,我人也,彼為奉養若此之麗,而我反不及!”由是轉相慕效,務盡鮮明[27],使愚下之人,有逞一時之嗜欲[28],破終身之資產而不自知也。
且山林不能給野火,江海不能實漏卮[29]。淳樸之風散,則貪饕之行成[30],貪饕之行成,則上下之力匱[31]。如此則人無完行[32],士無廉聲[33],尚陵逼者為時宜[34],守檢押者為鄙野[35],節義之民少[36],兼並[37]之家多,富者財產滿布州域[38],貧者困窮不免於溝壑[39]。夫人之為性,心充體逸則樂生,心鬱體勞則思死[40]。若是之俗,何法令之能避哉?故刑罰所以不措[41]者此也。
且壞崖破岸之水[42],原自涓涓,幹雲蔽日之木[43],起於青蔥。禁微則易,救末則難[44]。所宜略依古之王製[45],命市納價[46],以觀好惡。有作奇技淫巧以疑眾者[47],糾罰之[48];下至物器饌具[49],為之品製以節之[50];工商逐末者[51],重租稅以困辱之[52]。民見末業之無用,而又為糾罰困辱,不得不趨田畝;田畝辟,則民無饑矣。以此顯示眾庶,未有輦轂[53]之內治而天下不治矣。
【注釋】
[1]其要在安利之:他的主要任務在於使人民生活安定、富裕。[2]風俗之變,遷染民誌:風俗的變化,會感染、改變人民的思想。[3]君子製俗以儉,其弊為奢:上層統治者用儉樸來製約風俗,而風俗的流弊卻趨向奢侈。[4]殫(dān):竭盡。[5]僭(jiàn):超越本分。瀆(dú):小溝渠。擬倫:模仿同類。倫,類。[6]積之涓涓而泄之浩浩:涓涓細流把水貯積起來,卻大股大股的傾泄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