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戲曲的基本價值取向和價值觀比較穩定,是弘揚社會核心價值的良好載體
藝術大家的產生和培養是不分地方院團還是全國院團的,地方院團也要把創作精品、培養大家作為曆史使命
要靜心發展文化,認真到生活中去求證、思考,才可能磨礪出一點真正的精品力作
娛樂節目可以存在,滿足不同觀眾的要求,但不能成為文化的主流和導向
要倡導、鼓勵作家藝術家靜下心來,研究每個時期的藝術家是怎麼創作的,而不是浮躁地隨波逐流
時代之問
地方院團也要成為“大家”的搖籃
作為有70多年曆史的藝術院團,作為毛澤東主席親自倡導成立的劇團,陝西戲曲研究院的曆史悠久,聲名顯赫。在陝西西安,老百姓都願意去陝西戲曲研究院看戲。因為這裏每天都有秦腔戲上演。“天天有秦腔”,看著過癮,農民工還有機會得到贈票,免費參觀秦腔博物館和陳列室;而一些熱愛戲曲的青年人也願意投身這裏學習藝術,因為這裏文藝、文化教育齊頭並進,是培養戲曲“梅花獎”演員的搖籃。新時期以來,這所院團已經培養出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演員8名,加上引進的2名,目前已擁有“梅花獎”演員10名。
作為當地戲劇界的重量級人物,現任陝西省戲劇家協會主席、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院長的陳彥謙遜儒雅,對培養戲曲人才、繁榮戲曲藝術、創作精品催生大家的思路獨特,方法不凡。在和他訪談的一天時間裏,陳彥介紹了自己的辦院思路和積極探索。
記者:陝西省戲曲研究院有著悠久曆史,當年毛主席為什麼倡導成立這個劇團?在70多年的漫長歲月中,培養了哪些人才,演出了哪些優秀劇目?
陳彥: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的前身是1938年在毛澤東的親自倡導下,由著名詩人柯仲平和著名戲劇家馬健翎於延安成立的陝甘寧邊區民眾劇團,喚起民眾,一致抗日,便是她孕育的初衷。進入這個隊伍的人,除少數有一技之長的民間藝人外,有的是走進邊區的知識分子,有的是奔向解放區的進步學生。在民眾劇團實踐現代戲以前,所謂的現代戲,是穿了傳統戲衣服,化了“老戲”妝,說古典韻白,套現實生活的“時新戲”。自民眾劇團用民族戲曲之“舊瓶”裝入“滾燙”的現實生活之“新酒”後,戲曲現代戲才逐漸步入用時裝和當下生活語言,演繹火熱的現實生活的創新軌道,先後誕生了《十二把鐮刀》、《中國魂》、《窮人恨》、《血淚仇》等“紅透陝甘寧”的優秀作品,發揮了“特殊戰場”的特殊效應。新中國成立後,民眾劇團移師西安,並在此基礎上組建了陝西省戲曲研究院。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是西北最大的藝術團體,下設秦腔團(一團)、青年團(二團)、眉戶碗碗腔團(三團)、小梅花秦腔團(四團)及藝術創作研究中心、演員演奏員培訓基地等機構,在各個曆史時期,都不斷湧現出備受觀眾愛戴、在全國頗有影響的藝術家,如李正敏、李應真、任哲中、李瑞芳等都是本劇種的代表人物。新時期以來,以李東橋、李梅為代表的一大批中青年藝術家迅速崛起,挑起了陝西戲曲的大梁。目前,全院共有榮獲中國戲劇“梅花獎”的演員10名,是我國擁有“梅花獎”演員最多的藝術團體之一。
70多年來,我院以秦腔、眉戶、碗碗腔等形式改編傳統戲、創作現代戲和新編曆史劇700多部,素有“西北秦腔最高學府”的美譽。現代戲《梁秋燕》、《杏花村》、《留下真情》、《臂塔園舞曲》、《好年好月》等,改編傳統戲《趙氏孤兒》、《遊西湖》、《金琬釵》和新編曆史戲《千古一帝》、《楊貴妃》等都備受歡迎,已經形成了具有相當輻射力和知名度的文化品牌,曾屢次出訪歐、美、亞和我國香港、台灣演出,足跡遍及數十個國家和地區。
近年來創演的一批優秀劇目,如大型現代戲《遲開的玫瑰》、《大樹西遷》和秦腔新編曆史劇《鳳鳴岐山》、《杜甫》、《大秦將軍》等,在西北乃至全國產生了廣泛影響。其中,《鳳鳴岐山》榮獲第九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杜甫》榮獲全國第十屆“五個一工程”獎;《大秦將軍》榮登第五屆中國秦腔節優秀劇目獎榜首。眉戶現代戲《遲開的玫瑰》至今演出已近700場,囊括了國家戲劇類的全部重大獎項,榮列2005—2006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榜首,2009年又榮獲國家文化部“優秀保留劇目大獎”。新編大型秦腔現代戲《大樹西遷》入選“2007—2008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優秀劇本”,先後奉調進京為共和國60大慶獻禮演出,赴上海參加第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赴廈門參加第十一屆中國戲劇節,榮獲“中國戲劇獎·優秀劇目獎”;2010年赴廣州參加第九屆中國藝術節,獲第十三屆“文華優秀劇目獎”,同年獲第三屆“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 榮獲2008—2009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 “十大精品劇目”第三名,實現了陝西第一大劇種——秦腔在該項大獎上零的突破。2007年推出的青春版秦腔曆史劇《楊門女將》,是戲曲人才隊伍建設的標誌性成果,至今已演出200餘場。2008年7月,《遲開的玫瑰》、《楊門女將》雙雙被國家文化部選調,赴京參加“2008北京奧運重大演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