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1 / 2)

正月十五一過,就要複朝了。這段時間朝中安排了值守官員,故這期間並沒有太過分的公務羈押。抵達匈奴的劉季傳書回來,說開春之後將有小後使者來鹹陽覲見。

不來不行啊,自家大公主在人家手上了。

正月十五的燈會一過,第二天就是鹹陽學宮開學的日子。胡海親自到了開學典禮現場,雖然飄著點兒雪花,但並不影響阿房宮內的熱烈氣氛。

不過美中不足,入學人數比預期的要少很多。年前宣教部、國民部、秘書府登記入學人員的時候,不少人在觀望。胡海看了看沒招到預設名額一半兒的入學名單,歎了口氣。

究竟是階級固化的產物,還是朝廷公信力的缺失?不過這事兒給胡海提了個醒——不論自己還有手下多牛叉,隻要下邊兒看不見的地方有全力拖後腿的小弟,想幹什麼大事兒都得累得夠嗆。

新生入學多為六歲孩童,不過有兩個入學的學生格外引人注目。

“這兩人是聽說鹹陽學宮招收學生不限年齡,報了專門學府。”公子高對胡海說,“這兩人品行都沒問題,不過底子不好,今後會比旁人辛苦許多。”

“哦。”胡海點了點頭,“叫什麼啊?”

“高個子的叫陳涉,矮個子的叫樊噲。樊噲還跟蕭院長他們有舊,也是受蕭曹二位大人的強烈建議入的學。”

胡海頓時覺著有點兒胃疼。

自己穿越的是秦朝?不是名為《我和打劫我江山的土匪們》的一部書?

而且陳涉是什麼情況,不應該去年赦令發布之後就回老家種地去了嗎?

“陛下要不要見見他兩人?臣等觀之甚異。”馮劫開口問到。

“好吧。宣。”

陳涉被宣入正堂的時候還有點兒懵。先前服役路上遇赦,因家中不剩啥東西,於是陳涉索性繼續趕路來到鹹陽謀生。先前一直幹的是腳夫,後來聽說鹹陽學宮招學徒不限年紀的,於是就報了名,想著學點兒本事好養家糊口。

可是他從來沒想到會被皇帝召見。

“草民樊噲參見陛下。”

“草民陳涉參見陛下。”

“平身。”胡海點了點頭,“樊噲可是與曹卿蕭卿有舊?”

“二位大人不嫌棄草民粗鄙,實乃草民之幸。”

“這次你進學的是什麼啊?”

“兵工科,學利兵之法。”

胡海點了點頭,轉向陳涉:“你學的是什麼啊?”

“回陛下,草民無甚特長,故學的農事科。”

“農事天下之本,不錯。”胡海點了點頭。現在看曆史上掀起轟轟烈烈的反秦大抄的陳涉,胡海突然覺得淡定了不少。

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時移事易,陳涉,終究是人不是神。

“你們二人一定要勤勉治學,學以致用,為大秦之發展多做貢獻。”胡海冠冕堂皇地囑咐了幾句,便放了二人回去。

要說鹹陽學宮開學,最忙的莫過於李斯了。畢竟被胡海欽點主持鹹陽學宮,李斯不想忙也得忙。不過其他人也好不到哪兒去,公子高作為主管幹部,早忙得腳打後腦勺;趙高得抓後勤工作,先前胡海又加派了印刷習題集的活兒,這會兒人還在匠人營熬著;至於其餘各部,基本上都被胡海釘在了崗位上,沒有兩高那麼忙吧,也不會說隨時可以翹班。

倒是接送孩子的家長跟前來參觀的讀書人對這種學宮很是新奇。一開始胡海決定把阿房宮劃給鹹陽學宮的時候,引起了民間的激烈討論;等到說年後將在城內給小孩子們單獨建帶地龍的新式校舍的時候,更是一片盛讚;今日再看這學宮的製式、授業的方式的時候,不少人都覺著新奇。

當然,也有出聲反對的讀書人。什麼“聖賢書精其於神不可揠苗助長”啦,什麼“忙其神忘其累方有學問”啦,什麼“庸俗指教誤人子弟”啦——不過胡海並不在意這些,畢竟不論他們怎麼罵,今後的人才選拔都是要按照新式的培養模式的內容進行的。至於堅持自己的信仰永遠不與世人“同流合汙”的——

還是那句話,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胡海不是慈善家。胡海有過“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抱負,可是真真上陣了才知道,“最廣大群眾”才是利民政策可行的最大範圍。

畢竟總有人不滿足,要把自己劃歸到特權範疇。俗話說,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既然指了陽關道不走,那就不要怨天下人不給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