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003逆龍出世(1 / 2)

春去秋來,時光荏苒。當曆史的齒輪緩緩前行,它所在民國這段曆史中留下痕跡全是苦難和殺戮。作為後人,當我們翻開曆史課本,透過泛黃的紙張,從一行行黑色冰冷鉛字文中讀到直奉戰爭,北伐之戰和中原大戰時,我們所能想到的僅僅是勝利者得意的笑容,失敗者悲愴的淚水。而在文字背後,那些用中性數字記錄的死亡者並沒有引起人們更多的關注。

曆史是成功者功績的炫耀,而托起曆史塔基的,是一個個在戰爭中毫無信仰毫無目的,隻為某一人的私利而含冤死亡的累累白骨。

在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地處奉天城邊的方家崴子能夠得以相對的太平,很大的功勞要算在方宜黃口中土匪起家的張作霖身上。所以,當日本人在皇姑屯炸死這個民國梟雄時,方宜黃心中的悲憤是有感而出。

在平靜和單調的生活中,方宜黃隻能從報紙和那些來來往往的士兵口中了解一下外麵世界的紛擾和不安,看著中原人民像狗一樣低賤地死去,他才認為方家崴子能得此太平實屬不易。

看到一波又一波的戰爭和死亡,人們對革命人士所描繪的美好世界失去了信心。漸漸地,有一種懷舊情緒在百姓心中慢慢的滋生,尤其是方宜黃,每天他都在打聽大清的消息。當張勳和康有為的辮子軍簇擁著溥儀在北京登基的消息傳來時,方宜黃高興的手舞足蹈。隻是,他的喜悅沒能持續太久,十天後,段祺瑞便把張勳的鞭子軍給攆跑,溥儀灰溜溜地下台了。從這個鬧劇中,方宜黃看出了這個愛新覺羅子孫的軟弱。當年要光複大清的希望也慢慢的從此時開始破滅了。

方宜黃心中希望的破滅並不僅僅是因為張勳複辟失敗給他的打擊,而是他那個順應天命,在二月二出生,管家口中帶有龍命的兒子方正良並未表現出異於常人的能力。

起初,為了方正良能更快地成才,方宜黃用在他身上的心血格外地多。五歲時就聘請了奉天城最有名的私塾老師孔達儒。當年,方宜黃在京時見過此人,他博學多才,腹內藏書五車。若不是國軍起義,世道戰亂,此人定會成為一代鴻儒。

為請此人,方宜黃可是費勁了心思。三顧茅廬後,孔達儒方答應了方宜黃的邀請。方宜黃本以為,有孔達儒這麼一個優秀的老師,方正良定會受益匪淺。

事與願違,三天後,孔達儒忽然向方宜黃請辭。方宜黃見孔達儒請辭堅決,麵色陰暗,便知其中有事情發生。方宜黃再三逼問,孔達儒才紅著臉,羞怯地說:“老夫才疏學淺,教不了你家二公子。”

原來,孔達儒這三天授課時間,被方正良的種種惡作劇折磨怕了。第一天,師徒二人見麵,孔達儒見方正良小小年紀竟有一種大人才有的氣定悠閑的心境,很是驚訝。他心中暗暗讚歎,此人將來恐非池中之物。不自覺地,孔達儒對方正良有了絲親近之情。他伸出手,撫摸方正良的頭時,手指被一根針刺破了。雖然疼痛,但在學生麵前不能失了顏麵。看著孔達儒痛苦而扭曲的臉,方正良哈哈大笑。

“老師,不要忍著啦,想哭就哭吧。”方正良衝孔達儒亮了亮手裏的針,原來,在孔達儒伸出手時,方正良就知道孔達儒要幹什麼了。他把手先放在頭上,裝作撓頭狀,其實手裏早就藏了一根針了。

第一日的惡作劇雖然讓孔達儒吃了苦頭,可他心裏對方正良的期望更高了。小小年紀竟有判人心思,並有料敵先機的本領,實屬天才。孔達儒先去了方宜黃為他準備的私塾講堂,把明日要講的課程準備一番。次日,來講堂上課的有三人,一個年齡稍大的是方正溫,其次是方正良,孔達儒已經見過。最後一個和方正良年紀差不多的瘦弱孩子叫狗蛋,是方家一個長工的兒子,兩人從小在一塊,所以,方正良上私塾了,方宜黃也安排狗蛋跟著來了。

等三人做好。孔達儒拿出一本書,說:“今日是你們上學第一天,我們從《詩經》開始學。”

這時,方宜黃踱著步進了講堂。孔達儒忙放下書本,拱手問:“方先生,你怎麼來了?”

“第一天上課,我想過來看看情況。”方宜黃說,“我剛才聽先生說先從《詩經》講起?”

“不錯。”孔達儒說,“我正要教他們國風《關雎》。”

“詩本是言情托誌,為閨閣落魄之人所喜。我請先生來是教犬子治國修身之道。所以,我認為先生不妨從《論語》說起。”方宜黃說。

孔達儒撇了方宜黃一眼,冷冷地說:“既然先生心中已有主見,請我來此便是多此一舉了。我家中有事,就此告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