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1 / 3)

在職場中,無論你是初來乍到的新兵,還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加入新的單位後,麵臨著一個新的挑戰就是努力協調與下屬、同事、同級、上司等紛亂的關係。既要做到人見人愛,又要堅持自己的原則。所以,隻要有能力,你就可以很快成為上司眼中的“紅人”。

懂得把功勞讓給上司

要懂得把聚光燈照到上司的身上,過分表現自己,搶了上司的風頭,讓上司失去光環。因為自己的成績再大,也是在上司的領導下取得的。低調一些,不僅可以保護自己、融入人群,與人們和諧相處,還可以暗蓄力量、悄然潛行,在不顯山不露水中成就事業。

阿明某名牌大學畢業,到一家大型報業集團擔當記者,初出道時已鋒芒畢露,才華盡顯,令其上司編輯部主任大感不妙。主任一則恐怕這樣的新人被老總賞識,自己飯碗難保,二則其他同僚亦會輕視他。而另一方麵他又想到該人確實是一位難得的人才,有助報社及個人表現,不能輕易放棄,內心非常矛盾。

阿明早已察覺其上司隻是庸才一名,卻不動聲色,一直默默工作。有時遇到大新聞和獨家材料都歸功於主任,主任自然喜出望外,大讚他聰明能幹,極具潛質。

不久,報社副主任請辭,阿明在該主任推薦下走馬上任,成為心腹下屬之一,這無疑是平步青雲第一步,旁人皆認為他既能幹,人緣又佳,有大將之風。

人往往被成功衝昏頭腦,在上司麵前可能會顯示卓越不凡,從而漠視上司的存在和價值。切記,他其實就是你走向成功之路的踏腳石,不能隨便踢開,否則後悔莫及。

有人問魏明帝時的楚郡太守袁安:“已故的內務大臣楊阜,難道不是忠臣嗎?”袁安回答說:“像楊阜這樣的臣子隻能稱之為‘耿直之士’,算不上忠臣。作為臣子,如果發現主人的行為不合規矩的地方,當著眾人的麵指出他的錯誤,使君王的過失傳揚天下,隻不過給自己撈個耿直之士的名聲,但這不是忠臣應有的做法。已故的司空陳群就不是這樣,他的學問人品樣樣都好,他和中央機關的高級官員們在一起從來不講主人的錯誤,隻是幾十次地送奏章給皇帝,指出哪些事做錯了,哪些缺點必須改,有批評,也有建議,而別人卻都不知道他寫過奏折。陳群提出意見從不自我標榜,所以後世的人都尊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這才是真正的忠臣。”

生時忠心耿耿,死後想撈個忠臣的名聲也是非常難。不過,這還算是好的,如果不懂這個風頭給上司出的道理,甚至於把命搭上。

公元前478年,斯巴達派遣年輕的貴族卡阿尼斯率領遠征軍討伐波斯。卡阿尼斯與同伴浴血奮戰,很快就奪回了波斯占領的地方,勝利而歸的卡阿尼斯等人受到了人們的熱烈歡迎,勇氣可嘉的卡阿尼斯更是贏得了雅典人民和斯巴達的敬重。然而,在慶功宴會上,卡阿尼斯卻獨攬了風光,接受著最高的榮耀和讚賞,把其他貴族冷落到了一旁。極其妒忌並對其極為不滿的貴族們經過密謀,商量出一個對策。不久就有傳言稱,卡阿尼斯與波斯相互勾結,企圖摧毀斯巴達。當局立即下令拘捕卡阿尼斯,他不得不倉皇而逃,這位昔日的英雄最終被憤怒的人們燒死在荒野外的一個茅屋中。

獨享榮耀是激起他人心中不滿並心生恨意的最主要原因。大家都為一個目標在努力奮鬥,不料讓你搶先得到了這個惹人眼紅的功勞,相比之下,其他人明顯比你矮了很多,你的存在會不時地給他人造成威脅,雖然你並未做任何傷害他人的事。但又有誰還願意跟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在一起呢?

那些名人接受采訪的時候,總要感謝一群人,家人、老師、同學、朋友、領導、工作人員、甚至對手不要認為這是華而不實的形式,不值得效仿,這恰恰是你必須做的事。記得感謝同事的協助,尤其是要感謝上司和地位高的人,感謝他們對你精心的提拔和栽培。這絕對不是諂媚逢迎,而可以消除別人對你的嫉妒,你的感謝會讓他人反過來感謝你注意到了他自己。如果你感謝的是下屬,你得到的將更多,他們會更加賣力地為你工作。

口頭上的感謝也是一種分享,這種分享可以無窮地擴大範圍,你的主動分享能讓別人有受尊重的感受。如果你的榮耀事實上是眾人協力完成,那麼你就更不應該忘記這一點。把風頭讓給上司,是在職場中立於不敗之地的不二法門。

