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
冬陽歲暮,年關的腳步一高一低、緊緊碎碎的就到了最近幾日。臘月二十三,是家家祭祀灶神的日子。窗外,陽光燦爛,晴好溫暖如初秋一般。鞭炮聲隱隱約約,此起彼伏。窗內,收拾了幾天的屋子幹淨整潔。糖果也擺在了鍋頭前,期望賄賂灶神要“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鄰居家煎炸蒸煮的味道順著樓道飄散過來,辛卯年裏應該有順心順意的祥和。
整整一天,我都在讀趙炳庭老師的文字,就像一個忠實的韓劇觀眾一樣,沉迷於他的《懷念一棵樹》,不願離開。房間裏很安靜,輕輕翻開書頁,跟隨著充滿靈性的文字,子醜寅卯,在特色鮮明的西海固鄉村風俗畫卷中沉醉。
五十多載的春秋,為人,為學,為品,他是常常安靜地站著或者坐著,看天空、看遠方的那種人,會讓人想起靜水深流這個詞。歲月斑駁中,西吉的村子,縣城,中學,一一清晰。一個人的半輩子遠景近景的閃現。眼前就出現了三幅黑白照片:一張是看著草台戲、點著煤油燈、好學向上的少年,一張是為人師後的教書育人、讀文寫字、用蠟紙刻著學生作文的俊朗青年,一張則是行走在萬裏路上、風塵仆仆的中年匆匆的背影。
醜
六十來篇文字,看似輕描淡寫的十幾萬餘字的散文集《懷念一棵樹》裏,趙老師輕聲細語敘說著:有遠行的感懷,有近地的思考;有少年的懵懂,也有青年的執著,更有中年的思考和收獲;自己讀書,教書,寫書,也教會別人讀書,寫書。寫作是一個辛勞、思考、提升的過程。
趙炳庭老師把自己對人生的感悟、解釋、體驗和經驗更多地放了進去,經過揉碎、消化、重新醞釀,讓鮮花變成了蜜糖。
曹丕說:“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強力而致。”一直以為在散文中,最可貴的東西是“我”,即個性的,氣場的,獨特的,風骨的東西。“歲月履痕,心路曆程,山鄉擷英,回望家園,異地行蹤,書香餘韻”,六組文章,是用文字記錄的六個影像。或懷念故鄉,傾聽自然,或洞察物理,感悟人生。樸實、醇厚、優美、靈動,透出了作者不俗的才氣和功力。這些散發著濃厚生活氣息和泥土清香的文字,清香甘醇,樸實無華,讓人溫暖,就像冬日的陽光,總是能夠喚起內心深處關於人生旅途,關於鄉村記憶的畫麵。
最喜歡《懷念一棵樹》裏以鄉土氣息為題材的作品。清爽的文字、真摯的情感,鮮活的事物、迷人的景致,瑰麗的語境、悠長的思緒,每每給人以哲理的啟迪和心靈的撞擊。一般人寫家園,是沉重的話題、回眸的寫法、緬懷的心態,而《懷念一棵樹》裏的山川家園,有靈動的激情,有唯美的畫麵。毋庸置疑,這些很美的東西和作者的心境形成了一種恰當的對稱。
火石寨神秘美妙,花兒的故事悠長遼遠,端午節裏花繩繩的五彩,母親的菜園裏那些乖巧的小菜,石磨邊圍坐的鄉民和純真的孩子們。近處茁壯生長的樹,一個老屋的變遷,苦苦菜的酸澀,自由奔放、質樸生動的山歌。家園如夢,鄉情如詩。家園滋養著鄉情,總是那麼幽遠綿長,濃濃的鄉情總是在人寂寞落魄的時候給人帶來充實和溫暖。
寅
重溫著《思念,一朵飄不走的雲》《我的故鄉在山溝》,回味著《懷念我的伯父》《德林老漢》《山民之路》《西吉民歌手李鳳蓮》《牛壯壯》《娶媳婦》,遙想著《草台戲》《不曾抹去的記憶》《買書記趣》,這些故鄉裏難忘的影像,這些生活在鄉村裏的小人物,他們時時觸動著趙老師善感的靈魂,使得他在描繪社會人生時,視點相對單一和集中,有自己的獨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