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語)本方以逍遙散加減而成,方中柴胡疏肝解鬱,白芍斂陰養血而柔潤肝木,當歸為血中氣藥,既能補血和血,與白芍相伍,補養肝之體,又以其氣盛,與柴胡相合,調肝之用,共為主藥。白術、茯苓健補脾氣,助脾運化,水濕自去,為輔藥。因原方中化濕祛痰清熱之力弱,故加用澤瀉,淡滲利濕;龍膽草大苦大寒,清熱燥濕,瀉肝膽實火,清下焦濕熱;虎杖味苦沉降,入肝經血分,功能活血散瘀,因其苦寒,有清熱利濕,瀉熱化痰,瀉下通便之功,現代研究示其有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利尿、抗炎等作用。因濕熱多礙氣機,則加以丹參、鬱金活血化瘀,臨床研究示鬱金對家兔和大鼠的主動脈和冠狀動脈內膜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和脂質沉著均有一定減輕作用。生山楂健脾開胃,並能行氣結,破瘀血。全方用以疏肝、調脾、清熱、利濕、化痰,則木達脾健,諸症自去,脂消肥減。
(出處)中醫藥信息,1997(2):24-25
丹參二陳湯
(組成)丹參10克,蜈蚣2條,鬱金10克,茯苓10克,半夏12克,海藻12克,白芥子12克,牡蠣12克,陳皮15克,甘草3克。
(功效)理氣活血,化痰減肥。
(主治)單純性肥胖症。
(用法)加水1000毫升,煎汁500毫升,每次飲用250毫升,每日2次,早晚飯前30分鍾服用。
(療效)治療單純性肥胖症34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1例,年齡29~65歲,平均年齡35.5歲,病程最短2年,最長13年,平均5年,其中輕度肥胖19例,中度肥胖11例,重度肥胖4例。治療後體重下降者31例,體重下降幅度0.5~7千克不等,平均下降3.9千克。治療後體重下降到理想體重者6例。與治療前比較,有非常顯著差異。34例中無效3例。總有效率91.71%,與治療前相比,有非常顯著差異(P<0.01)。
(按語)丹參性苦,微寒,歸心、心包、肝經,可活血化瘀,清心安神,現代研究表明其降低血小板聚集性,有抗凝作用,並能改善微循環。蜈蚣歸肝經,性辛、溫,有良好的通絡活血的作用。鬱金辛、苦、寒,功能活血化瘀,行氣解鬱,涼血清心,利肝膽,現代研究表明其對降血脂有良好的療效。三藥合用,共同活血化瘀,為主藥。二陳湯是治一切痰濕的基礎方,半夏燥濕降氣,和中利痰;陳皮行氣和中,燥濕化痰,又以茯苓健脾利濕,更以甘草和中健脾,四藥合用,共奏和中行氣,化濕化痰之功。牡蠣軟堅散結;海藻消痰軟堅,清熱利水;白芥子理氣消痰,通絡散結,三藥合用,共同化濕化痰,行氣利水。本方以二陳湯為基本方,加大活血化瘀和化痰軟堅的力,主要用於氣滯血瘀的肥胖患者。
(出處)四川中醫,1997(3):10-11
四逆散加減
(組成)柴胡10克,香附10克,枳殼12克,青皮12克,當歸12克,白芍15克,白芥子6克,海藻12克,丹參12克,蜈蚣2條,甘草3克。
(功效)疏肝行氣,活血化痰。
(主治)繼發性肥胖症。
(用法)加水1000毫升,煎汁500毫升,每次飲用250毫升,每日2次,早晚飯前30分鍾服用。加減:化熱加丹皮、山梔、川楝子,肝氣犯脾加白術、茯苓。
(療效)共有23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12例,年齡35~60歲,平均44.1歲,輕度肥胖16例,中度肥胖4例,重度肥胖3例。並發高脂血症4例,並發糖尿病2例。1個療程後觀察療效,症狀改善明顯,平均體重從77.12千克下降到74.37千克,平均下降2.75千克,平均腹圍從治療前的96.38厘米下降到92.43厘米。
(按語)本方是四逆散加上活血、化痰之品組合而成。柴胡疏肝理氣,為行氣之要藥,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其所含的柴明皂甙又有降低血漿膽固醇的作用,並有較好的降轉氨酶作用;輔以芍藥,益陰和陽,二者相伍,一陰一陽,使邪氣外透,陽氣升發,與陰氣相和;佐以枳殼,開痞降氣,與柴胡相合,一升一降,使樞機運轉,氣機調暢;使以甘草調藥和中,四藥合方,使氣機得調。香附助四逆散疏肝解鬱,為氣中之血藥,青皮疏肝理氣,燥濕化痰。當歸、丹參活血化瘀,當歸補血活血,丹參涼血活血,二者一陰一陽,共同祛瘀散結,蜈蚣祛風通絡;白芥子行氣化痰,海藻清熱化痰,軟堅散結,二藥和青皮共同祛痰減肥。全方合用,行氣為主,氣行則血行,氣行則痰消,佐以活血化痰,共同治療氣滯較重兼有血瘀的肥胖患者。
