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當前是轉型時代,價值多元,把握起來比較難。對於同一現象,每個人看法不同,標準不一。對於作家來說,如何把握這個急速變化的時代,成為首要問題。其三,作家對於作品思想性的追求減弱。過去有一個階段在創作上過於注重探索性,不是很紮實。作家應該是思想家的觀念弱化,認為隻要寫出原生態就可以,於是作品缺乏思想震撼的力量。有些“史詩”性作品,大致就是從辛亥革命寫到改革開放,一段接一段寫,沒有觀照,沒有想法,沒有觸動靈魂的東西,的確需要在文學評論上給予呼籲。當前創作的確存在著忽視思想性的問題,代表性的觀點是,把思想性要求視為陳舊觀念,將文學的呈現方式與表現方式對立起來,認為作家的任務隻是呈現人類的生存狀態,而無力照亮人生。實際上,呈現的方式應該隻是一部分創作的方式,而不宜成為通行的原則。處在一個新舊交替的複雜時代,大部分讀者仍希望看到作家對生活的觀照,通過作品認識現實。
其四,文學評論工作還需加強。文學創作觀念上大的問題還缺乏梳理。藝術問題其實很突出,它是關係到出不出精品的問題。其五,思想需要進一步解放。現在作家寫什麼題材上還有顧慮。
記者:如今許多人在呼喚文學經典,您對文化精品和文學大家的產生有何看法?
胡平:網絡作家中出大家的可能性不大,希望仍在傳統文學上。因為傳統文學創作有一個把關和訓練的機製,寫小說,得先省級,然後中央級刊物發表。編輯不斷對作者進行訓練,先發短篇、中篇,慢慢培養起來後再嚐試長篇。出版社出書也要看你發了多少中短篇,這其實也是訓練的過程。但網絡文學沒有這個訓練過程,點擊率一上來就洋洋自得了,不知道自己的毛病在哪裏。他們每天寫兩萬字,因為都是算錢的。當然也存在這種可能,一些悟性高的網絡作家可以直接寫長篇小說。文學圈外也有文化人才和精英。
大作家必須是一個有完整成熟世界觀和信仰的人,這樣才能真正把握住長篇創作,才能體現正麵精神價值。否則隻會批判,精神上沒有信仰,必須用思想家的標準要求我們的作家,通過創作提升讀者群和公眾的文化精神。作家要站在時代發展的前沿,有廣闊的胸懷。比如,目前出了一些翻拍紅色經典的影視劇,效果看還不如過去的黑白片,因為過去拍片子時,從導演到演員到服裝、道具,大家都是有信仰的,真信,所以拍出來也感人。現在的重拍,多是簡單模仿。
社會文化氛圍要寬鬆。中國的人口素質在提升之中,一些作品社會不接受,有關部門審查時也小心謹慎。作品出版前可以多研討,聽取意見認真修改。部分作家之所以遺憾的作品多,就是因為研討不夠,完善得不夠,這也不利於大家產生。
一些作家需要得到社會的支持和一定的資助,方式可以不斷探索。一個真正愛文化的社會,需要建立一套體製和機製,用來支持輔助作家。
記者:備受關注的第五屆魯迅文學獎評選活動結束後,網上傳言有買獎、跑獎情況,您作為第五屆魯迅文學獎評獎辦公室主任怎樣看待這些傳聞?
胡平:這次評獎是十分認真和嚴肅的,90名初評委和76名終評委經過近兩個月的認真審讀和評選,最終產生了30篇(部)獲獎作品。本屆評獎有五大特點:一是堅持嚴格的評獎標準,遵循優中選優、寧缺毋濫的原則。文學翻譯獎因沒有評委們普遍認可和滿意的作品,不降格以求,該獎項最終空缺。二是評獎範圍擴大,在中國大陸公開發表的文學作品均享有參加全國性文學評獎的平等機會。三是作者參評渠道拓寬,使所有在大陸發表作品的作者均有機會參評。四是擴大評獎的社會參與麵,增強了評獎的透明度和公開性。五是從製度和機製上規範評獎,確保魯迅文學獎的權威性和公正性。本次評選出來的備選作品,以及最終獲獎作品堪稱優秀佳作,這些作品反映了中國社會的主要生活麵,題材、體裁多樣化,突出了主旋律,能夠代表2007—2009年度中國文學創作的成就與水平。
本次評獎追求並努力做到了公開、公平、公正。武漢市委常委、武漢市紀委書記車延高此次憑借《向往溫暖》獲得魯獎,但評委們在評選的時候並不注意他的身份,中國自古以來有官員寫作的傳統。再說引起網友們爭議的《徐帆》等作品並沒有收錄《向往溫暖》中,收錄《向往溫暖》中的詩歌,大部分作品能達到魯獎的評選標準。看來,社會上許多人對官員獲獎是不滿意的,這是個社會問題,不是文學問題。
胡平小傳
胡平,生於北京,碩士研究生畢業。評論家、作家、研究員,中國文聯全委會委員。1986年起在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工作,曆任副研究員、創作研究處處長;1999年調魯迅文學院任副院長、研究員、常務副院長;2008年調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任主任。發表文學理論專著《敘事文學感染力研究》、評論集《理論之樹常青》及文學批評著述百餘萬字。發表長篇小說《末世》、《犯罪升級》、《原代碼》,撰寫長篇電視劇本《犯罪升級》、《白日》、《威脅》、《內幕》、《鬆花江上》等。多次擔任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等國內重要獎項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