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辨證論治篇(四)(2 / 3)

(按語)肥胖疾患在中年以上起病者多見,常因脾虛不運,濕積內蘊,或腎虛、心腎不交,氣機不暢而發病。治療之法,多采用脾腎並補,濕積同消,暢達氣機。本方黃芪大補脾肺之氣,又能利水消腫;白術溫補脾氣,又能燥濕散寒,兩藥同用,共同健脾利濕。蛇床子辛、苦、溫,歸腎經,功能溫腎壯陽,燥濕散寒,與黃芪、白術溫補脾腎,使陽氣足,而濕濁化;薑黃辛、苦、溫,功能破血行氣,同時還有治療高血脂的藥理作用;香附長於調理血氣,芳香走竄,擅長行氣疏肝,助脾氣之健運,和薑黃一起活血化瘀;大黃苦、寒,歸脾、胃、肝、心包經,具有攻積導滯、瀉火涼血、活血化瘀、利膽退黃功效,近代研究表明大黃使腸蠕動增加,從而促進膽固醇的排泄,減少膽固醇的吸收,而具有減肥降脂作用。諸藥合用,共同起到補虛瀉實,調和樞機的作用。主要用於老年脾腎虧虛,氣滯血瘀的肥胖患者。

(出處)光明中醫,1994(3):18-20;中醫雜誌,1994(6):362-364

“輕身一號”方(餘永譜)

(組成)黃芪15克,防己15克,白術15克,川芎15克,製首烏15克,澤瀉30克,生山楂30克,丹參30克,茵陳蒿30克,水牛角30克,淫羊藿10克,生大黃9克。

(功效)健脾活血,溫腎助陽。

(主治)脾腎兩虛,痰濕內阻,瘀血阻絡的單純性肥胖症。

(用法)以上為1次劑量,水煎成100毫升,每次口服50毫升,每天2次,超重25%以上者可增至每天1.5劑即150毫升。加減:腹脹肢沉者加枳殼10克,厚樸10克,威靈仙15克行氣消脹、燥濕通絡;月經紊亂者加當歸10克,赤芍10克溫經活血;胸悶氣促者加瓜蔞皮15克,法半夏10克寬胸理氣化痰;心悸多汗者加桂枝10克,炙甘草6克既可溫通心陽,又可化飲除濕;頭暈頭痛者加天麻10克,蔓荊子10克;腰背酸痛者加杜仲12克,威靈仙15克;下肢浮腫者加重茯苓、澤瀉的用量,並可加用旱蓮草、丹參等。

(療效)結合實驗指標進行療效分析,結果為96%有效。對高脂血症進行複查,各項指標均有顯著改善。治療50例,治療後症狀、體征明顯好轉,體重下降者48例,占96.0%。體重下降幅度自0.5~13.0千克不等,平均下降3.72千克。治療後體重降至理想體重者20例,體重超重15%~20%和超重21%~29%者由治療前的15例和16例分別減為各11例,超重30%以上者由治療前的19例減為8例。無效者2例,體重分別增加0.5千克和1.0千克。16例兼有高血脂的患者治療後膽固醇平均下降0.62毫摩/升,甘油三酯平均下降1.15毫摩/升。17例糖尿病患者治療後葡萄糖耐量試驗各次血糖平均值自1小時後有不同程度下降。12例進行了血清蛋白測定,治療後血清總蛋白、清蛋白均無明顯改變。

(按語)中醫學中素有“肥人多痰、多濕、多氣虛”的說法。氣虛、痰濕是肥胖的基本病因病理,故肥胖多為虛實夾雜證,治療上則應補其不足,瀉其有餘。方中黃芪、白術益氣健脾而杜生痰之源;淫羊藿溫腎助陽;製首烏滋腎填精;川芎、丹參理氣活血;防己、澤瀉利水消腫;重用生山楂、水牛角和茵陳蒿降脂,將多餘的脂肪組織轉化為水液,並取茵陳蒿配大黃增加利膽作用,促進脂肪代謝,並促使其從膽道排出或通過小便而出;取黃芪配防己調節水鹽代謝;生大黃又能活血化瘀,通腑瀉濁,推陳出新,使痰脂等邪濁隨大便而去。綜觀全方,具有益氣健脾、溫腎助陽、滋腎填精、活血調經、利水消腫和降低血脂等藥理作用。西醫認為肥胖症是一種具有遺傳傾向的內分泌代謝病,血漿胰島素水平較正常人高,葡萄糖耐量降低,高脂血症和脂肪庫存增加。“輕身一號”不僅可減輕體重,改善臨床症狀,還可降低血脂,使糖耐量恢複正常,故推斷“輕身一號”可能作用於代謝過程的多個環節,調整物質代謝、能量代謝和水鹽代謝。

