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慢性胃炎的調養3
(三)食療藥膳
治療慢性胃炎有哪些食療方
1.優質紅葡萄酒,每次飲服15~20毫升,2次/日。
2.包菜(甘藍),擠汁,1~2次/日,每次100毫升,溫水送服。
3.鮮山藥50克,小米50克,共煮粥食,每日早、晚各1次。
4.菜花(花椰菜)洗淨,搗爛擠汁,煮沸,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50毫升。
5.幹橘皮30克,炒後研末,每服6克,加白糖適量,空腹,溫開水送服。
6.無花果30克,切碎,炒至半焦,加糖,開水衝代茶飲。或將無花果焙幹研末,每服9克,3次/日。
7.幹樹葉適量,燒成炭,研細末,每服1克,2次/日。
8.苦爪,曬幹,研為末,開水送服,每服9克,3次/日。
9.番茄搗爛擠汁,每服100毫升,2次/日。
10.冬爪子30克,研碎,水煎服,1次/日。
11.胡蘿卜、大米各適量,每日煮粥食。
12.猴頭菇60克,溫水浸軟後切片,水煎,加黃油服。
13.蜂蜜,每晚空腹服30克,溫開水送服。
14.黑芝麻每日早晚空腹各嚼食1把。
15.黑糯米、紅棗各適量,煮粥食,1~2次/日。
16.海蜇皮500克、大棗500克(去核)、紅糖200克,加水共熬,每服1食匙,2次/日。
17.羊肉250克,粳米適量加水和調料共煮粥食之,1次/日。
18.鮮雞蛋1個,蜂蠟3克,將蛋打入碗中放入蜂蠟,蒸熟食之。1次/日。
慢性胃炎患者宜食哪些食療粥、湯
1.良薑粥 高良薑15克,粳米100克。高良薑研末,加水煎30分鍾,去渣,入粳米熬成粥,調味分次服食。每日1劑,連食2周,停數日再食,連續半年至1年。口淡、納少、胃脘冷痛、虛弱乏力之慢性胃炎者尤為適用。
2.花椒雞肫 雞肫2隻,花椒20粒。雞肫剖洗幹淨,加入花椒及鹽少許,放布袋中,濕紙包裹數層,火上煨熟。取出後切成薄片,趁熱服食。每次1隻,1日2次,連食2周。適於慢性胃炎脾胃虛寒者(證見消瘦、乏力、手足不溫、脘腹冷痛、喜暖喜按者)及消化不良者。
3.木瓜米醋飲 木瓜250克,米醋250克。木瓜洗淨,切碎,與米醋同放鍋中,加水煮湯。每日分2~3次飲服,2~3天1劑,或時時飲服。適於慢性萎縮性胃炎舌紅少津胃陰不足者。
4.豬肚燉山楂 豬肚1個,山楂100克,冰糖50克。豬肚擦洗淨,切條。鮮山楂洗淨,切片。同加水文火燉熟,放入冰糖,溶化後即可服食。分2~3次食,連食5個,或經常服食。適於萎縮性慢性胃炎脘脹、食欲缺乏者。
5.牛奶山藥糊 牛奶250克,山藥50克,麵粉50克。山藥洗淨,切丁,加水文火燉熟至湯濃,加入牛奶,並隨之調入麵粉,煮沸調味服食。每日1~2劑,連服1~2個月,或經常服食。適於各型慢性胃炎久病體虛者。
6.鱅魚黨參湯 鱅魚1條,黨參15克,草果1.5克,陳皮3克,桂皮3克,幹薑6克,胡椒10粒,蔥、醬、精鹽各適量。將鱅魚去鱗、鰓及內髒,然後將黨參、草果、陳皮、桂皮、幹薑、胡椒洗淨,一同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先快火煮沸騰,再用慢火燉,等魚肉熟爛,再加入蔥,醬油和精鹽適量,稍煮即可,佐餐食用,喝湯吃魚肉。其溫補脾胃。適用於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消化不良,慢性腸炎等病症。