(出處)四川中醫,1997(3):10-11
千金老來瘦湯
(組成)葛根、虎杖、生山楂、車前子各30克,夏枯草、澤瀉各15克,炒萊菔子、大腹皮、桃仁、王不留行各12克。
(功效)化濁行滯,活血散結。
(主治)老年性單純性肥胖症。
(用法)加水1000毫升,煎汁500毫升,每次飲用250毫升,每日2次,早晚飯前30分鍾服用。30天為1個療程。停藥後每日用生山楂30克,夏枯草10克,開水浸泡後代茶飲服。加減:脾虛濕滯者加黃芪、當歸、川樸各10克;胃熱濕阻者加黃連、菖蒲各12克;肝氣鬱結者加柴胡、鬱金、枳實各10克;氣滯血瘀者加生香附、茺蔚子各12克。
(療效)服藥1~2個療程,顯效32例,有效19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87.93%。
(按語)痰濕阻滯、氣血運行不暢是本病發生的主要病理機製,即“肥人多痰濕”。治療當以化濁行滯、活血散結為原則。虎杖味苦寒,歸肝、腎經,有利尿退黃,清熱解毒,祛痰止咳,活血化瘀功效,對降膽固醇及甘油三酯均有效;山楂味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有消食健胃,活血化瘀的功效,粗提浸膏對降低膽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等均有一定作用;桃仁活血化瘀,有滑腸通便之功,故可用於陰虛血虧所致腸燥便秘;王不留行苦以泄降,入血分,善於通利血脈行而住,走而不守,故有活血通經之功,四藥合用,活血化瘀,利濕通便為主藥。澤瀉利水通淋,清熱瀉火;車前子利尿通淋,清熱明目,兩藥合用,使濕濁從小便排出體外。夏枯草苦、辛、寒,能清瀉肝火,疏解肝鬱;萊菔子消食導滯,降氣消痰;大腹皮功能下氣寬中,利尿消腫,三藥合用,使氣行痰化。最後佐以葛根,用其升發脾胃清陽,健運中州,而杜生痰之源。老年人多久病而入絡,血脈不通,故以活血化瘀為主,兼用利濕化痰之品。全方對老年人高脂血症、高血壓症、糖尿病所致的肥胖有較好的療效。
(出處)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6(1):26
逍遙散
(組成)當歸18克,白術18克,酸棗仁18克,陳皮18克,丹參18克,夏枯草18克,牡蠣30克,冬瓜皮30克,柴胡12克,橘核6克,海藻12克,浙貝母15克,黃芪20克。
(功效)疏肝化痰,健脾活血。
(主治)單純性肥胖症。
(用法)加水1000毫升,煎汁500毫升,每次飲用250毫升,每日2次,早晚飯前30分鍾服用。
(療效)治療肥胖症65例,男性27例,女性38例,年齡21~65歲,平均38.5歲,輕度肥胖24例,中度肥胖31例,重度肥胖10例。並發脂肪肝12例,並發高脂血症23例,並發糖尿病12例。治療3個月後,症狀改善明顯,膽固醇、甘油三酯也有較明顯的改善,血糖也有一定降低。體重下降0.5~1千克1例,1.5~2.5千克3例,3~3.5千克12例,4~4.5千克25例,5~8.5千克12例,9千克以上3例,無效9例。有效率為86.15%。
(按語)本方用以疏肝化痰,健脾活血,則木達脾升,膽和胃降,痰消血暢,諸症自去。方中以當歸補血潤燥滑腸,活血化瘀,現代研究示其能降低血壓,降低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還有降低血脂,防止動脈硬化作用;白術補氣健脾,燥濕化痰;陳皮行氣和中,燥濕和中;柴胡升散疏達,調肝解鬱;橘核性味苦平,歸肝經,功善理氣散結;冬瓜皮甘淡滲泄,可通利小便,排除水濕;貝母性寒質潤,清熱化痰;海藻鹹寒,清熱消痰,軟堅散結。諸藥合用,則脾健肝疏痰消,氣機暢達。又因痰濕多伴有血瘀,故加入丹參主入血分,活血祛瘀;黃芪性溫能升,益氣健脾,生血行滯,氣行則血行,則瘀去不留。牡蠣專入心肝二經,有活血散瘀之效,且能利尿;因肝鬱多化火,故加入夏枯草,清瀉肝火,其辛以散結,苦以瀉熱,能散痰火鬱結。本方用以治療肝鬱脾虛之痰濕夾瘀所致的肥胖效果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