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行走在小小說的風景裏(2 / 2)

雪弟說,他原本是可以在仕途上發展的,因為愛著文學、愛著小小說,所以就主動辭去了一個在省直屬部門工作的機會,而選擇在高校做老師。這些年,他輾轉東西,無論在哪兒駐足,都滿腔熱忱地為小小說呐喊歡呼,為小小說作者彼此相識、交流搭建平台,為地域小小說的發展建言支招。一個外鄉人,把自己曾經駐足的地方都當作故土,費盡心思地為當地的作者寫評論、造聲勢,將那兒剛剛冒出的點點星火不斷吹旺,最後成為熊熊烈焰。這是一種品格,一種境界。

雪弟,一個待人真誠、處事坦然的人,一個總在四方行走、總在結交小小說作者的人,自然有其他人望塵莫及的人緣。從嬌聲欲滴的癡情才女到嶄露頭角的文學新人,甚至作家圈內的巨匠泰鬥,都有不少與他打過交道的,尤其是全國大部分的小小說作者幾乎都與雪弟成為了朋友、甚至至交,他的名字已經與中國的小小說密不可分。

可生活中的雪弟依舊是一個凡人。當他背著個帆布包,獨自一人站在有列車呼嘯而過的站台,行走在有山、有水、有古建築風景的旅途中時,他總是思想清純、境界散淡、信念遼遠……沒有畸形官場文化的荼毒,沒有當下一些文人的浮躁與矜持,有的隻是與身邊的風景彼此同行或是擦肩而過的印痕。斑斑點點,或濃或淡,都成為映照心靈的“鏡像”。

這就是雪弟,一個像美國的穆愛莉教授一樣腳穿布鞋、肩背行囊為小小說這片美麗的風景著色洗塵的人。

靜下心來,我常常想起雪弟,想起他思索時的樣子。這時候,耳畔隱隱傳來他那帶有安徽口音並且講話時略有些急促的聲音……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著島嶼和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

——亞曆山大·尼古拉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