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例釋下5
狼牙湯方
《金匱要略》治婦人陰中瘡蝕爛。
狼牙三兩。
上一味,以水四升,煮取半升,以綿纏筋如繭,絞湯瀝陰中,日四五遍。
【案】狼牙,《本經》主疥瘙,惡瘍瘡痔,去白蟲,陰中瘡爛,蟯蟲所生,故此主之。《外台》治寸白諸蟲方,用狼牙五兩,搗末,蜜丸麻子大,隔宿不食,明旦以漿水下一合,服盡即差。是狼牙湯功專殺蟲,可湯可丸也。《千金》以狼牙三兩,配水五升,煮取一升,洗、治陰中癢入骨。
統治癰疽方
顧世澄《瘍醫大全》稱此為張仲景統治癰疽方,姑錄之。
金銀花二兩當歸蒲公英甘草各一兩乳香(去油) 黃芩各一錢。
上以水五碗,煎一碗,調乳香末,服之。
【案】此方疑非仲景所為,與他經方不相類,水用碗量,亦非古法,未詳顧氏所本。
蜜煎導方
《傷寒論》《玉函經》治津液內竭,大便硬。
蜜七合,內銅器中,微火煎,候凝如飴狀,勿令焦,俟可丸,乘熱撚作挺,令頭銳,大如指許,長二寸許,候冷即硬,內穀道中,以手急抱,少頃,即通也。欲大便時,乃去之。從《綱目·三十九》參訂。
豬膽導方
《傷寒論》《玉函經》
大豬膽一枚,瀉汁,和醋少許,以灌穀道中,如一食頃,當大便,出宿食惡物。
【案】陳藏器法,以葦筒著膽,縛一頭,由下部入三寸,灌之入腹立下。梅師以蜜一斤和豬膽一枚,作如蜜煎法,納下部,治肛門生瘡腫縮。又以此方,治熱病,蟲上下,煎沸服,蟲去出。《拾遺》以此方加薑汁,灌下部,令醋氣上至咽喉乃止,當下五色惡物及蟲。
雄黃散方
《金匱要略》散字從東洋本治狐惑,蝕於肛外。
雄黃一味,為末,筒瓦二枚合之燒,向肛熏之。
【案】《千金》以雄黃三片,稍置瓦瓶中,炭火燒,向肛熏之,並服湯也。義似較明。
小兒疳蟲蝕齒方
《金匱要略》
雄黃葶藶等分。
上二味,末之,取臘月豬脂鎔,以槐枝綿裹頭四五枚,點藥烙之。
治陰汗方
三書無,今據《本草綱目》補。
沒食子燒灰,先以湯洗了,布裹灰撲之,甚良。
【案】此方三書皆無。《本草綱目·三十五》無食子發明下引唐·李珣說,張仲景用治陰汗雲雲,當是《金匱》逸文。沒食子治陰汗,亦見馬誌,蓋苦溫殺疳,收濕之品。
食蟹中毒治之又方
《金匱要略》
冬瓜汁飲三《千金》三作二升,食冬瓜亦可。
【案】《別錄》冬瓜甘微寒,主小腹水脹,利小便,止渴。陶宏景雲:搗汁服,止消渴煩悶,解毒。《孟詵食療》,治積熱消渴。《千金》又以治小兒渴利,兵部手集,治水病危急皆取此。而不言煮食,似用生者。《子母秘錄》治嬰孩寒熱。《袖珍方》治痔瘡腫痛,亦皆取此。而一則炮熟絞汁,一則煎湯洗,則皆用熟者。此經不言煮,當是生瓜也。蟹性已寒,而以甘寒之物解其毒,未詳其義,當是去中蟹毒後,煩悶脹渴之症,使其從小便出耳。非必專主蟹毒。
食蟹中毒治之方
《金匱要略》亦治凡蟹未經霜者多毒,亦治諸肴饌中毒。
紫蘇煮汁,飲二三升《綱目·卷十四》作飲二升。子各本作紫蘇義複非也,今從《綱目·卷十四》正搗飲之,亦良。《綱目》搗作煮,是用熟子也。
