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1章 子醜寅卯敘華章 ——評趙炳庭散文集《懷念一棵樹》(2 / 2)

《天平並沒有傾斜》裏,一個檢查團來學校檢查工作的故事,通過校長和妻子簡單對話,卻很好地突出了人物鮮明的性格,凸顯了人麵對現實的無奈和無力,敘事凝練,文字樸實,是很感人的作品。

《杏灣裏的故事》裏,那個看苞穀地卻偷苞穀的尤七爺,為幾棵苞穀死去的尤七爺,讓人不可思議。結尾處作者抖開包袱:“那包穀是他偷給村子裏一個老寡婦的。她的丈夫死得早,她的倆兒子在大煉鋼鐵的時候被炸死了。那時他當隊長……”寥寥數筆,一個鮮活的人物就鋪展開來。

當然,和諸多散文家一樣,趙老師的筆墨並未局限故鄉的情愫,他的足跡遍布各地的名山大川。這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真善美的人。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在他心裏,山與水兼備,情與理共存。《南方之旅》《鼓浪嶼觀海》《香花墩上謁包公祠》《走進徽州》《九華山遊記》《印象海南島》《訪李鴻章故居》《我登上了萬裏長城》,對那些或名聞遐邇、或沉睡一隅卻別有文化印記的山峰巒岡進行了或掃描或特寫、或記敘或傳奇的藝術寫照。這些篇章中,作者以自然、山水、曆史、哲理、文學為線索,在自然的山水裏麵,凝聚著曆史,蘊含著哲理,散落著文學。

但作者的目光和心緒,更多關注於思索和領悟。《閱讀大師》是一篇以山水為依托,寫魯迅、巴金、冰心等大師的文字,通篇文字彰顯著一種整個社會都需要的真、善、美的境界,準確而生動的語言,闡釋出“大師的高度”。

文字是他靈魂永遠的棲居地,正如《在文學的邊緣徘徊》裏寫到:“剛參加工作,品讀文學作品成了我最孤寂時要做的功課。在一間簡易的小屋裏。夜深人靜,親人睡去,我會點亮蠟燭,和文學和心靈對話。文學作品裏的每個字,都透明出人世的喜、怒、哀、樂,辨析著人世間的真、善、美、假、醜、惡。有動情處,我亦為之悲、為之喜、為之恨、為之惡。”

一篇篇評論的文字就是有力的佐證。《作家的筆與人格》《愛,卻無所附麗》《也談“樂”》《〈從戲答元珍〉看歐陽修的詩論主張》《也談鬱達夫小說沉淪的基調》《亟待超越和釋放》《都市的風俗畫》,閱讀思考後的結晶就熠熠生輝著。

熱愛和執著是最好的陪伴,勤奮和努力是最佳的夥伴。“我沒有什麼奢望,我隻希望坦然地生活,用筆來抒發我的真誠,無論美、醜、好、壞,無論透明、混濁、光明、陰暗,無拘無束寫出心中的愛憎,寫出幸福抑或憂傷。”(《在文學的邊緣徘徊》)在工作、生活之餘,通過親近自然,親近文學,親近一切美好的、純潔的事物,尋求自己精神的解脫和釋放,獲得心靈的寄托和撫慰,傾訴心中的快樂和不快。情性所至,一揮而就。

這個孜孜不倦的文學踐行者,這個誨人不倦的校園文學引領者,這個言傳身教的長者,這個視寫作為生活中重要元素的作者,是榜樣。趙老師的寫作實踐告訴我們,豐富的生活閱曆,厚實的文化學養,充沛的創作激情,簡樸的勞動付出,是文學寫作者獲得成功的必備條件。

如果說生活是泥土,那麼《懷念一棵樹》,一定是趙炳庭老師生活的百草園裏依附在牆角盛開的一朵綺麗之花。

高麗君

2012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