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主張你們也逃課,也不做功課。功課是必須對付的,我當年也對付,否則畢不了業。我就想說明一點,就是在學校裏不要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功課上麵,一定要做自己的學習的主人。你為自己尋找一個合適的比例,如果功課比較吃力,用的時間就多一點,但是一定給自己劃出課外閱讀的時間。課外閱讀是你的心靈成長的空間,不能沒有這樣的空間。課外時間越是有限,你就越要選擇好的讀物,趁年輕讀一批經典,打下一個好的基礎。在座有很多年輕人,讀書的品位很重要,這個品位是在青年時代形成的,一定要有一個好的起點,一個高的起點。
讀什麼書非常重要,書籍會對人發生潛移默化的作用。你總去讀那些平庸的書,你很可能就會成為一個平庸的人。你去讀偉大的書,你當然不一定成為偉大的人,但是你心裏有了那些偉大的東西,有了目標了,你起碼就會有比較高的追求。一個人在精神上成長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和他吸收什麼樣的精神營養密切相關,精神食物決定了他在精神上生長的高度和強度,所以我讚同這樣的說法: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精神發育史。
那麼有的人就說了,既然這樣的話,周老師你給我們推薦幾本書吧。我覺得為難,其實是很難推薦的。要說一個人真正適合於他的書,哪怕是經典著作,哪些經典名著是適合於他讀的,是因人而異的。每個人能力的性質、興趣的方向是不一樣的,喜歡的書也一定是不一樣的。閱讀是一個人的精神生活,一定要和他的精神生活融合在一起,才會愉快,才有效果,所以必須自己來選擇適合於自己的書。我強調要堅持一點,就是去讀那些對於你來說最好的書,你讀了以後真正感到精神上的愉悅和提高,感到是自我發現。對於你來說,這是唯一的標準。當然可能會有一個模糊的階段,一段時間裏沒有找到,這沒關係,隻要你給自己確立了這個標準,不去讀平庸的書,我相信你一定會找到適合於你的好書的。一個真正愛讀書的人,最後都一定會有自己所鍾愛的作家,一定會有自己的書單。
我提倡讀好書,讀經典著作,我覺得當前情況下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不要被這個圖書市場拖著走,不要被它支配。現在每年出版的書有幾十萬種,太多了,我敢說其中大部分是平庸之作,甚至是垃圾,是不值得讀的,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人必須懂得拒絕和排除,才能真正成為一個閱讀者。
有時候我想一想就覺得奇怪,我們去買別的商品的時候,都很在乎性價比,就是它的價格和質量是不是相稱,可是在圖書市場上,人們往往不在乎性價比。
一本書的定價基本上是根據厚薄來決定的,同樣厚薄的書,不管裏麵裝的是金子還是垃圾,價格是差不多的。你用本來可以買金子的錢去買垃圾,這不是太奇怪了嗎?至於你把生命消耗在垃圾上麵,那種損失就更不是錢能夠衡量的了。我希望大家在買書時也講究性價比,去買那些好書。
還有一個現象也很可笑,一段時間裏大家都讀同一本書,談論同一本書,跟著媒體的暢銷書榜跑。我覺得那很傻,那不是在閱讀,是在消費,而且這個消費是被人操縱的。暢銷書大多是炒作出來的,往往是出版商和媒體合謀,發動宣傳攻勢。還有所謂打榜,有的書在暢銷榜上名列前茅,是打榜打成的。一開始我不懂,後來出版商告訴我,打榜就是他們自己買回來,寧可暫時損失一點錢,但是上了榜可以賺回來更多。前不久有一本書《求醫不如求己》火爆,好像賣了兩三百萬冊,做這本書的書商很坦率,他說他自己也不看,才不信那一套呢,出這種書就是為了賺大錢。那麼,你們爭先恐後去買,是不是很傻?
我不否認暢銷書裏麵也可能有比較好的,本來是一本好書,經過炒作暢銷了,也會有這種情況,但多數是快餐,大銷一陣,然後就沒人過問了。總之,不管那本書暢銷不暢銷,你要自己做判斷,自己選擇要讀的書。
我的書也有暢銷的,但大部分是長銷書,基本上沒有炒作。到現在為止,我銷量最大的一本書是《妞妞——一個父親的劄記》,加上盜版應該超過一百萬冊了吧,一開始隻印了一萬,賣完了再加印一萬,是這樣累計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