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辨證論治篇(七)(2 / 3)

(功效)滋陰補血,健脾化痰。

(主治)單純性肥胖症。

(用法)加水1000毫升,煎汁500毫升,每次飲用250毫升,每日2次,早晚飯前30分鍾服用。加減:40歲以上的患者,如有腎陰虛的加用首烏、熟地;如有腎陽虛的可加用肉蓯蓉、菟絲子;脾虛濕滯者加黃芪、當歸、川樸各10克;胃熱濕阻者加黃連、菖蒲各12克;肝氣鬱結者加柴胡、鬱金、枳實各10克;氣滯血瘀者加生香附、茺蔚子各12克;痰瘀互結加川芎10克,赤芍10克;痰氣受阻加用柴胡10克,桑白皮10克,陳皮6克。

(療效)治療肥胖症25例,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齡32~63歲,平均37.1歲,輕度肥胖12例,中度肥胖10例,重度肥胖3例。並發高脂血症4例,並發糖尿病5例,3個月後觀察療效,症狀改善明顯,25例患者減輕體重1.5~11.5千克,平均5.92千克,腹圍減少4.5~15厘米,平均7.7厘米。

(按語)當歸辛、甘、溫,歸肝、心、脾經,能補血活血,潤腸通便,現代研究表明,當歸能降低血壓,降低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還有降低血脂,防止動脈硬化的作用,其煎劑亦有保護肝髒的作用;赤白芍甘、苦、微寒,白芍甘補酸收,有補血斂陰,緩急止痛之功,《神農本草經》說它還有“利小便,益氣”的作用;赤芍能清熱涼血,善走血分,能清肝火,除血分鬱熱,兩藥合用,能滋陰涼血活血;生地甘、苦、寒,歸心、肝、腎經,能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現代研究表明其能強心利尿,降低血糖,地黃煎劑還有保護肝髒的作用。上四藥合用,滋陰養血,清熱活血共為主藥。肥胖乃是由於脾氣不能運化水濕所致,故法當健脾化痰利濕。黨參補脾肺之氣;白術、茯苓健脾利濕;陳皮、半夏理氣和中,燥濕化痰;瓜蔞清熱化痰;萊菔子理氣消食,降逆化痰,四藥合用,理氣燥濕,清熱化痰。澤瀉甘、淡、寒,利水滲濕,清熱瀉火,使濕濁從小便排出體外;山楂破氣消積,二者均有明顯的降脂作用。全方雖藥味較多,但配伍嚴謹,能滋陰降火,健脾化痰,理氣活血,主要用以治療陰虛火旺兼有脾虛的肥胖症患者。

(出處)青島醫藥衛生,1988(3):33-35

滋水清肝飲

(組成)生地10克,山茱萸12克,茯苓20克,當歸身10克,山藥12克,丹皮10克,澤瀉12克,白芍15克,柴胡6克,山梔15克,酸棗仁6克。

(功效)滋陰涼血,瀉肝健脾。

(主治)單純性肥胖症。

(用法)加水1000毫升,煎汁500毫升,每次飲用250毫升,每日2次,早晚飯前30分鍾服用。月經量少可以加益母草、茜草;胃火熾盛加石膏15克,淮牛膝15克以清瀉胃火;頭脹甚者加野菊花12克,草決明10克;口幹煩躁加麥門冬10克,黃精15克;頭暈頭痛加鉤藤15克,葛根15克,菊花10克;小便不利加車前草15克,豬苓10克。

(療效)治療34例,男性13例,女性21例,年齡22~62歲,平均43.5歲,輕度肥胖19例,中度肥胖10例,重度肥胖5例。並發脂肪肝3例,並發高脂血症5例,並發糖尿病14例,並發高血壓13例。治療3個月後痊愈2例,明顯好轉16例,好轉12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82.35%。症狀改善明顯,膽固醇、甘油三酯也有較明顯的改善。體重平均下降2.5千克。

(按語)滋水清肝飲是以六味地黃丸為主方加減而成,加大了清瀉肝火的力量。生地黃滋陰涼血,清退虛熱,生津止渴,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其能強心利尿,降低血糖,以生地代替熟地是取其滋而不膩,又有較強的涼血作用。山茱萸補益肝腎;山藥益肺健脾而補脾陰,二藥共助生地滋補腎陰為輔藥。柴胡疏肝解鬱,條達肝氣;白芍斂肝柔陰,養血止痛,現代研究表明其能降低血壓,擴張血管,兩藥合用一散一收、一氣一血,使疏肝不傷陰,斂肝不滯氣。丹皮清熱涼血,活血散瘀,主入肝經,善清肝經鬱熱;澤瀉、山梔清瀉虛火,通淋清熱;茯苓健脾滲濕,寧心安神,三藥健脾利濕,使濕熱順利排出體外。酸棗仁養心安神斂肝;當歸養血活血,使肝血足而肝氣平。諸藥合用,滋陰養血,清熱利濕,主要治療肝陰不足、肝火盛的陰虛火旺型肥胖患者。