在與上司打交道的時候,要牢記“退一步海闊天空,進一步逼虎傷人”這句名言。每個人都喜歡當功臣,然而居功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功高震主可能會惹惱上司,甚至會產生致命的後果。所以有某種工作順利完成,你就應該主動把“小紅花”戴在上司的胸前。

龔遂是漢宣帝時代一名能幹的官吏。當時渤海一帶災害連年,百姓不堪忍受饑餓,紛紛聚眾造反,當地官員鎮壓無效,束手無策,宣帝派年已七十餘歲的龔遂去任渤海太守。

龔遂單車簡從到任,安撫百姓,與民休息,鼓勵農民墾田種桑,規定農家每口人種一株榆樹、一百棵茭白、五十棵蔥、一畦韭菜,養兩口母豬、五隻雞,對於那些心存戒備,依然帶劍的人,他勸啥道:“幹嗎不把劍賣了去買頭牛?”經過幾年治理,渤海一帶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溫飽有餘,龔遂名聲大振。

於是,漢宣帝召他還朝,他有一個屬吏王先生,請求隨他一同去長安,說:“我對你會有好處的!”其他屬吏卻不同意,說:“這個人,一天到晚喝得醉醺醺的,又好說大話,還是別帶他去為好!”龔遂說:“他想去就讓他去吧!”

到了長安後,這位王先生終日還是沉溺在醉鄉之中,也不見龔遂。可有一天,當他聽說皇帝要召見龔遂時,便對看門人說:“去將我的主人叫到我的住處來,我有話要對他說!”

一副醉漢狂徒的嘴臉,龔遂也不計較,還真來了。王先生問:“天子如果問大人如何治理渤海,大人當如何回答?”

龔遂說:“我就說任用賢才,使人各盡其能,嚴格執法,賞罰分明。”

王先生連連擺頭道:“不好!不好!這麼說豈不是自誇其功嗎?請大人這麼回答:‘這不是小臣的功勞,而是天子的神靈威武所感化!’”

龔遂接受了他的建議,按他的話回答了漢宣帝,宣帝果然十分高興,便將龔遂留在身邊,任以顯要而又輕閑的官職。

喜好虛榮,愛聽奉承,這是人類天性的弱點,作為一個萬人注目的帝王更是如此。有功歸上,正是迎合這一點,因此它是討好上司、固寵求榮屢試不爽的法寶。

把功勞讓給上司,是明智的捧場,穩妥的自保。如果你有能力去完成一件事,那你立功的機會還有很多。把功勞讓給上司,就等於讓上司欠了你一筆人情債,上司在對你心懷感激之餘,自然會努力提拔你,並給你再次建功的機會,所以,把功勞讓給上司,你絕對不會吃虧。

作為下屬,對待上司時,要刻意地謙恭有禮、曲意逢迎,懂得以退為進,在上司需要幫助的危難時刻,挺身相救。

靈活應對同事的挑釁

職場中,追求工作業績,希望贏得領導的好感,獲得升遷,以及其他種種利害衝突,使得同事間存在著一種競爭關係。而這種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摻雜了個人感情、好惡、與領導的關係等複雜因素。

每個同事在工作上都有自己的想法,因而難免會有分歧。對於別人的見解和處理方法,我們通常會拿來與自己的作一番比較,一旦認為別人的見解不如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不如自己,就會不服氣,甚至故意挑釁。

另外,剛進工作單位的新職員,往往會謹小慎微地工作,可謂“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生怕把工作搞砸,更怕不小心觸動了哪位同事的利益。可是,即便如此,仍有一些老職員倚老賣老,欺負他們。

麵對這種挑釁,新職員該怎麼辦?忍辱含垢,被人傷害?不!為了自己的正當利益,要敢於應對來自同事的挑釁,該“爆發”時就“爆發”。因為一味沉默隻會讓他人忽視你的努力,甚至忽視你的存在。所以,要做一個有聲音的人,讓同事感受到你存在的價值,並贏得他們的尊重。

蕭峰和董輝是同事。蕭峰是老員工,業務能力很強,但為人比較高傲;董輝聰明能幹,但資曆較淺。平時蕭峰基本不把董輝放在眼裏。

一次,領導要求他們為公司的新產品——氧氣發生器策劃一個促銷方案,蕭峰為主,董輝協助。蕭峰按照傳統的促銷方法編製了一套方案,核心是在商場內舉辦促銷活動。但董輝不看好這個方案,他認為像這種新產品老百姓並不認同,且價格昂貴,誰也不願冒險去買。

在方案審批的過程中,董輝堅持自己的意見,兩個人發生了激烈的爭吵,但最終以蕭峰獲勝結束。董輝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而是在暗處與領導進行了交涉。領導通過反複思量,決定兩種方案同時實行。

