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關於民間意識形態與和諧社會(2 / 2)

政治意識形態是強勢的,民間意識形態和知識分子意識形態是弱勢的;故民間意識形態隻有懾服於現實,知識分子意識形態隻有沉默無聲。能利用則利用,不能利用則打壓,此種獨教式的政治意識形態,在“文革”時期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民生訴求,於是成為大逆不道之事。

知識分子作為社會良心的角色責任,於是被明哲保身所抵消。

但這等政治意識形態,不是起碼的科學的意識形態。

因而是不可能持久的。

所以後來發生了“四·五”運動。

民間意識形態和知識分子意識形態都被專製的意識形態逼得走投無路了。完全喪失意識自由的空間不符合人性。民生問題不僅是吃飯和生存的問題,還是意識的生死有無問題。

“四人幫”任意地壓迫人性,那麼他們的覆滅遂成必然。

曆史的教訓,值得政治人士們注意。

中國目前的意識形態現狀乃是——電台、電視台、某些報刊,仍由政治意識形態牢牢掌控。

知識分子的意識聲音,在出版方麵還具有一定傳播空間。標準時鬆時緊,空間忽大忽小。

而民間意識形態,則將網絡當成了“根據地”。這“根據地”如“星星之火”,每抓住機會,形成一下“燎原之勢”。一下而已,一下又一下,“燎”一下即自行熄滅,卻一下比一下聲勢強大,不可小覷。

所以依我看來,目前之中國,似乎正形成著“三足鼎立”的意識形態局麵。大幕已然拉開,“演義”還在後頭。

政治意識形態仍是最強勢的意識形態。但分明的,已淡化了絕對權威,再難以獨步天下了。

知識分子意識形態,總體上並不能獲得民間的信任。這乃因為,知識分子這個群體,由於經常表現出投機性、諂媚性,每每沽名釣譽的趨功近利性,在品質方麵已被民間打了低分。對於中國知識分子們,這自然是可悲的。但一個事實乃是,某些知識分子正開始重拾良知責任,發揮著促進社會進步的正麵作用。

而民間意識形態,雖然仿佛有了“根據地”,但得來太易,也就不知普遍珍惜,往往其聲蕪雜,宣泄多於理性,嘩眾取寵的表演多於發乎內心的表達。但畢竟的,有時真的伸張了正義。

總體上看,民間意識形態所表達的,基本上還是“草根”之聲,而非公民之聲。

哪一天“草根”階層自覺到自己們是公民了,隨之明了公民與社會的權利關係與義務關係了——那麼民間意識形態在品質上就“飛躍”了,而政治意識形態,則就不但會留意傾聽,而且要持敬畏的態度了。

於是,中國社會之深層和諧,將會有望在相互製約中達成……

2010年11月於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