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四川中醫,1996(12):36自擬輕身湯
(組成)黃芪30克,黨參15克,白術10克,蒼術15克,柴胡10克,陳皮10克,丹參15克,薑黃10克,山楂15克,大黃15克,海藻15克,澤瀉10克,荷葉15克,決明子10克。
(功效)健脾益氣,活血通腑。
(主治)單純性肥胖症。
(用法)加水1000毫升,煎汁500毫升,每次飲用250毫升,每日2次,早晚飯前30分鍾服用。
(療效)本組34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23例,年齡24~64歲,平均年齡37.5歲,病程最短1年,最長23年,平均7年,其中輕度肥胖12例,中度肥胖21例,重度肥胖1例,平均體重76.3千克。治療後臨床近期痊愈(體重≤理想體重)6例(17.65%),顯效(體重減輕>5千克)15例(44.12%),有效(體重減輕>3千克)10例(29.41%),無效(體重減輕<3千克)3例(8.82%)。總有效率92.2%。並能明顯降低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和改變血液流變性。患者均有大便量增加,偶有腹部不適。隨訪1~4年均未發生相應的並發症。
(按語)黃芪、黨參大補脾肺之氣,脾氣足則運化水濕正常,肺氣足則通水道、朝百脈,宣發肅降正常。水液輸布正常,則不會停而成飲。白術助黃芪、黨參健脾益氣,祛濕化飲。氣行則濕行,故以蒼術、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氣虛則血滯,兼之痰濕膏脂壅滯,脈道不利,故以丹參涼血活血,薑黃破氣化瘀,山楂消食活血。海藻甘、寒,歸肝、腎、胃經,能消痰軟堅,清熱利水,助陳皮、蒼術加強化痰之力。澤瀉清熱利尿通淋,使水濕痰瘀從小便走。決明子平肝利膽,潤腸通便;大黃苦寒降瀉,可攻積瀉下痰熱食積,也可活血化瘀,二藥合用,則腸道通利,膏脂不致於壅滯蓄積。荷葉升舉清陽,與大黃相合,升降同施,使氣機舒暢。同時,大黃、澤瀉、山楂、決明子、荷葉均有明確的降脂作用。全方合用,益氣健脾,理氣活血,利尿通便,減肥降脂,共同治療氣滯血瘀兼有脾虛的肥胖患者。
(出處)實用中醫內科雜誌,1996(3):42
去脂減肥丸
(組成)荔枝核10克,大黃炭10克,地鱉蟲6克,生水蛭6克,皂莢3克,三七3克。
(功效)疏肝健脾,活血化痰。
(主治)單純性肥胖症兼有高脂血症。
(用法)上藥研末,水泛為丸,每日口服15克,每日3次,溫開水服下。
(療效)治療肥胖症50例,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齡34~66歲,平均39歲,輕度肥胖23例,中度肥胖18例,重度肥胖9例。並發脂肪肝14例,並發糖尿病21例。治療3個月後,顯效12例,有效29例,無效9例,其中近期臨床痊愈6例。症狀改善明顯,總有效率82%,體重平均下降3.5千克,對高甘油三酯的有效率是44%,對高膽固醇的有效率是46%。
(按語)本方製成丸劑,服法簡單,作用和緩,久服去脂減肥。荔枝核中含皂甙、鞣質、α-甘氨酸。饑餓的小鼠皮下注射荔枝核液可使血糖下降,肝糖原含量顯著降低,其性甘、澀、溫,歸肝、胃經,功能疏肝理氣,溫散行滯,為主藥。大黃苦寒沉降,善蕩滌胃腸,峻下實熱,走而不守,有斬關奪門之功,主入陽明經,攻積導滯,瀉熱通便,利大小腸,導濕熱外出,且炒炭加強了大黃的行瘀破積,活血作用;地鱉蟲鹹、寒,歸肝經,功能軟堅散結,破血逐瘀;水蛭鹹以走血,苦能泄降,入肝經血分,功善破血逐瘀,其力較猛。兩藥合用,活血逐瘀力更強,共為輔藥。皂莢辛開溫通,具有較強的化痰作用;三七甘緩能補血,辛溫能活血散瘀,配合皂莢化痰,合大黃導滯外出。全方用藥簡潔,但行氣化滯,活血散瘀之力宏,使氣行、血暢、痰消、脂降、身輕。對於氣滯血瘀的肥胖患者有較好的療效。
