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慢性胃炎的調養2
(二)飲食保健
慢性胃炎的飲食治療原則有哪些
1.飲食有節 要“不欲極饑而食,食不可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可過多”。若飲食過量,或暴飲暴食,勢必加重腸胃負擔,在慢性胃黏膜炎性變化的基礎上,胃的功能更易受到損害,使病情加重。
2.搭配合理 要注意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如雞蛋、牛奶、肉類、魚類、豆製品以及綠葉蔬菜,以增加蛋白質與維生素的攝入,這樣更有利於胃黏膜的恢複。要根據病況搭配飲食,如果病人胃酸過少,應經常吃一些酸味食物,如酸牛奶、醋烹菜肴以及酸味水果,如山楂、蘋果、橘子、草莓等,以刺激胃液分泌,幫助消化,增進食欲。
3.科學進餐 進餐的科學包括這樣幾個方麵。一是要吃容易消化的飲食,避免吃堅硬、生冷、粗糙、含纖維過多的食物,如韭菜、芹菜、黃豆芽等。二是吃飯要細嚼慢咽,使食物充分磨碎,並與唾液充分混合,這樣有助於消化,減輕胃的負擔。三是注意禁忌。慢性胃炎患者應忌酒、戒煙,勿食辛辣刺激性強的食物;避免長期進食過熱、過酸及蒸烤食物;同時還應避免長期服用對胃黏膜有刺激的藥物,尤其是阿司匹林及一些激素止痛藥等;進食時還要忌生氣發怒,避免緊張、焦慮、憂鬱,這對穩定病情,促進康複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4.食宜定時定量 每日三餐應按時進食,且不宜吃得過飽。正餐之間可少量加餐,但不宜過多,以免影響正餐。
5.注重軟、爛、易消化 食物盡量做得細,軟,碎,爛,要多采用蒸,煮、燉等方式,這樣可以祛除對胃黏膜的不良刺激。食用的主食、蔬菜及魚肉等葷菜,特別是豆類、花生米等硬果類都要煮透、燒熟使之軟爛,便於消化吸收,少吃粗糙和粗纖維多的食物,要求食物要精工細做,富含營養。
6.保持新鮮、清淡 各種食物均應新鮮,不宜存放過久食用。吃新鮮而含纖維少的蔬菜及水果,如冬瓜、黃瓜、番茄、土豆、菠菜葉、小白菜、蘋果、梨、香蕉、橘子等。吃清淡少油的膳食。清淡膳食既易於消化吸收,又利於胃炎的康複。
7.講究烹調方法 宜選用的烹調方法為蒸、煮、燜、燉、燴、汆。不宜選用煎、炸、熏、烤等烹調方法,因為用這些方法加工出的菜肴不易消化,機體很難吸收。
8.莫忘飲食禁忌 慢性胃炎患者忌食烈性酒(其他酒類也應少飲或不飲)、香煙、濃茶、咖啡、辣椒、芥末等刺激性強的調味品。不宜吃過甜、過鹹、過濃、過冷、過熱、過酸的湯類及菜肴,以防傷害胃黏膜。大量飲用碳酸飲料也會對胃黏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
9.細嚼慢咽,利於食物消化 這樣可以盡量減少胃部負擔。
10.少量多餐 這樣可以減少每餐的胃的負擔,同時,不能全部用幹食物,盡量多喝點稀粥等,既保證了能量,又不給胃造成太大的負擔。
11.全麵加強營養 多食用含有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和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果患者有貧血,則要適當多吃含鐵豐富的瘦肉類、動物內髒、深色的蔬菜水果等。
12.注意酸堿平衡 在胃酸分泌過多時,適當牛奶、豆漿、麵包或帶堿的饅頭來中和一下,萎縮性胃炎一般胃酸分泌過少,可以多吃點濃縮肉湯、雞湯、酸味的果汁等,來刺激胃液分泌,幫助消化。
