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2 / 2)

這也直接堅定了胡海迅速撤銷少府增設秘書府的決心。

李由的能力不是蓋的,胡海隻是簡單說了說今後希望呈上來的奏折按照緊要次序和涉及事項,分門別類地遞給他看,第二天呈上來的奏疏便一改往日混亂的局麵,一個個做好了標記呈上來。胡海看得十分順暢,把緊要的看完,剩下的也不用急著看,頓時覺著生活都明亮了許多。

可是老天爺卻不想讓胡海心情美麗下去,剛過晌午,隻見天陰了下來,隨即開始嘩嘩下起雨來。

這一下雨不要緊,一件重要的事情竄進了胡海的腦海之中——

保暖。

一場雨給初露炎熱端倪的天氣天上了些許清爽,但是絲絲涼意喚起了胡海曾經一閃而過的擔心。秦朝的房屋,取暖基本靠炭火。炭火這玩意兒,用的時候還不能把門窗關閉,要不然來個一氧化碳中毒,這年月基本救不了。不把門窗關好吧,旁的不說,就那個冷風吹得就夠酸爽得了。

胡海到聯想起經常在農村,尤其是北方農村出現的火炕。隻是盤炕是個技術活兒,沒有豐富經驗的人不好好練練,盤起來的炕不好燒不說,那冒煙的場麵足以讓人終生難忘。

不過現在有人力有腦力,胡海不擔心這個。於是胡海直接命人宣趙高入宮,把火炕什麼的跟趙高一講,趙高立馬著人去辦。

安排了火炕的事兒,胡海便開始安排宣教司的事兒。胡海設想,起步不用太大,胡海給宣教司的定位是後世宣傳部和教育部的綜合體,故而以後宣教司肯定是要擴大的,因此就按照秘書府的規格來配人手,直接從底下大臣們的子輩中選了十個人品能力不錯的進了宣教司給公子高做手下,公子高任司長,十個手下任司員。宣教司的成立並未引起什麼震動,隻是被選進宣教司的十個人的家長總覺得臉上有光,跟老對手抬杠的時候都硬氣了不少。

宣教司成立第二天,公子高便接到了上任之後的第一個任務:

組織人手,編撰宗學啟蒙科的教材。

胡海把宗學分為三個階段:啟蒙科、基礎科和術業科。啟蒙科有點兒幼兒園的意思,六歲之前便在啟蒙科啟蒙;基礎科則有點兒中小學校的感覺,六至十六歲就在這裏呆著,教的都是必須得會的通識性質的基礎的東西;“術業科”則取名於韓愈老先生《師說》中“術業有專攻”一句,意指根據宗室子弟的特長與興趣在某一方麵進行專門的培養。啟蒙科和基礎科是必須要上的,而術業科則根據子弟意願自行選擇。這種體製在秦朝看起來已經是很奢侈得了,不過既然是天子家的學堂,奢侈點兒誰也說不出來什麼。

胡海刻意把學製控製了再控製,畢竟現在人的壽命並不是很長,如果光讀書就讀到三十多歲,怕這半輩子都要搭裏邊兒去。

之所以第一項任務就是編纂啟蒙科教材,胡海有著自己的考慮。啟蒙科跟基礎科、術業科的起步不一樣,這個時候可是沒有什麼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的,讓小孩子上來就靠微言大義的春秋或者條目名頭繁複的律令啟蒙顯然不靠譜。基礎科學段最長,但最起碼要真用律令開端,也不是不可。術業科更不用提,胡海現下還沒打算把術業科的課程給統一了。故而啟蒙科教材便先被胡海拎了出來。

公子高聽了胡海的設想,興致勃勃地領著一眾人開始編書。等到編好的教材往胡海眼前一放,胡海都無力吐槽。

老實人也忒老實點兒了吧……

“去,把朕的黑板掛上,朕要給宣教司上課。”

大秦李侯府。

“啊,公子高啊,”李斯喝了口茶,轉身對馮去疾道:“這天廚科弄的以花入茶還真不錯……”

“咳。”馮去疾尷尬地咳了一聲,李斯隨即想到自己還在跟長子說事兒,便放下茶杯,正色到:“公子高為人忠厚老實,你以後可別在朝堂上欺負人家。”

“……”李由有點兒不知道說什麼好。

“哦對了,我聽說最近陛下把趙高支去管工匠那邊兒的事兒了?”李斯端起茶杯,轉向馮去疾。

“陛下一個令兒接著一個令兒,這會兒怕郎中令大人已經無暇顧及朝堂了吧。”馮去疾捋了捋胡須,不急不緩地說到。

“那……”

李由見沒自己的事兒了,便告辭離開回秘書府去了。剛出侯府門,隻見公子高丟了魂兒似的從路另一邊兒走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