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趙高的突然請辭,胡海很是意外,但想了想,卻也在情理之中。
趙高其人,有野心,而且不小。但是趙高也不傻,原本曆史上逼殺二世也好,現在主動請辭也罷,都是因為對權力的追求決定的。原本曆史中,秦二世整個一甩手太保,啥也不管,趙高挾天子以令諸侯,媚上欺下,當時他有權力也有勢力調動朝堂為他所用。當一個權力欲旺盛的人的實力足以追求更高的權力的時候,絕不會固步自封,而是更進一步。可是現在,趙高並沒有得到胡海甩手朝堂的神助攻,自己也沒有那麼大的勢力,朝堂之上被胡海安排得嚴絲合縫無處插針;而且胡海根本不給他思考後路的時間,高強度的工作已經成為了趙高的生活習慣。在這種情況下,趙高一沒嚐試過更高權力的甜頭,二沒體驗過遊刃有餘的從容,現下胡海賦予他的權力已經使他消化不良,趙高即便有心,也沒力去逼宮篡位。
可是,正如先前所說,真不是胡海不放過他,而是真缺人。
“陛下,若陛下擔心宮中無人可勝任內務府府令之職,臣以為,穆大監便可。”
趙高伺候皇帝這麼多年,十分清楚二世的考慮。雖然他並不知道二世的殼子裏住了個後現代人,但這並不妨礙趙高根據這幾個月皇帝的動作意向推測出皇帝安排他身兼二職的原因。畢竟會釣魚的人不會因為魚換了個品種而空筐而歸,趙高也不會因為二世性情大變而忘了如何揣摩帝王心術。
胡海一愣神兒,半晌沒想起胡海說得“穆大監”是誰,想了好一陣兒,胡海突然意識到——
莫非趙高說的,就是一直在自己身邊兒伺候著的這個老太監?
“穆大監六歲入宮,如今也近已五十年了。先前臣承蒙陛下恩典,主持匠人營,一直是穆大監伺候左右;後臣分身乏術,也是穆大監多次出手相助,宮中瑣事才井井有條。”
趙高這麼一說,胡海倒是想起來前一陣子卻是派老太監去內務府幫了下忙。要真論起來,這個老太監真不是尋常人,有時候胡海想事情鑽牛角尖的時候,老太監總是說三兩句無關緊要的話,便能舒緩胡海緊繃的神經。而且胡海沒記錯的話,這個老太監以前應該是秦始皇貼身伺候的……
越想胡海越覺得這個老太監不是尋常人。不過即便此人能勝任內務府府令一職,趙高是自己欽點的,總不能朝令夕改吧!
“陛下若擔心朝令夕改不利於國,明日朝會可由臣主動請辭。現下臣之內務府府令職務尚在試用,依陛下新政,試用期間若官員認為自己無法勝任此職,可早早申請辭職。臣實在分身乏術,還請陛下恕罪。”
趙高連怎麼辭職都想好了,胡海再不鬆口就真有些不近人情了。雖說胡海並不擔心趙高擔任內務府府令作幺蛾子,但畢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麼安排下去,自己也能輕鬆一些。而且先不論實權如何,就官階來看,內務府府令乃二等官,而一部之長卻是三等官,品階上壓一壓,胡海也樂意看到。而且內務府把在自己手裏,安全。
於是胡海順水推舟,允諾了趙高。
次日朝會,趙高一提出請皇帝陛下準許他辭去內務府府令之職務的時候,滿朝震驚——
啥?他說啥?他要辭職?趙高居然主動辭職?
在朝臣震驚之際,胡海與趙高有演了好一會兒的“君臣情深”,然後準了趙高的請求,令內侍穆鮮接任內務府府令職位。
於是群臣又震驚了一撥。
穆鮮?誰啊?是先帝身邊兒的那個太監嗎?他還活著?
不怨群臣震驚,自始皇帝駕崩之後,穆大監從未公開露麵過。即便是後來胡海出宮巡視,穆鮮都被留在宮裏頭看家。
於是先皇身邊兒的穆大監成為了朝廷新製命官的一批黑馬,強勢地刷了波存在感。
雖然穆鮮是個宦官,接替官職為二等官,朝臣也多無意見——畢竟內務府名義上納入官製,但是管得還是宮裏頭的事情,宦官作首也當得。不過趙高繼續擔任匠工部的部長,可就有不少人有意見了。
於是最近紀檢院跟秘書府很忙。曹參看著一框框彈劾趙高的奏疏運氣,蕭何則對著堆積成山的檢舉疏牙疼。雖說趙高拉仇恨,但這也太能拉了吧!
於是收到充斥著兩個得力幹將怨念的工作彙報的二世陛下,決定親自去看看場麵。
胡海先來到了秘書府。改製之後的秘書府也不再想一開始那麼大條、什麼都是一起幹,新晉的秘書官多了一些,又細化分了幾個小單位,各管一塊兒——日常科,專門負責主持朝廷日常運轉、聯係溝通各個院府部門,代表皇帝對各個部門的日常工作進行督促並將工作情況彙報給皇帝;奏疏科,專門負責收發奏疏,包括奏疏分類、奏疏甄別、上遞入宮、反饋大臣等職能;文書科,專門負責撰寫各種公文,並對各類公文、文件等進行存檔;吏治科,專門負責存儲、記錄官吏檔案,承辦每年的中央及地方官員考核,承辦定期舉行的官吏選拔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