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胃的一般常識(2 / 2)

2.化學消化  是與機械加工同時進行的。化學性消化是由胃分泌的胃液完成的,胃液中含有鹽酸、蛋白酶、黏液等,其中鹽酸的作用最為重要,它能使胃內保持酸性環境,並激活胃蛋白酶原變成胃蛋白酶,分解食物中的大分子蛋白質,為小腸的進一步分解和吸收做好準備。胃液分泌受神經和體液因素的雙重調控。其實在你進食前,聞到食物的香味時,感官信號傳入中樞,再通過支配胃的傳出神經,便開始促使胃的分泌與運動;當食物在口腔內咀嚼時,刺激味覺反射性地促使胃的分泌更多;當食物入胃直接刺激胃壁時,胃的分泌細胞進一步大量分泌胃液。可見,胃在提高人的食欲中起重要作用,所以人們把“食欲不佳”叫“胃口不好”。當神經和體液的調節機製受到幹擾破壞時,就可引起胃的活動與分泌失調,出現病理症狀。

胃為什麼不會消化掉自身

我們知道,胃酸是一種腐蝕性很強的酸,其濃度足可以把金屬鋅溶化掉。既然胃的消化能力這麼強,為什麼不會消化掉自身呢?

1.胃壁在分泌鹽酸以後,鹽酸由於受到胃黏膜表麵上皮細胞的阻擋,它不會倒流,也就不會腐蝕胃壁。如果上皮細胞遭到破壞,黏膜會分泌黏液,對鹽酸有一定的緩衝作用,也能防止黏附在胃黏膜表麵的鹽酸進入內部。胃黏膜還可使上皮細胞不停地進行代謝更新,阻止胃蛋白酶吸附在黏膜上,達到保護胃壁的目的。

2.人的胃黏膜細胞,每分鍾大約要脫落50萬個,3天之內可以全部更新,這樣強的再生能力,使消化液對胃壁造成的暫時損傷得以彌補。

所以,在正常的條件下,胃不能自己消化自己。但如果胃內產生的胃酸過多,或者受到幽門螺杆菌的感染,損傷了胃壁,胃就會開始消化自己,腐蝕掉胃黏膜,就形成了我們常說的胃潰瘍。

胃是人體“第二張臉”

胃是人體的消化器官之首。誰都想有一張好看的臉,健康人的臉,麵色紅潤,富有彈性。但是,一旦人的胃不好,那張臉就會變得灰暗無光、麵黃肌瘦,而且還會影響您的情緒,使您煩躁不安、憂慮重重。所以,胃又被稱為“人的第二張臉”。

當人的精神愉快時,胃的功能發揮正常,吃得香、消化好。一旦人的精神壓抑、情緒低落,也會因此不思飲食,勉強吃點又覺脹滿難受,時間長了,還會出現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疾病。

有些人喜歡飲酒、吸煙、喝咖啡,不按時吃飯、在餐桌上狼吞虎咽、經常暴飲暴食。當他們盡情抒發豪情的時候,胃的抗議就紛至遝來了:胃痛、嘔吐、嘔血、噯酸……

“胃炎生百病”。一旦患了胃炎,就會引起消化吸收障礙,導致營養不足,身體虛弱。同時還常常引起眩暈頭痛、失眠多夢、容易疲勞、四肢無力、性功能低下、心動過速或過緩、血壓上升或下降等多係統多髒器病理現象。這種情況下,您自然是愁腸百結,臉色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