13.食用溫和飲食 以少量多餐方式供應飲食。進餐時要放鬆,保持心情愉快。
何謂溫和飲食?溫和飲食是一種無刺激性,含低纖維素,易於消化且具有足夠營養的飲食。
(1)無刺激性:不會促使胃液分泌或是使胃黏膜組織受到損傷的食物。
(2)低纖維素:纖維素大都來自植物性食物,在人體中不易被消化吸收,如:的麩皮、水果的皮及種子、豆類的外皮、蔬菜中的粗組織等,這些比較粗糙的物質,容易使胃腸受損,應該避免攝食。但若口腔、牙齒健全的人,能夠充分咀嚼食物,並與唾液完全混合,則並不需要完全限製不吃。
(3)易於消化:除了纖維素不易消化外,一些動物的筋和膠也不易消化。烹調方法也很重要,蒸、煮、燉、糊泥狀的食物,比較容易消化。煎、烤及油炸的食物較不易消化。
(4)足夠營養:雖然因為疾病的關係,在飲食上有所調整,但所供給的營養素一定要足夠,在飲食攝取上仍以六大類食物為主,盡可能廣泛的選擇各種食物,以獲得各類營養。
慢性胃炎患者應怎樣進行飲食調理
由於慢性胃炎是胃黏膜有炎性改變,其抵抗力、消化能力減退,因此,飲食要注意少渣、少粗纖維素,避免機械刺激,也應注意飲食易消化,減少胃的負擔;同時,還應避免化學刺激。本病禁忌的食物很多,如各種酒類、濃茶、咖啡、辛辣味的各種調味品;此外,辣椒、生薑、胡椒,鹽醃過鹹和含粗纖維素較多的食物,亦應避免食用。
宜選擇進食鬆軟易於消化的食物,以發麵饅頭、軟飯、麵條、蜂糕為主,副食可食白菜、山藥、扁豆、牛奶、紅棗及一般蔬菜等,減少粗糙食物對胃黏膜的刺激,同時注意飲食衛生。
1.加強營養 慢性胃炎患者由於病情的反應,食欲會時好時壞,使營養得不到保證。因此,患者的夥食不但要營養豐富,而且要多樣化,以促進食欲,食物應以優質蛋白為主,如魚、蝦、雞蛋、鴿蛋、瘦肉、禽肉(雞、鴨、肉鴿等),尤其注意補充豆類食品(豆腐、豆芽、豆漿等)和奶類(牛奶、羊奶);在蔬菜方麵,以易消化、少渣為宜,如紅蘿卜、菠菜、包菜、菜花、土豆、山藥、番茄、黃瓜、冬瓜、茄子等;幹菜宜食黑木耳、香菇、黃花菜、海帶、猴頭菌、白木耳等;水果宜食香蕉、蘋果、桃子、杏、橄欖、石榴、荔枝、草莓等;幹果宜食核桃、花生、葵花子、龍眼、葡萄幹、鬆子等;糧食類宜多吃糯米、小米、黑豆、綠豆、芝麻、燕麥等。
2.多吃軟食 胃炎患者的胃黏膜發炎,有的發生糜爛,所以,進食宜軟,多吃粥類和蛋羹。避免食用過燙、過粗、過硬過膩飲食和冰涼冷飲等,盡量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除粥之外,葷食也宜軟,肉類要煮爛,喝肉湯,應把上麵漂的脂肪去掉。胃酸過多時,可飲牛奶或豆漿和蔬菜鹹湯及吃烤饅頭片,不宜食用辛酸食物及甜食、紅薯、玉米麵粥、濃肉湯等。伴有腹脹者,要避免食用產氣食物,如豆類、紅薯、芋頭等。若有缺鐵性貧血,可多食豬肝、豬血、大棗、龍眼,並增加豐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平時還應增加抗胃炎食物的攝入,如猴頭菇,能保護胃黏膜,促進炎症消退和糜爛麵愈合,有利於增強胃黏膜屏障。患有萎縮性胃炎者,可多食含鋅食物,如海帶、紫菜、牛肉、羊肝、牡蠣、蘋果等。胃炎患者還應注意少食多餐、細嚼慢咽,不要過勞,保證睡眠充足,生活規律。能夠注意上述問題,就能夠達到使疾病好轉並且痊愈的目的。
3.避免吃各種刺激性食物 如烈性酒、濃縮咖啡、生蒜芥末等對胃黏膜有損傷的食物,同時避免吃過硬、過酸、過辣、過冷、過熱和過分粗糙的食物。可選用易於消化食品並注意少用油炸、油煎等烹調方法。食物宜清淡軟爛。
4.胃酸過多者禁用鮮美的濃肉湯和肉汁等
