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附:影視藝術論(2)(3 / 3)

這種畫麵效果已經不僅僅是一種美術上的技術性追求,而是一種思想傾向性了。

電影是聲畫同步的。因此,畫麵效果和聲音效果在電影中是不可分離的一個事物的一體兩麵。默片時期電影是純視覺藝術,組成電影的基本元素隻有人、物、景、光、色等五種,隨著攝像機連續拍攝及鏡頭自由、靈活的轉換、組合,電影在視覺上的效果變得極為豐富,但是這種豐富沒有聲音的加入依然是遺憾的,默片時代電影不得不用大量的短鏡頭表現聲源畫麵,如火車啟動時汽笛上冒出蒸氣,給人以鳴笛之感,這是一種從視覺形象中痛感到的“無聲之聲”。聲音的加入,不僅僅使鏡頭變得簡潔了,默片時代需要一係列鏡頭交待的情節由於有了語言,隻要人物開口說話就可以了,因而聲音的加入對畫麵是一個解放,它解放了畫麵的交待功能,而讓畫麵更純粹地集中於自身美學效果,默片時期的電影可能需要1600個鏡頭,而如今的電影多數隻有當初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鏡頭;但是同時聲音的加入也限製了畫麵,例如人物的對白,畫麵必須等待人物把對白說完,插曲音樂也必須保持自己的完整,某些電影中我們會發現音樂的拖踏使影片節奏變慢了,鏡頭不得不靜止地等待,這是畫麵必須適應聲音的時間流程的結果,有人統計,有聲電影的鏡頭比無聲電影的鏡頭長了三背左右。

電影中的聲音效果,從要素上講最重要的是人物對白,但是,反過來看,過分依賴人物對白的電影卻一定不是好電影。電影不僅僅是語言的藝術,這是電影和文學不同的地方,電影有它的文學性,比如人物對白中的語言藝術(另外也包括電影在敘述、描寫、結構等方麵對文學性手段的應用),但是電影更多的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它有更多的藝術手段可以調用,比如人、物、景、光、色等畫麵要素的充分發揮,它可以綜合音樂、舞蹈、繪畫甚至建築等等所有藝術的手段。從聲效來看,音樂的應用、聲響的應用等等和人物的對白一樣不可或缺。正是如此,電影才具有了重新再現偉大的自然,複現其偉大的多彩的顏色,還原其複雜的精妙的聲響的能力。

二、電影追求聲畫效果,而這效果的達成,其基本的手段是電影敘述。電影敘述,是電影把人物安置到一定的環境中,讓他們發生各種各樣的關係中實現自己的性格和命運的手段。電影敘述時間和故事時間不一定同一,比如,加拿大導演弗拉哈迪在1920-1922年拍攝的影片《北方的那努克》,裏麵有一個愛基斯摩人那努克狩獵海豹的著名場麵,該場麵是用長鏡頭拍攝的,弗拉哈迪把那努克如何在冰窟窿裏發現獵物,又如何與海豹做生死之鬥的真實場景連續不斷地拍攝了下來,這個鏡頭足足用了20分鍾,這個20分鍾的電影敘述時間就故事時間,1948年希區柯克隻用了10鏡頭,拍攝了影片《繩索》,每個鏡頭暢達一本膠片,在《繩索》中敘事時間幾乎和故事時間一致,但是,在另外一些影片中,敘述時間和故事時間是不一致的,例如愛森斯坦的《戰將波將金號》,其中的“奧德薩階梯”鏡頭用了5分30秒,而這5分30秒是通過139個鏡頭組接而成的,《戰將波將金號》的敘述時間和故事時間就有很大的錯位,某個明顯在故事時間中比較短的段落被導演在敘述時間中拉長了,相應的另一些在故事時間中比較長的在敘述時間中變短了。電影敘述次序和故事發生的次序也不一定同一,如薩利·曼克的《低俗小說》,該電影在數個時間區段間有意徘徊著,其敘述的順序和故事順序是不統一的,其中有大量的倒敘、閃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