(出處)中級醫刊,1980(3):29-30

小兒減肥飲

(組成)黃精15克,生地20克,石斛12克,丁香12克,茴香6克,白礬3克。

(功效)益氣養陰,膩胃消脂。

(主治)兒童肥胖症。

(用法)加水1000毫升,煎汁500毫升,每次飲用250毫升,每日2次,早晚飯前30分鍾服用。配合控製飲食,加強鍛煉。

(療效)治療18例肥胖兒童,結果肥胖兒在治療後體重明顯減輕,身高和其他兒童比較屬於正常,體重與治療前比較平均減輕8.4千克,與治療前相比有明顯差異(P<0.05),小兒的食欲容易滿足,而且服用本藥還可以降低血糖,降低高胰島素血症,減輕脂肪堆積,並促使周圍脂肪組織分解。

(按語)方中生地苦、甘、寒,歸心、肝、腎經,功能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為治療陰虛火旺的要藥;石斛甘、微寒,歸胃、腎經,功能益胃生津,滋陰清熱,入胃經,善養胃陰,生津液止煩渴,入腎經以滋腎陰,退虛熱,二藥合用,共奏滋陰清熱、生津止渴之功。氣旺才能津生,以黃精補脾益氣,同時黃精也可滋肺、胃、腎陰,可治精血虧虛,內熱消渴,藥理研究表明,黃精可以降血脂、降血糖和降血壓。丁香、茴香,辛溫芳香,性善走竄,可行氣溫胃,一則以製寒涼太過,傷及脾胃,二則行氣以化痰,利濕,三則以溫胃化飲。白礬可清熱燥濕化痰,功善逐頑痰老痰。全方合用,滋陰不助濕,益氣不動火,溫陽不傷陰,共同治療氣陰兩虛的肥胖症。

(出處)天津中醫,1997(6):253-254

黃丹衝劑

(組成)黃芪16克,丹參10克,川芎12克,生地6克,大黃6克。

(功效)補氣活血,導熱瀉下。

(主治)單純性肥胖症。

(用法)加水1000毫升,煎汁500毫升,每次飲用250毫升,每日2次,早晚飯前30分鍾服用。

(療效)治療單純性肥胖症69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26例,年齡19~65歲,平均年齡42.5歲,病程最短1年,最長15年,平均5年,其中輕度肥胖35例,中度肥胖21例,重度肥胖13例。治療後體重下降者57例,體重下降幅度0.5~8千克不等,平均下降3.2千克。治療後體重下降到理想體重者10例。與治療前比較,有非常顯著差異。69例中無效12例,總有效率82.61%,與治療前相比,有非常顯著差異(P<0.01)。

(按語)生地苦、甘、寒,歸心、肝、腎經,該藥甘寒質潤,入營分、血分,為清熱涼血及養陰之要藥,現代研究表明,生地有強心利尿,降血糖的作用,為陰虛火旺的首選之品,為主藥。丹參苦、微寒,功能活血化瘀,涼血清心,可以治療血熱瘀阻的各種病症,現代研究表明丹參降低血小板聚集性,有抗凝作用,並能改善微循環,為輔藥。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陰液虧虛也會耗傷正氣,補氣藥寓於滋陰藥中,才是滋陰之正道,黃芪補益脾胃,又可生津止渴,同時氣為血之帥,氣虛血亦滯,氣足血才行,黃芪助丹參活血化瘀。川芎活血行氣,為血中之氣藥,助丹參活血化瘀。大黃苦寒瀉降,究肥胖之因,雖有氣陰兩虛,仍是以痰濕為本,故大黃通下瀉濁,使痰濕從大便排出體外,同時導熱下行。全方共奏滋陰涼血,補氣活血,瀉下濕濁之功,治療陰虛火旺兼有血滯的肥胖症。

(出處)河南中醫藥學刊,1997(5):13-15左歸丸

(組成)熟地9克,山藥6克,枸杞6克,山茱萸6克,牛膝10克,菟絲子5克,鹿角膠6克,龜版膠6克。

(功效)滋陰補腎。

(主治)單純性肥胖症。

(用法)加水1000毫升,煎汁500毫升,每次飲用250毫升,每日2次,早晚飯前30分鍾服用。

(療效)用穀氨酸單鈉(MSG,出生後2、4、6、8、10天,4毫克/克皮下注射)造成大鼠弓狀核毀壞後繼發性下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功能亢進模型,觀察其下丘腦單胺類遞質含量和體重增長的變化。結果:新生期大鼠給予穀氨酸單鈉,成年後下丘腦單胺類遞質中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等含量顯著降低;同時還表現體重減輕、肥胖、鼻-肛長度縮短等生長受抑現象。滋補腎陰名方左歸丸能不同程度改善上述異常指標。結論:穀氨酸單鈉大鼠中樞單胺類遞質的代謝異常與中醫腎陰虛相關。