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1章 辨證(1 / 1)

“原文”

班固論司馬遷為《史記》:“是非頗謬於聖人,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後六經,序《遊俠》則退處士而進奸雄,述貨殖則《史記》崇勢利而羞貧賤,此其蔽也。”予按後漢王允曰:“武帝不殺司馬遷,使作謗書流於後世。”班固所論,乃所謂謗也,此正是遷之微意。凡《史記》次序、說論,皆有所指,不徒曲之。班固乃譏遷“是非頗謬於聖賢”,論甚不款。

“譯文”

班固評論司馬遷寫的《史記》:“是非標準大大背離了聖人的標準,論述重要學說時,先講黃帝、老子後講六經,敘述《遊俠傳》則貶低隱士突出奸雄,撰寫《貨殖傳》則推崇勢利鄙視貧賤,這是他見事不明的地方。”我考證後漢王充說:“漢武帝不殺司馬遷,致使他寫下誹謗聖賢的史書流傳於世。”班固所論述的,就是王充所說的誹謗了,這恰恰是司馬遷的精辟見解。凡是《史記》中的前後次序、記述評論,都有針對性,不是隨便亂寫的。班固竟然譏諷司馬遷“是非標準與聖賢大不相同”,這種評論非常不公正、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