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作家始終不忘關注國家和民族的命運(3 / 3)

記者:陳老師,您是從白鹿原上走出來的作家,您還創辦了白鹿書院,您認為作家能“培養”出來嗎?

陳忠實:我國曆代的書院作為傳統教育最高的形式,培養出了很多思想家、政治家和人文學者。成立這個書院,一個是尋找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契合點;另一個就是搞一些文學活動,比如文學創作和研究,包括對一個具體作家和一種文學現象的研究,尤其是針對青年作家創作的一些普遍現象,甚至包括圖書出版等。作家不是培養出來的,關鍵在作家自己的興趣和追求,社會各方提供輔助和引導是有益的。白鹿書院隻是提供一種服務和環境,促進他們創作發展。

我當了十幾年作協主席,從來不用一個詞:培養。如果能培養作家,我為啥不把我兒子培養成一個作家?我的3個孩子沒有一個搞創作的。誰都不具備把一個人培養成一個作家的能力。

最近大家比較關注所謂陝西青年作家“斷代現象”,陝西被稱為中國文壇的重鎮,陝西作家群也被稱作“文學陝軍”。目前陝西四十歲以下的作家,連續出版幾部長篇小說的大約不下百人,卻缺少能在全國打響走紅的作品。這些作家普遍都接受過高等教育,因此這不是文化素養的問題,文學的神秘性可能就在這裏。我相信會有傑出的作品出現,拭目以待。

文學創作是個體勞動,有傳承性卻又幾乎沒有直接的傳承性。作家的成長和作品的誕生是個自然過程,很難有規律可循。成立了白鹿書院,就是多搞文化和文學交流和探討,促進作家的發展,促進優秀文學作品的產生。

記者:陳老師,能談一談有關《白鹿原》的寫作嗎?

陳忠實:有關《白鹿原》的寫作,我寫過一本取名《尋找屬於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創作手記》的小冊子。“尋找屬於自己的句子”這句話,是海明威說的。讀到海明威的這句話時,我的第一反應是,作家創作這種頗多神秘色彩的勞動,讓海明威一句話說透了。這句話很準確,要準確就不容許誇張;這句話又很形象,尋找屬於自己的句子,如同勘探者尋礦源;這句話尤其著重在“屬於自己”這個劃界,可以說把作家的個性化追求一語道破了。

任誰都一目了然,海明威所說的“句子”,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白描或敘述的語言文字的句子,“句子”在此不過是一個形象比擬。海明威說的“句子”,是作家對曆史和現實事象的獨特體驗,既是獨自發現的體驗,又是可以溝通普遍心靈的共性體驗,然而隻有作家獨自體驗到了;他說的“句子”,自然也包括藝術體驗,以一種獨特的最適宜表述那種生命體驗的語言完成敘述。作家傾其一生的創作探索,其實說白了,就是海明威這句話所作的準確而又形象化的概括——“尋找屬於自己的句子”。那個“句子”隻能“屬於自己”,尋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句子”,作家的獨立的個性就彰顯出來了,作品的獨立風景就呈現在藝術殿堂裏。

我在自己的創作中,也在“尋找屬於自己的句子”。我從初中二年級的作文課上寫下第一篇小說,實際上就開始了尋找,隻是那都是無意識的盲目尋找,是從模仿趙樹理的語言開始的。許多年後,當我在經過短篇小說中篇小說的探索,進入到長篇《白鹿原》的創作時,企圖要“尋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句子”的欲望是前所未有的。然而,欲望不決定結果。我在這本小冊子裏隻是寫到尋找過程裏的一些零碎的事,卻不表明我真正尋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最好的句子。

記者:近些年,在我國文壇上出現了一批“80後”、“90後”作家,他們的作品曾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您如何看待“80後”、“90後”作家?您如何看待文學批評?

陳忠實:我接觸過的這些作家的作品並不多。我看到過一些議論,“80後”、“90後”幾個代表性的作家都擁有大量讀者,尤其是青少年讀者,這個現象應該理解,也值得研究。但有一點,這些作家很年輕,他們對社會的理解、體驗也在發展,今天是這種創作形態,過幾年可能是另一種形態。作為社會、作為文學界對這些作家作品的評說,要多看他的長處,也要指出他的短處,來促進這些作家創作的發展。

關於文學批評,我不由得想到在陝西上世紀80年代文藝剛複興時,陝西理論界由作協及高校的一批關注陝西文學創作的人組織成立了“筆耕”文學評論小組,關注陝西剛出現的一批青年作家。他們定期研究這些作家創作的新動向、新發展,誰的優勢、弱點,誰的創作發生了什麼變化等等,很敏感,對我們那批作家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我認為,文學批評對作家創作的可持續發展是不可或缺的,不單是誰的某部(篇)作品好了差了,關鍵是好在哪裏,差在哪裏,對作家的創作提出中肯的建議,使他們在批評中受到啟發,健康的文學評論應該是這樣。現在大家議論的是存在“紅包評論”,這種非文學因素對創作的影響是很不好的。

陳忠實小傳

陳忠實,漢族,1942年8月出生,陝西西安人,1966年2月入黨,1962年9月參加工作,高中學曆,文學創作一級。曾任農村小學、中學教師、公社(鄉)黨委副書記、區文化局副局長兼文化館副館長等職。1982年成為陝西省作協專業作家,後任陝西省作協副主席、黨組成員、主席。現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陳忠實於1965年開始發表作品。發表中篇小說9部,短篇小說80餘篇,報告文學、散文以及創作漫談300餘篇。長篇小說《白鹿原》獲得第四屆茅盾文學獎,香港天地圖書公司版、台灣新銳出版社版及韓文版、日文版和越南文版先後麵世。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鄉村》、《到老白楊樹背後去》,以及文論集《創作感受談》。 中篇小說集《初夏》、《四妹子》、《陳忠實小說自選集》,《陳忠實文集》七卷,散文集《告別白鴿》、《原下的日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