(出處)中醫雜誌,1990(10):40

減肥降脂膠囊

(組成)人參、首烏各15克,黃精、玄明粉各12克,桃仁10克。

(功效)益氣活血,健脾滋腎,清熱利濕。

(主治)單純性肥胖症。

(用法)上藥加工製成膠囊,每粒含生藥0.5克,每日3次,每次2~3粒,治療期間飲食如常,不要求忌口,療程3個月。

(療效)本組100例,經治療3個月後觀察療效。結果:體重減輕1千克1例,1~1.5千克2例,1.5~2千克3例,2~2.5千克23例,2.5~3千克30例,3~3.5千克37例,3.5~4.5千克4例。顯效(體重減輕2千克)94例(94%),有效(體重減輕<2千克)6例(6%)。體重減輕程度與服藥劑量及服藥的連續性有關,最大量服到每日3次,每次4粒。同時本方具有降脂作用,治療1個療程膽固醇平均下降48%,甘油三酯平均下降31%,β脂蛋白平均下降17.5%。並且對高血壓患者有降壓作用,但對血壓正常者無影響。該藥在服用15天後即可出現療效,隨著服藥時間的延長其治療作用也越明顯,並有較好的降脂效果,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減肥藥物。

(按語)本方減肥降脂主要是通過益氣和血,使失於常態的新陳代謝趨於正常;通過健脾滋腎使氣化有序,陰平陽秘,機體功能趨於平衡;通過清熱利濕,使體內多餘的水濕之邪及熱邪排出體外。現代藥理研究表明,人參、玄明粉、黃精、首烏、桃仁及其所含的鎂離子等有效成分有較好的降脂,調節血管、內分泌和新陳代謝等作用。人參大補元氣,使脾氣健旺,以完成運化水濕的功能。何首烏補肝益腎,滋補精血,又能潤腸通便。黃精能滋腎陰又能補脾氣,助人參以補氣,助首烏以滋陰,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其還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合桃仁一同加強活血瀉濁的功用。桃仁還能潤腸通便,使痰濕從大腸排出體外。玄明粉苦寒瀉熱,潤下燥結,滌蕩腸胃,和桃仁共同使瘀濁排出體外。

(出處)實用中西醫結合雜誌,1991(8):485

補腎燥濕方

(組成)肉桂15克,熟附子6克,澤瀉10克,山萸肉15克,枸杞子15克,茯苓15克,熟地10克,丹皮15克,陳皮10克,半夏15克,木香12克,香附10克,蒼術10克。

(功效)補腎壯陽,行氣化痰。

(主治)單純性肥胖症兼有閉經。

(用法)前8味藥,製成腎氣丸,早晚各1次,每次9克,後5味藥加水1000毫升,煎汁400毫升,分兩次服用,早晚飯前30分鍾服用。

(療效)本組43例,經治療3個月後觀察療效。結果:體重減輕1千克1例,1~1.5千克2例,1.5~2千克3例,2~2.5千克14例,2.5~3千克10例,3~3.5千克8例,3.5~4.5千克1例,體重沒有減輕或者加重的4例。顯效(體重減輕2千克)33例(76.74%),有效(體重減輕<2千克)6例(13.96%)。無效4例(9.30%),同時本方具有降脂作用。治療3個月後膽固醇平均下降23%,甘油三酯平均下降34%,β脂蛋白平均下降14.5%。並且對高血壓患者有降壓作用,但對血壓正常者無影響。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減肥藥物。

(按語)本方治證為腎陽虛,命門之火不足所致。腎為先天之本,腎藏精,精能化氣,腎精所化之氣,即為“腎氣”。腎為水髒,內寓真火,蒸騰變化,全賴於此。腎陽虛不能化氣行水,故小便不利;水聚不化而成痰飲;水濕注於下,則足腫不能履地,正如張景嶽所說:“陽不化氣則水精不布”。陰陽互根,陰為陽之守,陽為陰之使,二者相互為用,“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故又必須配伍補陰之品,以求陰陽協調。方中以幹地黃滋陰補腎,益髓填精,壯水之主為主藥;輔以山茱萸、山藥補肝益脾,以補充精血;配以桂枝、附子溫補腎陽,化氣行水。主輔相伍,陽得陰生,陰得陽化,陰陽相濟,生化無窮。給予少量溫陽藥於滋陰藥中,非取峻補腎陽,乃是從陰引陽,少火生氣之意,即生腎氣也,以消陰翳。方中茯苓健脾滲濕,澤瀉通調水道,丹皮清瀉肝火,腎氣丸能夠很好的鼓舞腎陽,但是水濕的停留除了腎陽的蒸騰氣化,還有賴於脾氣的運化,陳皮、蒼術燥濕健脾,木香行氣燥濕,香附理氣解鬱。其中澤瀉、丹皮均有降脂作用,共同治療脾腎陽氣虧虛的肥胖患者。

(出處)四川中醫,1997(8):40

安腦化瘀片

(組成)熟附片24克(先煎2小時),杜仲10克,肉蓯蓉12克,黨參24克,雞血藤18克,生黃芪60克,桑寄生15克,菟絲子15克,蜈蚣2條,炒蒲黃9克,補骨脂12克,葛根15克,山楂6克,蒼術9克,五靈脂12克,全蠍9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