7.芸豆500克,紅棗250克,紅砂糖150克,糖桂花適量 將芸豆以水泡發後,放在鍋內加水適量,煮至爛,待冷卻後包在潔淨的布裏揉搓成泥,備用;把紅棗以水洗後除核,煮爛,趁熱加紅砂糖150克,糖桂花適量,拌壓成泥冷卻後備用;再把芸豆泥攤在案板上,用手抹成等厚的長片,上麵再攤拌一層棗泥,縱向卷起,垂直方向切成“回”形卷塊,即可食用。本方補脾益胃,適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慢性胃炎。
8.粳米100克,生薑9克 將粳米用水浸泡後,用麻紙5~6層包好,燒成炭,研成細末用生薑煎水,衝服粳米炭粉末6~9克,早、晚各1次。服藥後1周內以流食為主,忌吃生冷油膩等食物。本方補中和胃,適用於慢性胃炎。
9.蓮子、糯米各50克,紅糖1匙 將蓮子開水泡脹,剝皮去心,入鍋內加水煮30分鍾後加粳米煮沸,慢火燉至米爛蓮子酥,早餐服食。本方溫胃祛寒,適用於虛寒所致的慢性胃炎。
10.火腿肉250克,薑、蔥、花椒、食鹽適量 將火腿肉洗淨,切成薄片放碗中,加入薑、蔥少許,水適量,置蒸籠上用旺火清蒸至熟爛。將花椒研碎,鐵鍋燒熱後,放入花椒翻炒,再加入鹽,繼續翻炒至花椒香味四溢,鹽粒散開即可。服用時,將火腿蘸椒鹽,佐餐食用。本方溫胃,理氣。適用於中焦虛寒經常上逆打呃者,可輔治寒性胃痛。
慢性胃炎患者如何分型食療
1.肝胃氣滯型 表現為胃脘脹痛,而且脘痛連脅,噯氣頻繁,矢氣較舒,或有惡心嘔吐反酸,舌苔白,脈沉弦。藥膳應以疏肝和中、調和胃氣為主。
陳皮肉絲:胡蘿卜200克,豬瘦肉100克,陳皮10克,植物油、鹽、黃酒、蔥適量。將胡蘿卜切絲,豬肉切絲後加鹽、黃酒拌勻,陳皮浸泡至軟後切絲。先炒胡蘿卜至八成熟後出鍋,再用油炒肉絲、陳皮絲3分鍾,加入胡蘿卜絲,少許鹽、黃酒,添水少許燜燒七八分鍾,撒入蔥末即成。胡蘿卜性味甘、平,有健脾化滯寬胸的功用,素有“小人參”之稱,且富含胡蘿卜素。陳皮辛溫,有理氣調中作用。瘦豬肉性味甘、鹹、平,入脾胃經,可滋陰、潤燥、益氣。三者配伍,達到利胸膈、養脾胃、疏肝調氣目的。淺表性胃炎或萎縮性胃炎者可食用。
2.胃熱陰虛型 表現為胃中有燒灼感,胃痛無規律,夜間空腹時甚,口幹而苦,乏力食少,苔黃,脈細數。藥膳以養陰清胃疏肝泄熱為主。
石玉粳米粥:石斛12克,玉竹9克,大棗5枚,粳米60克。先將石斛、玉竹略洗淨煎湯後去渣取汁待用。將粳米淘淨,加入大棗及藥汁、水用文火煮至黏稠爛熟。吃棗喝粥,每日1次,連食5~7日。石斛味甘性微寒,歸胃、腎經,為養胃陰、生津液、滋腎陰、除虛熱之品。玉竹性味甘、平、柔潤,能生津養胃、滋陰潤肺。大棗為脾之果,可健脾益氣。以上3味與甘平養胃的粳米相配合,熬成粥,經常食用可以養胃陰、清胃熱。本品適用於萎縮性胃炎。
3.脾胃虛寒型 表現為胃脘部隱痛,喜暖喜按,得溫痛減,口不渴,喜熱飲,飯後飽脹,乏力,手足不溫,舌淡苔白,脈沉細。藥膳應以健脾益氣、溫中和胃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