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當前新媒體對傳統出版的衝擊非常嚴重,縮小的“蛋糕”勢必引來更激烈的爭奪,科學出版觀如何定義這種激烈的出版業競爭?
賀聖遂:科學出版觀主張競爭有道,提倡可持續發展。
置身於市場經濟時代,任何企業都不可能抱著鐵飯碗過活,投入競爭有利於增強出版單位的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這裏的關鍵是要培養競爭的戰略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科學出版觀說到底也就是可持續發展的出版觀,它要求出版單位要有打造精品和塑造品牌的意識,在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之餘懂得“蓄水養魚”、“養鵝取蛋”。具體來說,人才隊伍建設以及產品培育是出版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人才隊伍建設是出版業獲得競爭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目前,國內出版業的人才總體狀況是“該博的不博,該專的不專”,表現為複合型出版人才和高技能專業人才匱乏,競爭優勢不明顯。無論是出版的專門人才,還是複合型人才,我們最要重視的是他們的從業熱情和精神。令我們的工作得到啟示和感悟的中外出版史上的那些先賢們,他們彪炳千秋的業績總是與其對文化的憧憬、傳播思想的熱情、淡泊名利的情操以及不惜犧牲個人利益的寬廣胸懷和高尚人格緊密相連,然後才有他們的才學識見和技藝的緊密結合,並對出版做出貢獻。商務印書館的張元濟先生是一位飽學之士,為了中華文化的傳承,他甘願為人做嫁衣,為近代中華文化的傳播和中國的現代化做出了非凡的功績;卓越的出版人鄒韜奮先生把自己的全部生命和一腔熱血都奉獻給了中國進步的出版事業;德國出版人、德國“彩虹”出版計劃的提出者、蘇爾坎普出版社的翁德爾澤是一位文學研究專家,為了使戰後處於迷茫中的德國民眾走出精神困境,毅然放棄自身專業,成就了德國思想文化事業的輝煌;蘭登書屋的創始人之一塞爾夫在寫作、演講、主持等方麵成就卓著,但是他不惜犧牲自己很多方麵的優勢和才華,甘心做一個出版人,從而成就了美國文壇上的許多著名作家和一家世界著名的出版社。出版是人類重要的思想文化活動,我們隻有不斷期待、重視和培養如上所說的具有那種氣概和襟懷的出版人才,才有希望實現中國出版的真正輝煌的未來。
一位優秀的出版人應該懂得處理作者與自身工作之間的關係。作者是“上帝”,出版者是“選民”,作者可以選我們,也可以不選我們。如果以為作者要看出版者的臉色,那就錯了。我最害怕編輯出去“吃請”,我希望他們能夠有機會“請吃”。“吃請”,一定是受人之托為人出書,而一般而言,這樣的書稿乏善可陳;“請吃”,是編輯自己花氣力為某一選題尋找到了最優秀的作者,是能寫出動人篇章的合適人選。其中,編輯的個人素質非常重要。一個優秀的編輯人員必須具有慧根、慧眼、慧才。所謂慧根就是敬仰文化,熱愛文化,有悟性。所謂慧眼就是有文化鑒別力,能從眾多的書稿中發現最有文化價值的書稿。所謂慧才,就是要有對書稿進行深加工的能力,要能夠完善作品,提升作品,並用完美的形式推出作品。其中慧根是最重要的。出版是一個非常需要激情、想象力、創造精神、個性化勞動的工作。出版人如果沒有崇高感、榮譽感和創造精神,就不可獲得真正的成功。複旦社在確立選題意向時,很多產品基本上都沒有蹤影,隻是專家們的一個構想。通過長期跟蹤、忠誠服務,優秀的編輯基於自身的業務素質,能夠幫助作者找到文化聚點,起到啟發、輔助和催生的作用。
產品是關係出版社能否持續發展的直接因素。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許多出版社把經濟效益作為追求的唯一目標,與之相應,過分追逐短期效益的行為也比比皆是。一般而言,中長線的產品雖然初期投入較大,但由於它比短期產品有更長久的生命力和市場影響力,因此,也更容易建立起品牌並實現更長久的經濟效益,而出版社也在開發中長線產品的過程中實現了可持續發展。我相信,優秀的文化產品一定有文化層麵的價值和穩固的讀者,同時也必定能體現經濟價值。隻是在文化產品產生的過程當中,出版社有義務把這個文化產品做得足夠精致,足夠好,並且有能力將這些文化產品介紹給需要的人。我們更主張在“常銷”產品的開發、投入、產出上多下工夫。出版社在“常銷”產品上發揮優勢,才是既競爭有道,又保證優勢並實現持續發展的正確策略。
科學出版觀重視現在的進步,更看重將來的發展;重視經濟效益,卻不把經濟效益作為追求的唯一目標,更看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和諧統一;重視當前效益,更注重長期效益與品牌建設。中國的經濟和文化已經全麵起飛,我們也衷心地希望中國出版業能早日走出低水平規模擴張的困境,走科學的、和諧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記者:您特別推崇俄羅斯出版人綏青的矢誌不移、獻身出版的感人故事,出版人的從業熱情和執著精神是推動出版業發展的原動力,能否結合親身體會談談您個人的出版觀?
賀聖遂:出版是繼薪傳火的事業,隻有那些對知識、思想和真理懷有摯情的人,才能適合這一事業。當然,出版人更可貴的品質是服務,為了將知識、思想和真理傳播久遠而甘心竭盡全力服務於那些發現、創造知識、思想和真理的優秀作者。俄羅斯的綏青是這樣的出版人,德國的翁德爾澤、美國蘭登書屋的塞爾夫、中國的巴金、韜奮也是這樣的出版人。這種精神是隨著出版的文化目的而產生的,這是出版的傳統,是古今中外的優秀出版人共有的一種品質和情懷。
當前,我們更需要推崇這樣的出版品質。社會正處於轉型過程中,經濟發展、物質進步與道德、精神的發展和進步不同步,出現了裂痕和危機。優秀出版人的立場和選擇,也許能夠使不平衡和矛盾狀況得到緩解,促進道德的進步、改變精神的貧乏。傳道、授業、解惑是教師的使命,同樣也應該體現在出版的宗旨上。社會需要一批具有文化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鍾情並執著於出版事業的優秀出版家,這是當前中國出版界需要關注和重視的問題。
賀聖遂小傳
賀聖遂,中共黨員,編審。1977年複旦大學中文係畢業後留校任教。1993年起從事出版工作,2000年出任複旦大學出版社社長。2009年複旦社完成轉企改製,擔任董事長、總編輯。他非常重視大學出版社為高校教學、科研服務的目標和宗旨,先後主持推出《中國思想史》、《中國文學史》、《中國人口史》等一批廣受國內矚目的高水平原創性學術專著,使複旦社成為聞名業內的學術著作出版機構。與此同時,複旦社的產業規模和經濟效益也不斷提升。賀聖遂重視出版理論研究,先後撰寫了60多篇論文在核心刊物上發表,其中3篇論文先後榮獲全國優秀出版科研論文獎。他的出版實踐和理論研究得到業界和學界的肯定。賀聖遂還兼任中國編輯學會副會長、中國大學出版社協會副理事長、上海出版工作者協會副主席、上海編輯學會會長;受聘擔任複旦大學中文係出版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複旦大學新聞學院、上海師範大學、上海理工大學編輯出版學專業兼職教授。曾獲韜奮出版獎、中國百名優秀出版企業家、中國出版政府獎優秀出版人物獎、中國大學出版社出版人物獎、上海出版人獎金獎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