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廬山散記(1 / 2)

在中華民族的偉人中,知名度最大、留給人們的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毛澤東。精明的廬山人算是揣摩到國人的心理,都不約而同地打起了主席這張“牌”。細心的遊客發現,在廬山稍微有點知名度的景點,幾乎都有這麼一個攝影棚,都聲稱是毛主席拍過照的地方。

有人說上廬山就怕下雨,而我冒雨去廬山卻幸運地碰上了好天氣。

廬山,又稱匡山或匡廬,位於江西九江市。傳說殷周時期有匡氏兄弟七人結廬隱居於此,後化仙而去,其所居之廬幻化成山,故而得名。廬山北倚長江、東臨鄱陽湖,以“一山飛峙大江,雄奇秀甲天下”聞名於世。這裏峭壁、清泉、飛瀑眾多,且各具風姿神韻。廬山因雨量充沛、氣候濕潤,一年四季雲霧繚繞,“瀑布雲”更是堪稱一絕。由於晴朗的天氣很少,有時在山腳下陽光明媚,到了山上卻是迷蒙一片。

端午節前,與高中時的幾位同學相約挑了個雙休日準備上廬山遊玩,沒想到連續晴了幾天之後,到了這天卻突然下起雨來。廬山本來就多雨,大家都擔心到了廬山因雨太大沒法出門,而準備取消行程。耐不住旅行社的蠱惑和要挾,大家隻得勉強啟程。

清晨5點左右,我們乘旅遊車從東鄉出發前往九江。一路上都下著小雨,霧也挺大。到了九江境內,突然大雨如注。車子冒雨上廬山的盤山公路時,隻能看見車前不足百米的地方。車子在近400個登山彎道上盤旋顛簸時,山上朦朧一片,雨滴不時地飄進車廂裏。一路上,我們心裏都不免有些失落,埋怨挑了一個壞天氣來這裏。誰知,到了山上的牯嶺鎮,發現雨停了,霧也漸漸地散了。導遊馬不停蹄地帶領我們去“別墅群”參觀。在掩映於霧靄中的美國女作家賽珍珠的紀念館、廬山首位“開發商”李德立等名人的舊居裏繞了一圈之後,我們來到著名的廬山會議舊址參觀。這時,太陽竟然露出了笑臉,眼前明晃晃的。眼前的景物在透過雲層的陽光照耀下顯得格外鮮豔奪目,頓時讓我們倍感欣喜、遊興大增。有人激動得為之歡呼,慶幸老天爺作美。

導遊說廬山的天氣變幻莫測、瞬息萬變,哪一天來都一樣。我們聽了都覺得納悶。導遊是這樣解釋的:廬山一年有200天以上是有霧或下雨的天氣。有時山下晴空萬裏,山上迷蒙一片。出門時下雨,寒氣襲人,到了景點卻突然放晴,讓人大汗淋漓。況且廬山在每一個季節、每一個時間段、每一個角度都有她不同的特色和迷人的風景,都能讓你如癡如醉、流連忘返。我想:在“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廬山,隻要身在其中,用一顆愛美的心、一雙智慧的眼睛去期待,就一定會有神奇的發現。因為即使碰上下雨天氣,在廬山,你也一樣可以從雨中領略她的神奇和美麗。

三疊泉和石門澗分別位於廬山的東、西兩側,景區有統一使用的環保車載人前往。被譽為“廬山第一奇觀”的三疊泉為廬山之魂,其落差達155米。站在瀑底仰望,隻見飛瀑從“天洞”中直瀉而下,氣勢磅礴、蔚為壯觀。位於廬山西部的石門澗峰層嶺疊、瀑布薈萃。置身其間,可感受蘇東坡《題西林壁》這一千古絕句中描述過的鐵嶺峰、天池峰的神韻。

我們慕名遊覽了這兩個景點。

三疊泉的源頭在五老峰的崖口,我們去三疊泉實際上是沿著這股澗水往山下走。下了遊覽車,我們在嬌小玲瓏但卻熱情敬業的導遊“領導”下,一起沿石徑在兩山之間的深澗順階而下。右側有一條溪流在一塊塊潔白光亮、挨挨擠擠的巨石中穿過,空中不時傳來軌道車的轟鳴。耳邊是持續不斷的澗水的吟唱,眼裏是疊嶂的青山以及籠罩在山間的霧靄。徜徉其中讓人心曠神怡、興奮不已。經過還覺得輕鬆的35分鍾行走後,就到了要花40塊錢乘車才能繼續前進的高架電車停靠站。在那兒我們稍作休息,之後便與下電車的人一道翻過山脊。沿陡峭的石砌台階往三疊泉深穀下行,20分鍾後便見到了連李白、朱熹都未曾見過的三疊泉真容。站在觀瀑台仰視,才發現先前隨我們一路同行的澗水在不聲不響地避開我們之後猛然間積蓄了巨大的力量突然從高空墜落。由於四麵均是懸崖,人在瀑底仿佛坐井觀天,瀑水從“天洞”中湧出,在山風、雲霧中分三級落入深潭。在照片和電視鏡頭裏看過三疊泉瀑布,其形狀沒有什麼不同之處,但現場感受到的瀑布的氣勢、神韻卻截然不同。為了這一刻,所有來這裏的人都必須花兩個多小時,來回爬4400多級台階,尤其是下瀑底的1420級台階極為陡峭,每位來過的人都麵紅耳赤、氣喘籲籲,但都表示被深深地震撼,不虛此行。

去石門澗可從電站大壩乘星龍索道,下行一段之後,便是長約幾公裏的石徑山道,驚險陡峭,台階密集狹窄。人在高空中,腳下是深淵,縱使有形象頗多的嶙峋怪石,也不敢貿然駐足觀望。待踏上懸索橋、看過神龍宮瀑布、矚目過青龍潭、駐足過慧遠名僧講經台、端詳過鎮山之寶——龍虎爭勝天然石壁畫之後,才覺得真的是“廬山真麵目,宛在石門中”。

Tip:网页底部有简繁体切换,我们会帮您记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