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慢性胃炎的綜合治療5(2 / 3)

3.穴位注射  選膈俞、肝俞、脾俞、胃俞、足三裏或上巨虛等穴,用胎盤組織液或黃芪注射液、維生素B1、維生素B12等注射液,每次選用2~3穴,每穴注入1毫升,隔日1次,穴位交替運用,30次為1個療程;或不計療程,經常進行治療。

4.埋線療法  用中脘、胃俞;建裏、脾俞;梁門、足三裏(單側)三組穴依次選用。每月埋線1次,3~4次為1個療程,治療期間可停用針灸和藥物。如首次埋線,疼痛明顯時,可配合少量藥物,逐漸減到不用藥物。

怎樣用氣功治療慢性胃炎

1.功法  ①練功姿式。端坐,口眼微閉,含胸撥背,鬆肩墜肘,鬆靜自然。下頜微收,舌抵上齶,掌置膝上,鼻吸鼻呼。②呼吸。自然呼吸3次後,開始腹式呼吸。不必閉氣。③意念。依次放鬆身體各部,重複3次。④貫氣。意想自然真氣與體內真氣皆從百會而入。按下列路線貫入體內:百會→天突→兩側氣戶→下丹田→會陰→湧泉;百會→(經體內中軸)→會陰→(經兩腿內側)→湧泉;百會→大椎→脊中→命門→腎俞→環跳→(經兩大腿外側)→湧泉。⑤收功。貫氣完畢,意念下丹田, 10~15分鍾。深腹式呼吸3次。慢慢睜開雙眼,兩手搓麵數次。

2.注意事項  ①慢性胃炎一般可分淺表性、萎縮性、肥厚性三種,無論哪型,皆可選擇本法。②本法宜早、中、晚練習,但不宜空腹或飽食後進行。③本法鍛煉一段時間後,可出現胃脘部脹麻、熱感和跳動,此為正常現象。④本法貫氣時,若無氣感,可意念貫氣。時間一久,自然經絡打通,周身溫暖,產生氣感。

(四)慢性淺表性胃炎的治療

慢性淺表性胃炎有哪些治療方法

慢性淺表性胃炎經治療大部分可以治愈。如不積極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容易形成潰瘍,有的可以發展成萎縮性胃炎,但一般不會發生癌變。慢性淺表性胃炎要采取症狀性治療,如保護胃黏膜,減少胃酸分泌,促進胃腸蠕動,抑製幽門螺杆菌感染等。

1.消除病因  祛除致病因素是治療和預防慢性淺表性胃炎的上策。故應避免精神緊張,戒煙,適量限製飲酒,盡量不服用對胃有刺激的藥物,積極治療慢性扁桃體炎、副鼻竇炎、齲齒及咽喉部感染灶。

2.藥物治療  疼痛發作時可用阿托品、溴丙胺太林(普魯本辛)、顛茄合劑等。胃酸增高如疣狀胃炎可用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氫氧化鋁胺等。胃黏膜活檢發現幽門螺杆菌者加服抗生素,如呋喃唑酮、卡那黴素、新黴素等。針對胃酸較高者:可給予H2受體阻滯藥,西咪替丁(泰胃美)、雷尼替丁及法莫替丁等,或質子泵抑製藥,如奧美拉唑;針對低酸或胃酸正常者:給藥應以胃黏膜保護藥為主,如硫糖鋁,或膠體鉍劑等,目前國外已有米索前列醇、替普瑞酮等新的胃黏膜保護劑應用於臨床,可以適當選擇應用。對幽門螺杆菌相關性胃炎,應積極清除幽門螺杆菌,常用抗生素或膠體鉍劑,其中膠體鉍劑連服4周,對幽門螺杆菌的清除,常可取得滿意效果,如德諾。以上藥物的劑量及用法,須遵醫囑。猴頭菌片含多糖、多肽類物質可以應用,膽汁反流明顯者可用嗎丁啉以增強胃竇部蠕動,減少膽汁反流。考來烯胺(消膽胺)、硫糖鋁可與膽汁酸結合、減輕症狀。缺鐵性貧血患者可口服硫酸亞鐵或肌注右旋糖酐鐵。

3.手術治療  慢性萎縮性胃炎伴重度異型增生在目前多認為係癌前病變應考慮手術治療。

4.飲食療法  飲食療法是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的基礎。飲食應節製,定時定量,食物應易消化且富有營養。避免刺激性食物及飲料;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飲食宜清淡,有規律、定時定量,避免過酸、過辣、生冷及粗糙食物。

