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芝閣記(1 / 1)

【題解】

芝,是真菌的一種,又稱靈芝。古人以為它是瑞草。生於山地枯樹根上。也可人工栽培。菌蓋赤褐色,有漆狀光澤和雲狀環紋,性溫,味甘,可供藥用,能治多種疾病。本文記述了皇上好芝,天下之人趨之,到處搜求。皇上不好,神奇之產也銷藏委翳。故皇上“因一時之好惡,而能成為天下之風俗”。士的貴賤,也與芝差不多。所以作者深為歎息。

【原文】

祥符[1]時,封泰山以文天下之平[2],四方以芝來告者萬數。其大吏,則天子賜書以寵嘉之,小吏若民,輒錫金帛[3]。方是時,希世有力之大臣[4],窮搜而遠采,山農野老,攀緣狙杙[5],以上至不測之高,下至澗溪壑穀,分崩裂絕,幽窮隱伏,人跡之所不通,往往求焉。而芝出於九州四海之間,蓋幾於於盡矣。

至今上即位,謙讓不德,自大臣不敢言封禪。詔有司以祥瑞告者皆勿納。於是神奇之產,銷藏[6]委翳[7]於蒿藜榛莽[8]之間,而山農野老不複知其為瑞也。則知因一時之好惡,而能成天下之風俗,況於行先王之治哉。

太丘[9]陳君,學文而好奇。芝生於庭,能識其為芝,惜其可獻而莫售也。故閣於其居之東偏,掇取而藏之。蓋好奇如此。噫!芝一也,或貴於天子,或貴於士,或辱於凡民,夫豈不以時乎哉?士之有道,固不役誌於貴賤,而卒所以貴賤者,何以異哉?此予之所以歎也。皇祐五年[10]十月日記。

【注釋】

[1]祥符:宋真宗年號(1008—1016年)。[2]封泰山以文天下之平:帝王登泰山築壇祭天曰封。文,掩飾、修飾。這句話意思是:祥符年間,宋真宗登泰山築壇祭天,以掩飾天下太平。[3]錫金帛:賞賜金銀和絲織品。錫,通“賜”。[4]希世有力之大臣:阿媚世俗頗有權勢的大臣。[5]攀緣狙杙:攀緣,攀登。狙,獼猴。杙,小木樁。《莊子》:“拱把而上,求狙猴之杙者斬之。”[6]銷:通“消”,消失。藏:躲藏。[7]委:丟棄。翳:摒棄。[8]榛莽:蕪雜叢生的草木。[9]太丘:故城在今河南永城縣西北。[10]皇祐五年:1053年。皇祐,宋仁宗年號。

【譯文】

宋真宗祥符年間,真宗登泰山築壇祭天,以飾天下太平。四方來報告朝廷有靈芝瑞草的有萬多人。其中大官吏,天子就賜書增加恩寵,小吏和百姓,就賞賜金銀和絲織品。這時候,有的阿媚世俗頗有權勢的大臣,就窮搜遠采,山野老農就像獼猴那樣攀藤附葛登上高不可測的山峰,下到溪澗深穀,分崩決裂的險地,深幽隱伏,人跡不通的地方,去采摘靈芝。靈芝出產在九州四海全國各地,差不多都采盡了。

到現在的皇上即位後,謙讓而未施多少恩德,大臣們不敢說封禪祭天的事。皇帝下詔令要負責官員有獻祥瑞之草靈芝的,不要收。於是神奇的靈芝產品,一下就銷聲匿跡,委棄於蕪雜叢生的草木叢中,山農野老們也不再知道它是瑞草了。由此可知,因上麵一時的好惡,能成為天下的一種風氣,何況推行先王治國的原則和方法呢?

太丘縣人陳君,學文而好奇。有靈芝生在他的庭院裏,他能認識靈芝,惋惜靈芝可以作獻禮之物卻沒人要。所以就把它采摘下來,放在住房東邊偏房的閣子裏。他就是這樣的好奇。唉!同樣是一種靈芝,有的被天子珍貴,有的被士珍貴,有的則被普通的老百姓所賤辱,這難道不是因時代風氣不同其遭遇也就不同嗎?有道的士人,他本來就不應受到貴賤的驅使,但終於有貴賤之別,這同靈芝的遭遇,有什麼不同呢?這就是我感歎的原因了。皇祐五年十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