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拿得起也要放得下(1 / 1)

英國著名作家彌爾頓曾經說過:“心靈有它自己的地盤,在那裏可以把地獄變成天堂,也可以把天堂變成地獄。”人的一生總是一波三折、七災八難,瑣事煩事事事甩不開,但若能保持一顆平常心,則會生得快樂,活得瀟灑。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常常是難以預料的,正如成功和失敗常常相伴一樣,煩惱和快樂也是一對孿生姐妹。人的一生,又好比是簇簇繁花,既有紅火耀眼之時,也有暗淡蕭條之日。麵對這些成功和失敗,煩惱和快樂,耀眼和蕭條時,你是否很難承受這其中的巨大落差。

麵對這些,有些人卻能夠做到寵辱不驚,能夠做到“拿得起,放得下”。“拿得起”往往很容易,但是“放得下”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好。在這裏,“放得下”指的就是一種良好的心態,是不管外界發生任何事情,自己仍能夠擁有一顆平常心;是“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的自信姿態;是“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悠然自得……

有一個青年背著一個大包裹,千裏迢迢跑來找無際大師。他痛苦地說:“大師,我是那樣的孤獨、痛苦、寂寞,長期的跋涉讓我疲倦到了極點。我的鞋子破了,荊棘刺破了我的腳;手也受傷了,流血不止……可為什麼我還是不能找到心中的太陽?不能找到快樂和幸福呢?”

大師問青年說:“你的包裹中裝的什麼?”

青年回答:“是一些對我很重要的東西。它們是我每一次跌倒時的痛苦,每一次受傷後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時的煩惱……靠著它們的支撐,我才能走到您這兒來。”

無際大師聽後,把青年帶到一條河邊,並與他一同坐船過了河。上岸後,大師對青年說:“你扛了船趕路吧。”青年很驚訝地問道:“船那麼沉,我怎麼能扛得動呢?”

大師微笑著對青年說:“是的,你扛不動。你要明白,過河時,船是有用的。但過了河,我們就要放下船趕路。否則,它會變成我們的包袱。”

聽罷此話,青年豁然。

其實,人生的道路上,放下就是一味開心果,一粒解煩丹,一道歡喜禪。如果你的內心不會被現實的種種所束縛,不為各種各樣的欲望所拘禁,定會體味到輕鬆,感受到快樂。

隻是,現實中,我們“放不下”的事情太多了!功名利祿、金銀財富、憂愁苦悶等在我們的心中占據了太大的位置,以至於我們每天都被這些事情所困擾,心事不斷,愁腸百結。

菲爾德是19世紀中葉一個非常著名的實業家,有一次,他率領工程人員,準備用海底電纜把“歐美兩個大陸連接起來”。當這一偉大的工程實施成功之後,他霎時成為全美國最受尊敬的人,並且被譽為“兩個世界的統治者”。

盛大的接通典禮開始了,人們紛紛把他推向主席台前,可這時,剛接通的電纜傳送信號突然中斷了。霎時,人們的歡呼聲變為了憤怒的狂濤,那一刻,所有的人都罵他是“騙子”、“白癡”等。這時,菲爾德對這些毀譽隻是微微一笑,並沒有解釋什麼。

在接下來的6年時間裏,不管外界對他如何誹謗,他依舊不做任何解釋,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研究電纜上麵。6年之後,他終於通過海底電纜架起了歐美大陸之橋。在這一次的慶典晚會上,他又一次成為最受尊敬的人。麵對這一切,他隻是微微一笑,站在人群中觀看。

這才是智者的姿態:平和樂觀,拿得起,放得下。也正是這種平和的心態,使他在遭受失敗之後,依然堅持不懈地為自己的事業奮鬥,並最終取得了成功。麵對其間的尊重和謾罵,他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拿得起,放得下。

其實,平常心,實不平常。無論處在哪種環境之下,都能夠“拿得起,放得下”,擁有一顆平常心的人,才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就如同孔子所讚美的,不是個聖人,也是個賢人。隻要我們努力,用平常心麵對紛雜的世事和漫長的人生,就一定能夠以平常心麵對生活的種種考驗。

生活中的心理智慧

因為放不下太多“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憂愁,宋朝著名女詞人過早地離開了人世;因為放不下耀眼的功名利祿,於是甘願一生追逐,結果隻剩下身心疲憊……生活中,智者的哲學告訴我們“拿得起也要放得下”,這才是生命的強者。

1.不和別人攀比

不要一味地要求自己十全十美,也不要發現自己不如別人優秀出色時就開始自卑、傷心。應該用自己的標準來衡量自己,任何時候都要隻跟自己比,不要盲目地去追逐別人的眼光。如此,才能感受到生命中的輕鬆和快樂。

2.學會放棄

放棄並不是懦弱,它是一種勇氣,是一種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勇氣。放棄了一個無法實現的理想,可能會促進一個新生命的誕生。有時候似乎是在放棄,其實也是一種堅持。因此我們應該學會在堅持中放棄,在放棄中堅持。記住,拿得起,放得下,放棄也是一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