5.對症治療  應避免盲目用藥和不合理用藥,應根據不同臨床表現而適當選擇治療藥物。

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如何藥物治療

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藥物治療大體可分為兩類:保護胃黏膜的藥物及消除損害胃黏膜因素的藥物。

1.保護胃黏膜的藥物  ①生胃酮:能增強胃黏膜黏液的分泌,延長胃上皮細胞壽命及輕度抑製胃蛋白酶的活力,故能保護胃黏膜不受膽汁損傷,避免H+反擴散。用法:100毫克,3次/日,2周後改為50毫克,3次/日,餐前半小時服,4~5周為一療程。副作用有水鈉瀦留,故宜同時服用氫氯噻嗪和鉀鹽。②硫糖鋁:該藥能與胃蛋白酶絡合,抑製該酶分解蛋白質,並能與胃黏膜蛋白質絡合成保護膜,阻止胃酸、胃蛋白酶和膽汁酸的滲透、侵蝕。此外,本藥亦能促進胃黏膜細胞的新陳代謝。用法:1.0克,3~4次/日。③麥滋林-S顆粒:該藥參與促進組織修複以達到治療目的。用法:670毫克,3次/日。④胃炎幹糖漿:該藥主要由硫酸慶大黴素、鹽酸普魯卡因、維生素B12等成分組成。具有消炎、止痛、促進胃黏膜修複等作用。用法:5克,3次/日。⑤思密達:該藥對細菌和病毒有很強的固定能力,對消化道黏膜具有很強的覆蓋能力。通過與黏液的作用可提高消化道黏膜膠質的韌性,以對抗各種攻擊因子。用法:3克,3次/日。⑥其他:維酶素2~4片,3次/日口服;胃膜素2~3克,3次/日口服;氫氧化鋁膠10毫克,3次/日口服;蓋胃平4片,3次/日口服;前列腺素E 250~150毫克,3次/日口服等。均可起到保護和改善胃黏膜的作用。

2.消除胃黏膜損害因素的藥物  ①控製幽門螺杆菌感染:幽門螺杆菌與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活動性胃炎關係密切,殺滅幽門螺杆菌的藥物有利於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體外試驗幽門螺杆菌對青黴素、氨基苷類、四環素類、頭孢菌素類、大環內酯類、硝基咪唑類、呋喃類及鉍劑敏感。故臨床常選用以下藥物:三鉀二枸櫞酸鉍鹽(TDB)120毫克,每日4次,4周為一療程;阿莫西林1.5克,每日2次,連服8天,改為1.0克,每日2次,再連服28天;呋喃唑酮0.1克,每日3次,連續服用2~4周;甲硝唑0.4克,每日3次口服,連服14天為一療程;瑞貝克口服每次80毫克,每日2次,連服3~4周為一療程。此外,還可以通過聯合用藥加強清除幽門螺杆菌的效果。②胃壁細胞受體拮抗藥:組織胺H2受體、胃泌素受體和乙酰膽堿受體拮抗藥,均能減少胃酸分泌而用於治療胃炎,尤其對於高胃酸者尤為適宜。臨床常用的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丙穀胺、阿托品、溴丙胺太林等也可用於本病。呱侖西平能選擇性抑製胃酸分泌而對心率、瞳孔、前列腺素及胃腸蠕動均無明顯影響。用法:50毫克,每日2次。奧美拉唑為質子泵阻滯藥,亦可抑製胃酸分泌。③控製和改善膽汁反流的藥物:幽門功能紊亂,膽汁反流破壞胃黏膜屏障致胃炎,故可用甲氧氯普胺、舒必利(止嘔靈)、多潘立酮(嗎丁啉)、西沙比利及考來烯胺(消膽胺)等治療,此類藥物均有促進胃排空、防止反流的作用。具體用法:甲氧氯普胺10毫克,每日3次;舒必利50~100毫克,每日3次;多潘立酮10~20毫克,每日3~4次;西沙比利5~10毫克,每日2至3次;考來烯胺3~4克,每日4次。④抗胃蛋白酶藥物:硫化多糖能與胃蛋白酶結合而使之滅活,避免胃黏膜受損,常用者有硫糖鋁、硫酸軟骨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