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揚州龍興講院記(1 / 1)

【題解】

這篇文章記述了龍興講院興建的經過,表彰了僧人慧禮的才能和誌行。這是王安石早年做淮南判官時的作品,寫得樸實自然而有深意。

【原文】

予少時客遊金陵,浮圖慧禮者從予遊。予既吏淮南,而慧禮得龍興佛舍。

與其徒日講其師之說。嚐出而過焉。庳屋[1]數十椽,上破而旁穿,側出而視後,則榛棘出入,不見垣端。指以語予曰:“吾將除此而宮之。雖然,其成也,不以私吾後,必求時之能行吾道者付之,願記以示後之人,使不得私焉。”

當是時,禮方丐食飲以卒日,視其居枵然[2]。餘特戲曰:“姑成之,吾記無難者。”後四年,來曰:“昔之所欲為,凡百二十楹[3],賴州人蔣氏之力,既皆成,盍[4]有述焉。”

噫,何其能也。

蓋慧禮者,予知之,其行謹潔,學博而才敏,而又卒之以不私,宜成此不難也。今夫衣冠而學者,必曰自孔氏。孔氏之道易行也,非有苦身窘形,離性禁欲[5],若彼之難也。而士之行可一鄉、才足一官者常少。而浮圖之寺廟被[6]四海,則彼其所謂材者,寧[7]獨禮耶?以彼之材,由此之道,去至難而就甚易,宜其能也。嗚呼!失之此而彼得焉,其有以[8]也夫。

【注釋】

[1]庳屋:低矮的屋。[2]枵然:空虛。[3]楹:計算房屋的單位,一列為一楹。[4]盍:何不。[5]離性:如離絕五倫之類。禁欲:如吃葷,不娶妻之類。[6]被:覆蓋。[7]寧:豈,難道。[8]有以:有(沒有)辦法。

【譯文】

我年輕時遊曆金陵,僧人慧禮跟我一道遊覽。後來我到揚州做了淮南判官,慧禮也到揚州得了龍興佛舍。他與他的徒弟每天都按他師父的學說說法。我曾經過那裏。低矮的房舍,隻有數十根椽子,房頂是破的,牆壁也壞了穿了,從側麵出來就看到屋後,蕪雜叢生的草木,不見有圍牆。他指著這個地方對我說:“我將把這些東西去掉,蓋一座神廟。雖然如此,把它修成後,我以後也不把它作為我的私產,我要找一個能行我道的人,把這座神廟交給他,希望你寫篇記以昭示後來之人,使它不得據為私有。”

那時候,慧禮還終日化緣求飲食,看他居的地方還是空空蕩蕩的,一無所有。我特意同他開玩笑說:“你的神廟修好了,我寫篇記是不難的。”四年後,我來這裏看看,說:“他從前所想幹的,現在已成。神廟共有一百二十根楹柱,全賴揚州人蔣氏的力量修的,既已修成,何不記述下來呢?”唉,他多麼能幹嗬!

慧禮這個人,我是了解他的。他的行為謹嚴,品德高尚,學問淵博,才思敏捷,最終又不自私,要修成這片房屋應當不是很困難的。現在那些衣冠學士,必稱從孔子那裏學的。孔子的道容易推行,不像僧人那樣,使身心受苦,使形體受難,離絕五倫,不吃葷,不娶妻,苦修苦煉,像他們那樣困難。但現在那些讀書人,行為在鄉裏是好的、才能足以做官的,常常很少。而高僧的寺廟覆蓋四海,他們所說有才的人,難道獨有慧禮一人嗎?以他們的才能,用他們這樣的精神去做,就是最難辦到的事也很容易做成功,所以他慧禮應當是能辦到的。唉!失去了這樣,卻得到了那樣,那有什麼辦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