【案】《別錄》紫蘇辛溫,下氣除寒中,其子尤良。甄權雲:殺一切魚肉毒,並與此合。蟹之毒,亦令人寒中,且魚屬也。《肘後》以治傷寒氣喘不止。《永類鈐方》以傅傷損,血出不止,令無膿及痕。除寒之引申義也。又以治卒啘不止,及霍亂脹滿,未得吐下,用生者,搗汁飲佳;幹者,煮汁,亦可除寒殺毒,合用之引申義也。經用蘇者,惟半夏厚樸湯,治咽中如有炙肉與此症,要之,皆為下氣之用。蘇之類甚多,香薷曰石蘇,爵床曰香蘇,荊芥曰假蘇,胡薄荷曰海蘇,龍腦薄荷曰雞蘇,亦曰水蘇,薺寧曰臭蘇,而荏曰白蘇,此桂荏曰紫蘇,亦曰赤蘇,皆取柔蘇為義,蓋氣逆則堅,順則柔,此下氣之藥,所以多稱蘇也。《說文》蘇杷取禾若也。段氏雲:禾若散亂,杷而取之。禮樂記注蘇更,息曰蘇玉篇,蘇,息也,死而更生也。取樂記注為說,是蘇穌同為亂而複治也。人死則氣亂,蘇則複治,同一義也。據玉篇知穌即甦①字。凡蘇皆治亂之藥,故恒於霍亂為宜,食蟹中毒,亦霍亂之類也。
注:
①甦:即蘇。
食苦瓠中毒治之方
《金匱要略》
黍穰煮汁,數服之解。
【案】此治中苦瓠毒之專方。《風俗通》雲。燒穰可以殺瓠,或曰蓄瓠之家不燒穰,種瓜之家不焚漆,物性相畏也,皆但言穰不言黍穰。《千金》治婦人妊娠尿血,以黍穰燒灰,酒服方寸匕,日三。蓋苦瓠善利人,黍穰性必收澀,故主之。治尿血與之同意,亦止之也。
屍獗脈動而無氣氣閉不通故靜而死也治之方
《金匱要略》
鬄取左角發方寸,燒末,酒和,灌,令入喉,立起。
【案】此可名發灰湯。本《素問·繆刺篇》為之也。彼文雲:邪客於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之絡,此五絡者,會於耳中,上絡左角。五絡俱竭,令人身脈皆動,而形無知也,其狀如屍,或曰屍厥。以竹管吹其兩耳,鬄其左角之發方一寸,燔,治飲。以美酒一杯,不能飲者,灌之立已。注左角發,是五絡血之餘,酒者,所以行藥。鬄又炎上,而內走於心,心主脈故也,是此方之義也。凡用發之方,雖不必盡在左角,要皆取此,以發之利血脈則同。故凡血脈不利,以致小便難者,並能治之。下膏發煎、滑石白魚散及《綱目》引葵子茯苓散雲:若轉胞者,加亂發是也。凡血脈不利,以致大便難者,亦治之。如《傷寒·陽明篇》之用膏發煎是也。凡血脈不利,以致難產者,亦治之。如《本事方》開骨散方是也。蓋見症雖殊,其為血脈不利則一,是發灰湯,乃利血脈之專方。
豬膏發煎方
《金匱要略》治諸黃及婦人陰吹。
豬膏半斤亂發如雞子大三枚。
上二味,和膏中煎之,發消藥成,分再服。病從小便出。治陰吹,以膏發煎老,捏作指大一條,內入穀道中。
【案】此為風勝血燥之專方。燥屎填滿腸中者宜之。《千金》曰:史脫家婢病黃,服此,胃中燥屎下,便差,神驗。《外台》引《近效》曰:男子、女人黃疸,醫治不愈,身目悉黃,飲食不消,胃脹,熱生黃衣,蓋胃中有燥屎,使病爾以成。煎豬膏一小升,溫服,日三,燥屎下去乃愈。脹熱者,風所致也,故有燥屎,陰吹亦由風勝血燥,故亦有燥屎也。其成燥屎者,以有食。故《外台》於黃疸雲:飲食不消。《脈經》於陰吹雲:喜噫吞酸,皆食傷屎燥之由也。惟有燥屎塞腸,故氣不通於腸,而從前陰溢出,為如吹之聲。二病形殊因同,故治法同,於此可悟經方之用法。《千金》有治鼠瘺瘰鬁五白散方,以此方為本,塗之神驗。亦取潤利血脈之義之引申,水兒燕口瘡同。
滑石白魚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