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危機中尋找生機與出路(3 / 3)

批評的隊伍需要年輕化,有活力,而批評的人才又需要既綜合又特殊的素質,因而很難依賴自然成長,需要有一些發現和培養新人的措施與辦法。

另外,文學批評在活動的陣地、傳播的工具、資訊的提供等方麵,也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得到有效的支持。現在的文學批評類文章,主要發表於一些專業性的報紙和文學理論批評刊物,而這些報刊的受眾主要是業內人士,因此其影響基本上囿於一定的圈子,社會性的影響極其有限。而受眾較多,影響較大的電視、網絡和市民報紙,基本上沒有文學批評的立錐之地。如有,也是以媒體批評和媒體報道的“娛樂化”方式對專業的文學批評進行“為我所用”式的選擇、刪改與加工。這樣的大眾化的傳播資源,輻射麵廣、影響力大,如何也“為我所用”地為文學批評服務,或起一些配合、呼應的作用,委實是值得我們認真考慮的。

記者:文學創作的觀念對於經典和大家的產生十分重要,麵對一些創作者觀念的混亂和失衡,當前文學創作的觀念上需如何調整?

白燁:在具體的文學實踐與不斷的觀念碰撞中,人們的文學觀念發生分化與更變,從而越來越紛繁,越來越多樣,這是一定的和必然的。

從我們當下的文學、文化現狀來看,既可說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也可說是亂花迷眼亂雲飛渡,幾乎無奇不有,無所不包。這種既繚亂又繁榮的現狀的背後,是不同追求的相互交錯,不同觀念的交相彙流。而這樣一些眾多的追求與背後的觀念,因為市場化、媒體化的共同作用和暗中誘導,已經出現了觀念上的混亂與生態上的失衡。比如,文學圖書出版中的片麵追求市場占有率,而使某些題材作品過於集中,少數名家無形中壟斷圖書市場和客觀上霸占出版資源,新人新作很難浮出水麵;一些圖書舍本求末,粗糧精作,以奢華的外在包裝掩蓋空虛的內容,等等;還有某類網絡寫作超越道德與模糊是非的傾向大行其道(如一些玄幻、仙俠作品),博客寫作中為吸引受眾的有意媚俗、媚惡,等等。

就不同代際的人們來說,在觀念上也都有一個吐故納新、取長補短和相互寬容的問題。比如,立足於傳統文學的人們,不要滿足於已有的文學成就,以為自己步入文學的高端,對新的文學現象另眼旁觀,甚至不屑一顧;而躊躇滿誌的文學新人們,也不要輕視文學經驗,否定文學傳統,以自我作古的姿態藐視一切,以“斷裂”為榮,以“割裂”為快。在麵對巨大而悠久的文學傳統、活躍而不羈的文學現實的時候,不同的人們都有一個在繼承中發展、在適應中堅守、在學習中進取的必要與空間。

我們應當承認立足於某些“欲望”的市場原則、媒體規則的觀念,有其一定的合理性、有效性。但隻有這樣的隻要賺錢的市場觀,“娛樂至上”的文化觀,自以為是又莫衷一是的文學觀,顯然遠遠不夠和很不全麵。我們還應該有更高的欲望與願望訴求,那就是著眼於長遠、對接著理想的價值觀念。因此,在當下的社會文化生活與文學活動中,強化人文內涵,在大眾媒體中,倡揚人文導向,使有正麵價值的人文精神成為社會的文化時尚與精神風尚,是解決目前價值觀念混沌和主體導向不彰顯的一個迫切需要。

記者:在經濟社會發生巨大變革的環境下,在市場化浪潮洶湧而來之際,文學體製如何適應新形勢,文學體製機製方麵如何變革,才能有利於培養文學精品、催生文學大家?