(出處)上海中醫藥雜誌,1996(6):15
烏龍減肥茶(林學意)
(組成)茶葉10克,荷葉10克,川芎10克,澤瀉6克,決明子12克,茉莉花6克,玫瑰花6克,人參葉10克,牽牛子6克,番瀉葉10克。
(功效)行氣活血,化痰利濕。
(主治)單純性肥胖症與高脂血症。
(用法)上藥研末,裝袋,每日一袋,每袋4克,代茶飲。1個月為一療程。
(療效)治療單純性肥胖症與高脂血症71例,男性19例,女性52例,年齡23~65歲,平均年齡48歲,病程3~5年,其中輕度肥胖22例,中度肥胖21例,重度肥胖28例,治療3個月後,觀察療效,體重減輕顯效22例,有效39例,無效10例,顯效率30.98%,有效率85.8%。高膽固醇治療顯效率16.6%,總有效率52%,高甘油三酯治療顯效率30%,總有效率60%。
(按語)本方多取葉、花之輕清,不作煎劑,用為茶飲,可用以日常服用,有減肥去脂之效。川芎為血中之氣藥,行氣活血化瘀,為主藥。輔以茉莉花理氣止痛,溫中和胃,芳香解鬱,與玫瑰花合用,醒脾和胃,且玫瑰花尚能和血散瘀,流通氣血,宣壅導滯,二藥合用助川芎行氣化瘀。肥胖乃是痰濕為患,故佐以茶葉、荷葉、番瀉葉利尿通便,去脂減肥。茶葉苦、甘,入心、肺、胃經,清頭目,除煩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現代研究示其含有茶堿,能抑製腎小管再吸收,因而有利尿作用。荷葉清暑利濕,番瀉葉瀉熱導滯,潤燥通便,行水消脹。再用牽牛子苦寒峻下通利二便,使水濕從二便排除。決明子清瀉肝火,能益腎陰,又有清熱潤腸通便之效。澤瀉淡滲利濕。人參葉味苦、微甘、性寒,功能清熱生津降火,以製諸藥攻伐太過。本方清熱化痰,利尿通便,行氣活血,可用於治療高脂血症和肥胖症。
(出處)海峽藥學,1996(1):27-28芎楂飲
(組成)山楂30克,川芎10克。
(功效)活血化瘀,減肥消脂。
(主治)單純性肥胖症。
(用法)沸水衝,每日飲用500~1000毫升,每3天服用1劑,1個月為1個療程。
(療效)芎楂飲治療單純性肥胖症57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6例,年齡32~67歲,平均年齡40.5歲,病程最短2年,最長20年,平均6年,其中輕度肥胖34例,中度肥胖17例,重度肥胖6例。治療後體重下降者49例,體重下降幅度0.5~6千克不等。治療後體重下降到理想體重者11例。治療後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均有明顯下降,腰圍平均下降7厘米,體重平均下降4.1千克,體重指數平均下降1.87。
(按語)山楂味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有消食健胃,活血化瘀的功效,粗提浸膏對降低膽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等均有一定作用,山楂中的總黃酮能降低膽固醇、甘油三酯,β脂蛋白血清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增加膽固醇的排泄。川芎辛、溫,歸肝、膽、心包經,本品辛散溫通,既能活血又能行氣,有“血中氣藥”之稱,能“下調經水,中開鬱結”,為婦科活血調經之要藥,同時辛溫升散,能“上行頭目”,祛風止痛,前人有“頭痛不離川芎”之說。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川芎所含有的阿魏酸鈉具有抑製主動脈平滑肌收縮,抑製血小板聚集和輕度抗凝作用。兩藥合用行氣活血,降脂減肥,用於治療氣滯血瘀的單純性肥胖症患者。
(出處)青海醫藥雜誌,1995(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