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2 / 2)

李斯愣了愣,實在是想不通皇帝陛下這又是想要幹什麼。不料皇帝陛下根本不給他多想的時間,繼續道:

“朕聞三川郡政通人和、井井有條,堪為天下第一郡;三川郡守李由也是難得的人才。論資曆、論才幹、論德行、論功績,同齡之人,李由絕對是翹楚,這還得歸功於左丞相教導有方。有李由為模範,把子侄交於左丞相,朕很放心。”

李斯沒想到皇帝陛下突然提及自己長子,還狠狠地誇了一頓。李斯愕然地看向胡海,看著胡海一臉高深莫測的表情,李斯不由得在心裏歎了口氣。

“臣謹遵聖意。隻請陛下容臣再請一恩典。”

“愛卿請講,朕定將竭力滿足。”

“臣已七十有二,骨骼心力應付公務實在力不從心。陛下不以臣才疏學淺,委以重任,臣定當竭盡全力而為之——然朝堂之上,臣若仍居高位,實在心力不濟。故請陛下恩典,準臣辭去左丞相一職。”

李斯此言一出,滿朝嘩然。胡海剛剛那一番話,滿朝文武怎麼聽怎麼是要重用李斯。若他真能為宗室後輩之師而前朝官居左相,實乃天下第一幸事。

可是李斯心中很清楚,皇帝陛下提及自己長子李由,到底是什麼意思。

李斯不走,李由不升。

李斯最開始的確是有些不甘心的,可是轉念一想,自己這麼拚,到底是為了什麼?

為了自己?

自己已經位極人臣,享受了半輩子。縱有沙丘事,不撼左丞功,李斯突然覺著,自己這輩子,真不愧。

李斯已經七十二了,能再活幾年還不一定。皇帝現下的意思,讓自己風風光光地退下去,自己兒子名正言順地升上來——哪怕後日李由不受重用,就憑自己的開國功勳、從龍之功、宗室之師這三點,足以保證李家千秋萬代之榮寵。

為臣如此,夫複何求!

李斯縱然老邁多慮,但果敢決絕依舊不減當年。想通了這一點,李斯立即謝恩請辭。胡海倒沒想到李斯這個時候這麼有魄力,說請辭就請辭,本想著可能還得好生提點一番,既如此……胡海還是得挽留挽留。

不演個君臣情深,怎對得起滿朝文武那一雙雙熱烈的看熱鬧的眼睛啊!

“愛卿何出此言?”胡海看起來很是驚訝,“朕這朝堂,沒有愛卿,可就如魚失了水、樹沒了根,朕還需仰仗左丞相指點,為何辭官?還請左丞相三思。”

“陛下,教導宗室實乃重任,容不得絲毫紕漏。”李斯正色道,“臣心力有限,又承蒙陛下恩寵,定當竭力為之,故臣絕不容許自己犯三心二意之錯。陛下,臣為官數十載,官居左丞相,親眼見證後輩之崛起。臣等終將隨黃土,朝堂終將倚後人,臣請辭,亦是請陛下重視後進之賢良,永葆我大秦之昌盛。”

胡海又很“真誠”地好言相勸了一番,李斯很堅決地要辭官。於是胡海很“傷心”地下旨:準李斯辭左丞相,以李斯為宗學首席,賜李斯‘大秦元勳’號,封上蔡侯,蔭上蔡祖地。

李斯沒想到皇帝陛下會封自己為上蔡侯,愣了半晌,終於激動地深拜謝恩。當封李斯為上蔡侯的旨意念出來的時候,滿朝文武看向李斯的眼神都從幸災樂禍變成了赤裸裸的嫉妒。

古人的鄉土意識很濃厚,李斯身為外鄉人躋身朝堂,出身沒少被鹹陽出身的大臣白眼。也正是礙於外鄉人這一尷尬出身,李斯終究被馮去疾壓了一頭,官居左丞相。現如今皇帝金口一開,直接封李斯為上蔡侯,蔭上蔡祖地,要知道,這跟衣錦還鄉可差不了多少!朝堂上再白眼又如何,封地直接封到家鄉,李斯這還是頭一份兒啊!

不少出身不是鹹陽的官員,這時候對李斯,那是羨慕嫉妒恨啊。

當然他們再羨慕嫉妒恨也沒用,皇帝陛下下麵的動作,更讓他們震驚。

禦筆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