5.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慢性胃炎患者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少吃多餐,多食清淡,少食肥甘,注意營養平衡。進食宜細嚼慢咽,這樣有利於食物在口腔與唾液充分混合,有助於消化;飲食要有規律,不要過饑過飽,以少量多餐為原則,過饑過飽能刺激胃酸分泌,有損胃黏膜。忌生冷、粗糙、辛辣食物,以免胃黏膜受不良刺激。切忌暴飲暴食及食無定時,注意飲食衛生,杜絕外界微生物對胃黏膜的侵害。
6.食譜以清淡、鬆軟、富含營養、易於消化為原則 主食以麵食、稀粥或柔軟易消化食物為宜。副食品中忌油炸食品。口味以淡為宜,忌過鹹、過甜,過濃的茶、咖啡亦不相宜。這些對已經發炎的胃黏膜猶如雪上加霜。
7.飲食衛生 患慢性胃炎時,我們要避免暴飲暴食、酗酒,注意涼拌菜的衛生。存在上腹不適等症狀時,要防止攝入有刺激性的食物,如生蒜、生大蔥、芥末等,以免加重病情。養成細嚼慢咽的習慣,定時定量。這裏還需指出的是,現在有許多人養成不吃早飯的習慣,這是不好的。統計資料表明,長期不吃早飯者易患胃炎,並且空腹上班,易產生身體疲勞,影響工作效率,故大家都要重視早上這一餐。
慢性胃炎患者如何選擇食物
1.注意食用具有營養的食物 多吃些高蛋白食物及高維生素食物,保證機體的各種營養素充足,防止貧血和營養不良,對貧血和營養不良者,應在飲食中增加富含蛋白質和血紅素鐵的食物,如瘦肉、雞、魚、肝、腰等內髒。高維生素的食物帶有深色的新鮮蔬菜及水果,如綠葉蔬菜、西紅柿、茄子、紅棗等。每餐最好吃2~3個新鮮山楂,以刺激胃液的分泌。
2.注意食用酸堿平衡 當胃酸分泌過多時,可喝牛奶、豆漿、吃饅頭或麵包以中和胃酸,當胃酸分泌減少時,可用濃縮的肉湯、雞湯、帶酸味的水果或果汁,以刺激胃液的分泌,幫助消化,要避免引起腹部脹氣和含纖維較多的食物,如豆類、豆製品、蔗糖、芹菜、韭菜等。當患有萎縮性胃炎時,宜飲酸奶,因酸奶中的磷脂類物質會緊緊地吸附在胃壁上,對胃黏膜起保護作用,使已受傷的胃黏膜得到修複,酸奶中特有的成分乳糖分解代謝所產生的乳酸和葡萄糖醛酸能增加胃內的酸度,抑製有害菌分解蛋白質產生毒素,同時使胃免遭毒素的侵蝕,有利於胃炎的治療和恢複。
3.保護胃黏膜 當口服抗生素治療某些炎症性疾病時,應同時飲用酸奶,即補充了營養,又避免了抗生素對人體產生的不良反應,因為酸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杆菌,可以使抗生素引起的腸道菌群失調現象重新獲得平衡,同時保護了胃黏膜。
4.把握進餐量 不能因喜好的食物而多吃,一定要少吃多餐,以增進營養,減輕胃部負擔為原則,同時要禁忌煙酒。
5.膳食中要有足夠的熱量、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C等 要選用含粗纖維少、無刺激性、細軟、溫熱、容易消化的食物,不食過甜、過鹹、過酸、過冷、過燙、過硬、粗糙、產氣多、含脂肪高的食物。除慢性萎縮性胃炎外,不用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如濃肉湯、雞湯、魚湯、蝦油、味精、香料等。低胃酸者宜多進米、麵、肉類、蛋類等酸性食物;高胃酸者,應多吃蔬菜、水果等堿性食物。
6.應忌食的食物 辛辣、煙、酒、茶、堅硬、粗糙、變質、不潔食物,油膩、韌性食物,蓧麥、炒米、綠豆、水芹、韭菜、洋蔥、刀豆、黃瓜、絲瓜、葫蘆、香菇、雞肉、蚌肉、酥油、梨、柚子、西瓜、柿子、果子露、大蔥、生花生、黑大豆、汽水、過燙或過冷食物,少食蘑菇、蟹、牡蠣、香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