蕭峰得知後很不滿,在辦公室當眾向董輝挑釁道:“董輝,我在這一行摸爬滾打這麼多年,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都多,我說行就準行。你敢不敢和我打個賭,誰輸了,誰請大家吃飯。”董輝也不甘示弱:“蕭峰,我敬重你的能力,不過人們的消費觀念在變,我們也應該順應形勢。這次如果我輸了,我不但請大家吃飯,還拜你為師。”從此辦公室中出現了不和諧的音符。

年終領導宣布營業情況時,專門對這兩個促銷方案進行了比較,最後董輝的促銷方案獲得了較大的市場份額。蕭峰當即紅著臉對大家說:“今天晚上我請客。”

在飯局上,蕭峰對董輝說:“初生牛犢不怕虎,咱們哥倆以後要多商量,哥哥得多向你請教。”而董輝連連說:“僥幸,僥幸,您是咱們這行的資深專家,我還得多向您學習。”從此兩個人打得火熱,而他們部門的業績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常言道:“不打不相識。”在辦公室中,有些事情需要通過爭論,甚至更加激烈的方式才能解決,對那些能力較強但心高氣傲的人來說,蕭峰的方法還是很適用的。

不打不相識,並不是為了獲得一種資本,也不是為了讓某人在眾人麵前丟麵子,而是一種展示自己的才能,為自己在眾人心中贏得地位的方式。你是不是五次三番地被人利用和欺侮?你是否覺得別人總是占你的便宜或者不尊重你的人格?那麼,從現在開始就意識到你自己的存在吧。

李源在一家打印室工作,為人勤勞實在。他每天提前半小時到打印室,然後開始掃地、擦地板、抹桌子,並在同事們忙不過來的時候主動幫助他們打印。有一天,由於有事來晚了,他發現同事們正在嘀咕:“鄉下人還擺架子,也不知道早來給我們打掃房間。”

李源當時內心很憤怒,可是他還是忍住了怒火。這天晚上,又有一位同事請他幫忙:“小李,你今天晚上幫我把這份稿子打出來吧,明天要交活兒。我今天晚上要去跳舞,我先走了,人家還等著我呢。”“很抱歉,我今晚有事。”小李第一次回絕了別人。

那人從來沒有遭到過拒絕,待在那兒愣了一下。第二天,當小李去上班時恰巧遇到那位同事,那位同事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異樣,反而主動向他打招呼。從此,找他幫忙的人少了,當他給別人擦桌子的時候,別人也會禮貌地回應。就這樣,一次拒絕,換來了別人的尊重。

誠然,正如孟子所說:“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當受到同事挑釁時,我們先要捫心自問,無法與對方合作的原因究竟是什麼?是不是自己也應該負一點責任,努力營造愉快融洽的氣氛?

同事之間要想合作愉快,貴在真誠,如果心存芥蒂,恐怕就會相互掣肘,誰也做不成事。要打破這個可怕的僵局,困難不大,因為解鈴還需係鈴人。

總之,掌握一些同事挑釁的應變技巧,是你日後事業成敗的關鍵之一。

處理好正職和副職的關係

俗語說的好:“紅花需要綠葉配”。紅花之所以顯得嬌豔迷人,是因為有綠葉的陪襯。如果我們把綠葉換作紅葉,那麼美感就一定會大大降低,產生不和諧的感覺。一旦我們弄清花之美在於綠葉相間,就一定會明白領導班子之強勁在於正、副職各有所長。

大凡喜歡觀看電影和電視劇的人都有這樣一個感受,即凡是比較成功的作品,其主、配角在人物塑造上都是各具特色的,都有著自己鮮明的特點。舞台上的配角與主角,都是戲中不可缺少的角色。配角的作用在於配合和襯托主角,恰似綠葉扶紅花。對於一個單位的副職來說,隻有明白自己的位置,注意揚長避短,於正職長處之外發揮自己的長處,並和正職相互依賴、相互補充、相互支持,才能共同完成領導班子應承擔的使命,才能在這個過程中成長成熟起來。

副職長正職之所長,實際上是造成副職之短。因為有正職在上,副職的才華就很難顯露出來,為人們所重視,副職隻好生活在正職的陰影之下;因為副職的長處也正是正職的長處,所以正職很容易發現你工作中的失誤與不足,從而可能影響他對你的評價;因為正職通常喜歡處理自己擅長的工作,這樣副職作為業務助手的價值和重要性就會降低,這不利於你的發展;最後,兩強相遇,必有一傷,正、副職同所長,很容易發生觀點不一致、僭越職權等現象,引起不必要的摩擦和糾紛,影響上下級的感情。