白燁:首先是文學體製要麵對變更了的現狀,增擴容納性,增大凝聚力。隨著體製內外的年輕文學從業者的逐漸增多,以及體製外的文學從業者的背靠書商與盤踞網絡,文學隊伍的構成與分布與過去已大不相同。由作協、文聯這樣的體製化體係所掌握、所聯係的作者,在數量上隻占社會文學力量的一部分,更多的文學寫作者與工作者將以各種方式存身和遊弋於體製之外。這就要求負有組織聯絡全國文學工作與活動的現有的文學體製,既要了解當下青少年閱讀興趣的變化,與青年文學作者和文學愛好者進行有效的溝通,也要明了文壇內外發生的種種變化,關注傳統文學之外的類型化文學、新媒體文學的動向,與他們的作者進行深層次的文學互動。在一種有現實針對性的積極主動與彼此互動的工作中,使現有體製起到一種“橋梁”的作用,同時也使文學體製本身增強活力與彈性。

機製方麵的另一個問題,是在文學、文化環境越來越市場化的情境之下,怎樣利用市場與具有市場特點的手段,而不是行政的手段,來介入和影響文學的生產與傳播。現在每年出版的長篇小說已經達到了3000部以上,但真正值得一讀和留得下來的作品卻為數寥寥,之所以數量與質量不成正比,是因為這3000部作品的產生完全是市場化文學出版的結果。如何以建立基金、設立獎金的方式,對那些內容比較厚重又不被市場看好的作品在出版前予以適當的資助,對那些確實優秀的文學圖書在出版後予以一定的獎彰,在市場化之外還應有主導性的扶助與引導行為,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隻有以適當的方式介入文學生產過程,才能使文學的生產避免完全被市場所掌控和左右。目前在文學生產的主動性介入上,基本上還是一個空白,這是比體製缺少彈性更為重要的問題。

記者:文學經典的產生和文藝大家的出現,都離不開人才的培養和環境的熏陶,您對開展文學教育有何建議?

白燁:文學教育,包括學校的語文教育、社會的文學宣教等等。從一些機構對於中小學學生文學閱讀的幾份調查來看,現在的中小學學生亂讀書、讀閑書的現象相當普遍,一些愛好文學的學生弄不清作品與讀物、寫手與作家的基本區別。中小學的語文教育偏於知識性,課內外的文學閱讀流於自然性,因為不夠對位,缺乏引導,使學生在這個打基礎的重要階段,就缺少對於寫作、對於文學的應有的認識與正確的理解,文學傳統的鏈條在這一初階的重要環節上就發生了不應有的斷裂。中小學的語文教育,如何走出八股化,具有創新性,在向學生教授文學基本常識的同時,教習好我們的文學傳統,使學生在人生成長初期階段打好必要的文學根基,是確實需要好好加以反省,認真加以改革的。

同樣不可忽視的,是社會的文學宣教工作。現在社會的文學宣教工作,實際上是由一些媒體來扮演的,如報紙、電視、網絡等。而媒體因為吸引眼球、魅惑大眾的自身利益所決定,把“娛樂”不由分說地放在第一位,這使它們不隻是向人們提供大量“娛樂化”的內容,還使它們把一切對象都做了一種“娛樂化”的處理,用“娛樂化”的方式傳播一切。因此,從這樣的媒體和媒體傳播那裏,人們看到的隻是一個充斥著奇聞逸事、奇談怪論的被“娛樂”所包裝、所加工的文學與文壇,一個嚴氣正性又豐繁多樣的實在的文學,一個活躍不羈又總體向上的真實的文壇,實際上被遮蔽了,被扭曲了。社會的文學宣教工作,如果就這樣仰仗這些媒體來完成,不隻真實的文學與文壇有被“娛樂化”的危險,而且人們的情趣也有滑向膚淺化、遊戲化的可能。這種明顯低俗的傾向與影響,隻會與我們本有的理想目標背道而馳。因此,把社會的文學宣教當成是培養人們閱讀能力、提高人們精神素質的重要手段,從而納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大工程之中,切實抓緊抓好,看來是刻不容緩,勢在必行。

白燁小傳

白燁,1975年畢業於陝西師大中文係並留校任教。1979年調至中國社會科學院下屬的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調至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曾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文學編輯室副主任、主任、總編輯助理,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文學理論研究會副會長。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