這樣看來,由於較之正職,副職處於下級的地位,其長處便變成了短處。但是非常遺憾的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些副職看不到這一點,反而繼續發展與正職相同的特長,結果引起正職的猜疑與不快,那可就真是得不償失了。

副職長正職之不長,才是揚長避短、明智之舉。在正職所不精通的領域大顯神通,會使你很快幹出工作成績,引起領導的重視,同時也會增強你在正職心中的重要性。因為你是正職完成其職責任務的一個重要保障。

在中國曆史上,毛澤東與周恩來之間的配合一直是受人稱道的。在他們身上,我們會發現,不僅僅是他們的革命理想把彼此緊密地聯結在一起,而且還有他們在才能和氣質上的互補。

尼克鬆曾在他的論著《領導者》一書中對他倆作了比較。他說:“毛不可能獨自一人征服和統治中國。要是沒有周,他能否做到這一點是一個尚未解決的疑問。應該記住的要點是,他實際上沒有做到這一點,贏得中國的是周毛之間的夥伴關係。”他還說:“他們兩者之間的不同是很明顯的。周的眼光、談吐和作為,都像一個高度文明的、彬彬有禮的外交家。毛卻是直爽的、質樸的、有棱角的、洋溢著一種天生的吸引力。毛是政治局的主席,即使在風燭殘年也仍然是公認的領袖。而周是總執行官。”他接著又說:“中國革命沒有毛,就決不會燃起火來。而沒有周,它就會燒光,隻剩下灰燼。”

尼克鬆的這些看法是否正確,進而是否準確是值得商榷的。但是他從一個有幸接觸到毛澤東和周恩來這兩位政治家的第三者的角度上所闡述的一些觀點,還是很有見地的。一般而言,我們中國人都是比較讚成這樣的觀點,即毛澤東是決策者,周恩來是行政官;毛澤東狂放不羈充滿理想主義色彩,周恩來謹慎縝密具有務實主義作風。正是這種互補性,使得他們倆人的合作達四十二年之久。特別是在建國後,周恩來主抓國務院的工作,把毛澤東的各種決策逐項地落實到了地方,同時又以務實的風格把因決策失誤帶來的損失降低到最大的限度。因此,我們可以從某種角度上講,正是周恩來在行政能力方麵的特長贏得了毛澤東的欣賞與長期信任,並共同走過了革命曆程中的各種風風雨雨。

無獨有偶。除了上麵我們提到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和周恩來以外,中國曆史上還有一對資產階級革命家孫中山與黃興,其合作也備受讚譽,當時就有人概括說:“孫氏理想、黃氏實行”。

1905年,同盟會成立。孫中山當選為總理,黃興當選為庶務(相當於協理),孫黃領導軸心於是形成。黃興是一個很有思想的人,但更長於實踐。他一直把孫中山看作自己的老師和領袖,對他“執弟子禮甚恭”,並且用實際行動來貫徹孫中山的革命主張,從而贏得了革命派人士的尊敬和愛戴,深受孫中山器重和信賴,成為孫中山最得力的助手。黃興不僅用行動維護孫中山的領導,鞏固了革命陣營的團結,而且還身先士卒地投身革命前線,沒有黃興,孫中山的革命理想在許多方麵都會落空,黃興正是以己之長補孫中山之不足,從而為孫中山取得辛亥革命的勝利奠定了有力的組織基礎。

這些曆史事件都告訴我們,凡是深得正職賞識,引以為事業夥伴的副職,都具有某種正職所不具備的特長。這些副職通過在正職的特長之外另辟新的擅長領域,取得了並不遜於正職的事業成功。這些副職的成功不僅僅表現在他們獲得了人們的尊敬和讚譽,還表現在這樣一個方麵,即如果正職失去了他,正職的整個事業都會受到巨大的損失。

同事間互相幫助關愛有度

同事之間不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都免不了要互相幫忙。今天我幫你忙,明天也許變成你幫我忙了,這種情形在工作上也是經常發生的。

所以同事之間,在有困難之時應該互助,形成一個“合作網”。有這個合作網之後,當網內的任何一個同事必須加班時,突然來了一位客人,連茶都沒人倒,當然也可以由合作網的同事代為倒茶,或是有困難時大家都一起來幫忙。但是身居合作網中,如果隻管接受別人的服務,而不考慮幫助他人的話,這個合作網便馬上會垮掉。因此,不要忘了“禮尚往來”這句話,這才是合作網得以形成並持續的秘訣!

此外,不要在同事背後飛短流長。喜歡說別人是非的人,也許正表示了他本人多少還有點不成熟,這種類型的談話雖然可以發泄心中的苦悶,而且大家也都知道說別人壞話是很不好的行為,可是還是免不了要說一說別人的是非,然而經常說別人是非給對方聽的人,有一天連對方都會成了他批評的對象,因此慢慢地大家都會對他敬而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